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催生一场工业革命

2016-07-08 15:00:00 来源:今日中国 作者:本刊记者侯瑞丽

  当美德日等发达国家纷纷对制造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智能化改造时,2015年5月,中国也出台了与之类似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以期用10年时间,攻克一批重点领域的核心技术,大幅提高产品质量;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进工业生产;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不同之处在于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改造是基于全球产业链高端的再升级,而中国计划的目标是走出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的低谷,向中高端迈进。如今,由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主导的创新热潮正在中国形成一股巨大的能量,带来工业的革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旧的发展方式不可持续

  作为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美元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7年来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虽然在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进程中蕴藏着投资机会,但需要精准可控的投资,而只有短期效应的低效投资将危害中国经济。虽然中国出口量已经连续5年位居世界第一,但由于价格低廉,不断受到美国、欧盟的反倾销制裁,至今仍是全球反倾销调查的对象国;此外,还有大量产品由于质量、成份不符合西方国家的规定被召回。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试图通过引进外资,以市场换技术,但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一直被外方控制,再加上自主研发投入不足,导致了中国制造业总体上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虽然生产了30%的全球商品,却只能得到其价值的1/6。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院长石勇说:“未来的企业必须拥有一种‘正向开发’的能力,能更好地理解产品运行过程中的内部机理,接受更加复杂的设计策略。而这种正向设计能力必须是长期经验的积累以及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结果。”

  此外,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中国人口结构发生变化,老龄化提早到来,使中国的劳动力优势正在丧失,而东南亚一些国家开始以更低的劳动力价格进入全球产业链。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要保持中高速的持续增长,动力何在?李克强总理给出的答案是:“推动结构性改革”,通过市场化改革建立依靠“创新驱动”和“消费拉动”的可持续增长模式。

  科技引领发展

  历史上,中国曾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等为代表的重大项目实施,提升综合国力。如今,在基础科学、前沿科学和战略高技术领域,中国又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研究成果,特别是围绕国家目标,筛选出了16项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或重大工程作为重大专项,力争从2006年到2020年依靠国家投入和市场机制的结合,取得科研的突破,填补国家战略空白,并形成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国际电联秘书长赵厚麟曾说,信息通信技术产业是中国发展的“工业革命”式新机遇。从2G演变至4G,中国移动通信技术在经历了追赶、突破、赶超之后,中国工信部2013年2月牵头启动了中国5G标准化研究工作。如今,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商——中国华为公司计划投入6亿美元研发经费,致力于5G标准制定和商用。中国移动有望为国际电联5G标准制定提供依据和指导。

  “棱镜门”事件发生后,量子通信技术因其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国防、金融、政务、商业等领域的信息安全问题引起世界科学界的关注,而中国的量子通信技术世界领先。欧洲物理学会新闻网站公布的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领域的十项重大突破,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和陆朝阳等完成的科研成果“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入选并名列榜首。2016年将是中国量子通信规模应用元年,世界上第一条量子通信保密干线——中国“京沪干线”将建成使用,由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也将发射,2015年10月,阿里云与中科院旗下国盾量子联合发布了量子加密通信产品,仅量子加密领域,中国潜在的市场规模就高达500亿至1000亿元。

  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指标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4》显示:2013年,中国R&D经费达到1912.1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升至世界第2位。国际科学论文(SCI)数量居世界第2位,被引论文数量居世界第4位。高技术产业出口占制造业出口的比重居世界第2位。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居世界第3位。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中国2014年的专利申请量位居世界第一,超过了美国和日本的总和。中国公民和企业不仅在本土,而且在境外提交的专利申请也是最多的。

  创新需要人才的保障,中国在丧失普通劳工数量优势的同时,中高端人力资源的数量和成本优势将会持续释放。世界公认的工程教育标准《华盛顿协议》体系2013年起接纳中国为签约成员,意味着中国的工程教育标准实现了与国际接轨,中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开始为世界所认可。而中国培养一名工程师每年的综合成本只有3万美元,为美国的十分之一。目前,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和研发人员总数分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

  由此可见,中国已经进入了科技创新活动的活跃期,到了由技术模仿、跟踪,转向主要依靠自主创新求发展,进而向产业发展制高点提升的阶段。虽然目前中国制造企业大多还处于2.0或3.0的阶段,但创新能力的提高将为中国参与全球竞争,跟上发达国家正在实行的“工业4.0”的升级计划形成强大后盾。

  创业:艰苦、刺激并快乐着

  从杭州民宅里一个18人的小公司发展成改变全球消费方式的电商巨头,马云只能有一个,中关村“创业大街”每天都有一家获得500万元人民币融资额的新企业,而这也是创业者中的少数。如今,创业已经成为大众为满足一种需求的踏实苦干。

  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想,几个月后,又将其写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予以推动,同时写进报告的还有“互联网+行动计划”,这两个新词也随之出现在各省市的行动计划里。

  从硅谷回到北京的北极光风险投资创始人邓锋说,十年前他刚回国时,很多人还觉得去开办初创企业是不靠谱的。“而今天,从政府到学校到一些家庭,都认为创业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这种文化传播得非常快。”

  “上门洗狗,9块9”这则在微信里被疯狂刷屏的广告出自中国最大的宠物服务平台“摸摸哒”,这已经是27岁的侯勇第四个产品了,此前他还做过帮助乘同一公交线路的年轻人交友的软件等,他说,创业一路都是坑,一定要敢于试错。创办“药给力”送药到家的任斌表示,没有真正的创业者是为了圈钱才创业的,他们都是为了做成一个产品,满足一个需求。他的“药给力”源自他加班到深夜时发现自己不舒服,想买药却一时找不到还在营业的药店。放弃百度优厚待遇跳槽创办农产品电商的李国训薪水不升反降,工作强度也大了不少,他说作为一个农民出身的人,正在做一个有可能改变中国农产品流通方式的软件,其中的兴奋,不是钱可以代替的。

  此外,还有包括农民工、企业管理者、大学生、公司职员在内的各阶层人士抓住家乡发展的机遇,带着资金、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回乡创业。在中西部的一些省区,返乡创业的企业数量和产值,已占据县域经济的半壁江山。

  去年,中国政府连续推出改革举措,以消除对创业的各种束缚,其中为工商登记松绑的商事制度改革以后,新登记企业剧增,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2万户,新增1312万人就业。

  创新加速企业发展

  位于巴黎市中心玛德莱娜广场的达蒂(Darty)商场里,最贵的冰箱是海尔牌,1984年成立,7年后在国内成为名牌的海尔,今天在发达国家树立了中高端形象,并连续6年蝉联全球大型白电市场销量第一。

  据海尔集团副总裁谭丽霞介绍,“海尔正在由原来制造产品的组织转变成一个孵化创客的加速平台”。2014年11月19日海尔开放“海立方”平台,跟全国95个园区孵化器进行并联,吸引风险投资和有资源的创客加入。

  海尔还建立了互联网金融平台,把上下游的所有产业与财务公司金融业务融合在一起,使产业金融、消费金融、消费保理、创业投资等等也都在这个平台上发展。

  中国的创新创业不仅是小微企业的生存之路,也是大企业的繁荣兴盛之道。就像李克强在201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的特别致辞中曾指出的,中国的“双创”平台是多样的,不仅有小微企业,很多大企业也纷纷加入创新创业的行列,引入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平台,触发了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的变革。

  如今在移动通信、发电设备、电子商务、机床制造、家用电器、工程机械、航空航天、高速铁路等领域已经出现一批拥有巨大创新能力、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技术和企业,也涌现出一批具有前沿眼光的新时代企业家。而在3D打印、新材料、新能源等带有工业革命色彩的新兴产业领域,也蕴育着巨大的经济增长空间。

  创业和创新通过对原有生产方式、生产效率的突破和革新,甚至是颠覆性的改革,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1
关于我们| 纸刊订阅| 电子刊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