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山水画中的赵卫“图式”


2014-01-08 15:46:32     作者: 王南    字号: T|T    来源:

赵卫简介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

国画院常务副院长

享受国务院专家政府特别津贴

                  国家一级美术师

从唐代诗人王维开始,中国就有了水墨渲淡的画法,王维以“点簇”而成的笔法作画,表现幽情诗意,后来经董源、元四家的发展,绘画语言变得更为丰富,及至黄宾虹,更是水法、墨法无不大备,李可染主要在积墨上做文章,用大片水墨积染来营造全景式的山水大观。赵卫则在点线的构成上发力,扩展了中国画笔墨的表现力。

景物平常而意境清新

中国画的视觉效果从来不满足于“看”,而要深入笔墨中去“品”,这就是黄宾虹所说的“内美”。

在当代中国画坛,赵卫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位重要代表,他的画,不是名山大川,也不是旅游胜地,多是北方普通山村小景,这些小景又不是什么深山古寺,小桥流水,而是极普通的一道山梁,一片庄稼,或几户人家,几头牛羊。他画的非但不是公认的风景点,往往只是不被注意、为画家和摄影家所忽视的平凡景物。

 
豫北田园 125X250CM

为什么这些画面能成为感人的作品?已故当代中国著名画家、开国大典的美术设计张仃认为,是因为高在“画品”。“高在景物平常而意境清新。人们忽略的身边景物被作者发现了,并以朴素而稚拙的语言表达出来,有说服力而动人,满足了人们高层次的审美要求,做到了‘画中有诗’。”

“点”是中国画传统程式中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法,历代用“点”最突出的画家有两位:一位是北宋的米芾,人称“米点山水”,惯用墨点积成江南山水,表现云雨缭绕、滋润朦胧的气象;另一位是现代的黄宾虹,满纸墨点,交叉错落。

赵卫从祖宗手里把“点”接过,加倍扩大“点”的效用,朴茂古厚、静雅谦和的画风使他独立于众多山水画家之中,从具象延伸到抽象,已是具有现代意识的艺术语言了。

 
豫北农家 135X68CM

从艺术效果上看,一幅小品中,布满斜线,几片待收的麦田,斜风细雨,繁而不乱,有“象”外之意。山坡下两间旧窑,门上还留有剥落的暗红色春联,在层层密密的焦墨墨点中,几乎不易辨认,画面满而不塞,黑而透明,像陕北腰鼓,紧张、强烈、有力度。有时在画面空白处题几句民歌,自然而调和。张仃认为,赵卫的画“一扫传统文人画的‘雅’病,一股山野清风扑面而来。”

赵卫的画,不管是较早时期以黄土高坡为题材的黑黑的麻点皴,还是晚近以河南林县、江西赣南为题材的白描,给人的感觉既程式化,又生活化。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王鲁湘认为:所谓程式化,是说他的画总是由若干符号“拼装”而成,生活中的对象被提炼为“符号”以后,再按照赵卫式的图式装配成像。不管他画什么,不管是写生还是创作,一望便知是赵卫的图式。

 
秋日正晚 250X125CM

赵卫对于中国山水画有着精深的理解,他喜欢苍茫繁密的南宗画派,又汲取现代构成和民间艺术的营养,使自己的绘画既有传统,又有当代的面貌,避免了明清以来的陈腐、保守,也避免了一味模仿西方的失根路线。

1   2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4-01

2013年,对于大陆和台湾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大陆做出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体制改革进行了系统的战略部署。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