今日中国


灵魂漫游——我和我的画


2014-02-13 08:54:29     作者: 李骏逸    字号: T|T    来源:

我并不是女性主义者,也不想自己的作品被划分到女性艺术,但是我诚恳地承认身为女性的事实,也想充分发挥女性的特质。

女性永远有不同于男性的眼光与角度,更加的个人化与内省。这往往源自她们纤细敏感的内心,她们用她们的肢体、她们的心来绘画。我一直赞赏并引以为豪这种直觉的方式,这也是每个艺术家必不可缺的能力。日本画家东山魁夷说:“感觉比思考更重要。”或许有些偏激,他只是强调感性对于一个视觉、造型艺术家的重要性。但感觉、才气,是年轻时的锐气、青春、冲动,终究会用光,没有理性的节律、控制与分配、调合,终究难成大器。

 
手心爱 2010 纸本设色 139x68cm

对于我而言,至少到现在我的画还是主要受感性支配着,我的生命里没有太多的沉重、苦难,没有冒险、动荡,即使也会有分离、有痛苦、有悲伤,很多也是我故意制造,是属于我的夜晚梦境,活动于脑中,蛰伏于内心的一种“精神活动”。所以我暂时好像也无法深重,我把自己聚焦于和平、幸福、优美、纯洁,这些看似平静、和谐的意象之中,我总是执拗的认为,我要摈弃一切丑恶。

当人类从脱离自然这一母体开始,便被判定为一个异化的临界点。一方面,主体意识逐渐加强,成为自然的逆子,拼命地挖掘、搜刮地球的财富,供自己大肆挥霍,造成两者永不间断的冲突与对抗;另一方面被客体化以后的人类,又无可奈何地承受着社会对他的戏谑、嘲讽、责难,乃至戕害。

我想摆脱这种宿命,以至竭力向上飞升,期望进入美丽、纯洁、神圣的境界,得到一种看透世事之上的从容、安宁,一种凌驾于丑恶之上的美好。我有意避开那些男性视角普遍关注的重大社会、政治、历史事件,而是趋向于最大化个人的情感体验,一些人类无法逃脱的永恒母题,像爱情、生死、母性、自然、非理性思维、孤独、时间的流逝等等。这些都是十分古老的主题了,尽管如此,我也有自己生命的独特感悟、思想角度与抒情方式。比如爱情,我理解的爱情一定是洁白美好的,是不朽与恒定性的,是坚贞不渝、长相守的;我也画母亲,但是我的母亲形象是少女的,是身材修长,而不是硕大健壮的,她就犹如女娲,是世间万物的孕育、创造者,是一位永不衰老、永远青春貌美的女神,她是所有人类的母亲,而不是人们印象中的每一位具体的母亲。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累积,我也许会在这些永恒的母题里找寻到更多的子题,也或许我的表现范围也会随之扩展,也说不定哪一天我与我的作品就变得深刻、厚重了,无论如何,这都是属于我自身的自然而绝非刻意的过程。这也是我的生命过程。

李骏逸简历

1984年10月4日生于天津

2003年~2007年6月 本科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2工作室

2007年9月~2010年6月 攻读国画写意人物专业研究生并获硕士学位

2010年7月~至今 任教于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2013年9月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在读 师从周京新先生

      1   2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4-02

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30多年来,中国计划生育累计少生了4亿多人,极大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