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决胜百年目标

2016-07-08 15:31:00 来源:今日中国 作者:胡鞍钢

  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蓝图究竟是什么样?目标如何实现?李克强总理在今年3月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此做了充分的说明。

  在综合考虑未来五年国内外各种因素后,“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到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指标。在目标制定上,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促进全体人民的发展。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分为四大类: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资源环境。其中经济发展有4个,占目标总数的16%;创新驱动有4个,占总数的16%;民生福祉有7个,占总数的28%;资源环境有10个,占总数的33%。

  目标同时也体现了各级政府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包括公共财政、公共投资、公共设施、公共政策等)、提供公共服务,以看得见的手为市场主体这一看不见的手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法治环境、营商环境,降低各类外部成本,减少各种外部风险。

  首次将“点目标”改为“区间目标”

  “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保持在6.5%以上。这个指标既是五年规划的核心指标,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不同于以往历次五年规划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期目标,“十三五规划”首次将“点目标”改为“区间目标”,这一做法是科学理性的,留有余地。

  中国经济规模已超过10万亿美元,又更广泛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国内外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更加复杂,经济增长率预期目标采用区间目标,这本身就是一个宏观调控手段的创新。从下限看,“6.5%以上”是确保实现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给市场主体发出了明确的信号,也给国际社会发出了准确的信息,这是“保底线”机制;从努力方向看,增速争取达到7%,这是力争上游机制。

  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要特征,就是各类结构性指标不断优化升级。从三大产业来看,“十三五”时期,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5年的50.6%提高至2020年的56%;服务业就业比重也相应地从2014年的40.6%提高至2020年的46.6%,而农业就业比重还会下降至23%左右。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大幅提升。积极发展未来新经济、新业态、新领域,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加速发展绿色产业,开拓蓝色经济(指海洋经济)。

  不断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从人均8.7万元提高到12万元以上,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6.6%以上。这是首次作为主要指标,主要的考虑有,当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开始持续下降,关键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目标提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从2015年的2.1%提高至2.5%,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5年累计投资11.22万亿元,相当于“十二五”时期总支出1.93倍。

  “十三五”时期将启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6项,即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深海空间站、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深空探测及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重大工程9项,即种业自主创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智能电网、天地一体化信息系统、大数据、智能制造和机器人、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应用、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健康保障。

  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科学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其中北京、上海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

  到2020年,力争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战略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其中,基础研究要能够对世界科学发展有重大原创贡献,有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源头创新工作。 国家支持中国科学院等进入世界同类研究机构前列,进入国际领跑行列 。

  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2020年的人才发展目标是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 估计人才资源总量将达到2亿人以上,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提高到17.6%,其中从事研究与开发活动人员全时当量超过550万人年,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70人年,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超过8000万人。

  积极吸引学成回国留学人员、海外各类专家人才、来华外国留学生三者合计达到900万人次,这表明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吸引人才的国家之一,到中国留学,到中国工作,到中国创新,到中国创业,到中国挣钱,将成为世界各类人才走向新潮流。

  缩小城乡区域差距

  “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缩小城乡区域差距的核心目标。

  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中国正处在城镇化加速阶段,“十三五”时期,城镇化率预期目标将超过60%。首要任务是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不断缩小区域发展差距。2004年以来,中国的地区差距呈现持续缩小的趋势,到2020年,各地区人均GDP相对差异系数还会下降至40%以下。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达到更高水平。这反映了实施“沿海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四大(板块)战略,即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取得了十分积极效果,也反映了市场机制促进人口流动、劳动力流动的作用越来越大,这就形成了“两手合力”,促进中国地区发展差距持续缩小。目前,中国区域发展战略扩展为“4+3”的新版本。在东、中、西、东北地区“四大板块”的基础上,又加上“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形成国内区域发展的“大格局”,把国内区域与周边和沿线国家发展共同合作统一,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一体化,这将极大地重塑21世纪中国与世界经济地理。

  继续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高铁营业里程达到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5万公里;建设沿海、沿江、沿边、沿线(“一带一路”)“四沿”大通道;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世界级机场群;推进上海、天津、大连、厦门等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约3000公里;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98%的行政村实现光纤通达,实现城乡宽带网络全覆盖。

  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绿色发展目标是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耕地保护作为红线。耕地保有量基本不变;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3256万亩以下,旨在不断提高建设用地人口密度、经济密度。

  高效利用水资源。这包括一项核心指标:今后五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23%。

  森林发展取得重要进展。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森林覆盖率从2015年的21.66%提高至2020年的23.04%。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全国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实行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草原植被综合覆盖率达到56%。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27万平方公里,大力治理荒漠化、石漠化。

  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建立地区性、全国性碳交易市场,鼓励各地区、各行业、各企业公布自主减排行动目标。

  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共享发展目标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消除极端贫困人口。到2020年消除国家贫困线以下人口,意味着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提出的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发展目标)中的最核心目标,即消除绝对贫困,贫困发生率小于3%。为此,国家还专门设立了脱贫攻坚重点工程8项,举全国之力实现消除极端贫困人口目标。

  推进教育现代化,提升全民教育水平。其核心指标是: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23年提高到10.8年。同时,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等重要目标。国家自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设想仅十多年,就获得了重大进展,据泰晤士高等教育、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QS(Quacquarelli Symonds,英国一家教育组织)等多家大学排行,中国大陆已有30多所大学进入世界前500名,7所大学进入前200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跻身前100名。到2020年,上述世界排名还会明显提高,与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大体相当。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核心指标只有一个,为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从2015年的76.34岁提高至2020年的77.34岁,实际可能超过77.5岁。

  实现充分就业目标。尽管经济增长下行,但是中国创造就业的能力在扩大:一是城镇化因素,二是服务业增长因素。今后,每年仍有700多万大专以上和700多万左右高中中职毕业生进入就业大军,从总体上不断提高在职在岗人力资本水平,也会明显的抵消人口红利下降的负面作用。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中国已出现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也在缩小的趋势。鼓励沿海地区和有条件的中西部地区加大政府对收入分配调节的力度,争取所辖地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对差距小于两倍。

  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全覆盖。其核心指标是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从82%提高到90%,堪称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安全网。次优先指标城乡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约有13.3亿人口,堪称世界最大的医保安全网。加快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不断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标准,为各种特困人员、临时救助人员提供援助,使他们能充分的分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到2020年,基本消除各类棚户区,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同时,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到20%以上,为中低收入家庭或外来人口提供租赁房,基本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乡人口全覆盖。实现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有线广播电视进入农民家庭覆盖率,从目前的1/3左右提高到2/3左右;大力改善市县公共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设施条件;提高村级综合文化中心功能和使用效率;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1
关于我们| 纸刊订阅| 电子刊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