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6-07-08 14:57:00 来源:今日中国 作者:本刊记者骆元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未来5年最重要目标。

  全面小康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呢?一是,“不让一个人掉队,”不管地处多么偏远,都要消除绝对贫困人口;二是,“民生全面保障,”鳏寡孤独皆有所养,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三是,“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是时代进步的体现。四是,“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通过更多措施减少碳排放,治污取得快速进展。

  按照中国主席习近平的说法,全面小康就是“要实现人民幸福”。

  什么是小康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小康”的提法。古人的小康,是指人民有劳有逸,生活安乐。1979年,邓小平借用“小康”这个概念来描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有人将邓小平对小康含义的阐述概括为“不穷不富,日子比较好过”。这实际上就是从温饱到现代化的过渡阶段。

  进入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中国的奋斗目标,具体要求是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对小康社会更全面的描述,是对小康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中国又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建设小康社会”到“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链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

1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 

2 

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3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4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5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资料来源:《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5年10月29日)

  需要克服很多困难

  要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克服很多困难。首先要克服经济下行趋势,保持中高速增长,做大蛋糕,才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基础。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减缓。中国致力于将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开发如互联网加之类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未来5年内,保持6.5%以上的增速还是有可能的。

  不可否认,发展经济和保护好环境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尤其是在中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尚未建成的情况下,要想保证一定的经济增速,现存的不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工业项目不能一时下马。北京在召开APEC的时候,藉助周边省份污染企业的停工,出现了APEC蓝。对此,习近平主席说:“有人说,现在北京的蓝天是APEC蓝,美好而短暂,过了这一阵就没了,我希望并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APEC蓝能够保持下去。”

  实现全面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习近平主席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目前还有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只有补齐农村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才能顺利完成。为此,中国政府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措施,力争到2020年实现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的目标。

  完善民生保障,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根基。中国有着1800万左右的城镇低保人口,完善社会保障,确实做到社保兜底,能帮助他们重建生活的信心。而超过1.3亿65岁以上的老年人,还要面对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供给不足或不够便利的问题,积极发展包括社区养老在内的多种养老模式,发展社区医院上门服务,是未来解决养老问题的有效方式;超过2亿在城镇务工的农民工,还不能和城里人一样,公平地享受当地基本公共服务,中国政府计划5年内解决1亿常驻人口的城镇户籍,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得以体现;上千万在特大城市谋生的常住人口,居住条件有待改善,保持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是中国政府的坚持;900多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缺乏谋生的手段,大力发展职业培训,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将帮助失业人员重新启航。

  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最终实现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不仅仅是缩小国内生产总值和增长速度的差距,还应该是缩小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差距。5年内,中国计划实现1亿左右农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定居落户,这也是全面小康社会惠及更多人口的内在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提出了“不让一个人掉队”的目标。在陕西西安开广告公司的张斌说:“不仅是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都很大,我认为这个差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挑战。我们都不想被平均,也不想被小康。国家对于财富大量往少数人手中集中的趋势要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不然5年后的目标很难实现。”

  必须转变发展思路

  在粗放式发展已不可行的情况下,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创新能力,是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必然要求。只有把握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坚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塑造出一批中国高铁之类世界领先的产业集群,方才有可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当然,对于人口基数庞大的中国来说,能够依靠创业成功实现小康的毕竟是少数,保障就业才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前提条件。要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贫富差距,促进就业是重中之重。只有实现了充分就业,小康社会才有保证。在淘宝上开服装店的李华说:“有人说网店开多了,会影响实体店的就业。我不这么认为。首先,网店也需要人手,快递更需要人手。最关键的是,网店是把一部分不需要技术含量的服务工作解放出来。我觉得解决就业不是有个岗位就行,更要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人社部公布的数据表明,2015年中国城镇失业率为4.05%。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夏杰长研究员说:“政府应该明确把增加就业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使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投资政策、招商引资、结构调整以及发展新的经济组织时,充分考虑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创造就业机会作为优先考虑的经济指标之一。”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还需要尽力补上生态文明建设这块短板,切实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贯彻落实到各级各类规划和各项工作中。中国计划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此举有利于增强环境执法的统一性、权威性、有效性。

  在中国未来五年发展规划中,把“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并单列出来,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更加全面。从一定意义上说,全面小康社会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的社会。

  总的来说,要按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需要在保证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帮扶,在此基础上做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各领域民生工作。正如习近平主席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人民幸福。”

1
关于我们| 纸刊订阅| 电子刊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