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适的羌寨

2016-07-08 14:53:00 来源:今日中国 作者:本刊记者 周琳

  桃坪羌寨位于四川阿坝州理县杂谷脑河畔,距离成都市约180公里,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寨子因其完善的地下水网、四通八达的通道和碉楼合一的迷宫式建筑艺术,被誉为“羌族建筑艺术活化石”、“神密的东方古堡”。

  唐英的一家就生活在这个寨子里。她因为上了大学,才走出山寨、走进了都市,离开了父母和祖辈生活的羌寨。

  如今唐英成了中国青旅的一名导游,一周两次往返于九寨沟与成都之间,带游客参观她从小生活过的寨子,与熟识的乡亲们似乎还生活在一起。

  从外面望桃坪羌寨,一片黄褐色的石屋顺陡峭的山势逐坡上垒,其间碉堡林立。寨子采用传统的八卦布局,外面有8个门,里面有13条通道,以碉楼为中心,道路四通八达,像迷宫,没有人领路,很难走出来。

  走进寨子,只听叮咚的流水声不绝于耳,却不见水在何处,这正是桃坪羌寨的奇特之处——寨子里的主要通道和房内都有宽敞的地下水道,揭开石板就能取水。地下水道的设计极为巧妙,既方便了生活,又起到消防作用,还可以调节寨内气温。

  寨内的巨大碉楼,高高低低,从数米到数十米,建筑形式有四、六、八角,以土、石、麻筋、木为料,有的仅用土木。据说,羌族人施工时不绘图,不测算,信手砌成,结构匀称,棱角突兀,雄伟坚固,精巧别致,是世界建筑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大奇观。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省羌族的典型建筑群落多半遭到毁灭性破坏,唯有桃坪羌寨巍然挺立。

  整座寨子是石碉与民居合二为一的建筑群,墙体和墙体之间的巷道深幽而神秘,因一些巷道上搭建了房屋,于是有了无数暗道,走入其中就像步入了历史的迷宫。

  整个寨子有一个神秘的去处,就是水源的起点——杨家大院。从山上流下来的泉水首先要经过杨家,才能流向全寨。杨家大院是桃坪羌寨第一任头人的住宅,占地368平方米,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寨子里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宅子,直到现在依然“掌管”着全寨人的用水。

  杨家大院现在的主人杨登富,是杨家第54代传人,他常会好客地领着游客参观他的家。宅子右侧有一个通向地下水网的通道,由此进入室内,没有窗户,漆黑一片。房内的门有四五道之多,但只有两道是用来通行,其余的都是为了防备土匪而设置的陷阱门。

  经过几道木梯进入碉楼,内部黝黑的墙壁,将人带入一个久远的年代,从一个个射击孔里,仿佛看到羌族人在动乱岁月中的艰难生活。

  唐英记得小时候羌寨生活十分清苦,自己从小只能捡哥哥们的衣服穿,从来都是假小子扮相。如今,羌寨人的生活改善了,从每家每户的装饰布局就可以窥探一二。

  随便走入一家典型的羌族民居,三层石砌小楼,底层的门边倒挂着大块大块的腊肉,顺石阶走上二层平台,台阶上堆放着硕大的南瓜,历经沧桑的木楼阁上悬挂着成串的玉米和辣椒,墙顶上摆放了几盆鲜花。

  不过,由于外出打工,羌寨里的年轻人已不太多,多的是那些或悠闲地晒太阳或摆个小摊做生意的老年人,他们至今仍然过着休闲的原生态的生活。寨子里的男性一般身着蓝布长衫,外套羊皮褂子,包青色头帕;女性多穿蓝色或绿色的花边长衫,腰系绣花围裙和飘带,戴黑色头帕。

  羌族是中国西部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已有3000多年以上的历史。羊头形状的装饰遍布羌寨。相传,古羌族是一个以养羊为主的畜牧民族,由于羊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形成了对羊图腾的崇拜。

  唐英每年春秋季都会带客人参加羌族最隆重的民族节日为“祭山会”和“羌年会”(又称羌历年),实际上是一种春祷秋酬的农事活动,却始终充满浓郁的宗教色彩,更折射出远古神秘文化的光辉。

  每逢传统节日或祭祀活动,唐英也会与她的族人聚在一起赛歌、跳沙朗舞。身着传统民族服装的羌族男子和穿着精美刺绣服饰、佩带雕花首饰的妇女聚在一起,代表各自村寨,在山间放开嗓子赛歌以决胜负。更有青年男女三五成群成双对歌,互倾爱慕之情。日复一日,这种演唱方式在村寨里日益盛行,形成了羌族特有的多声部文化。

  “羌族人久经战乱和颠沛流离的生活,让我们对生活充满了无限的热爱,养成了我们豪放的性格,粗犷的舞蹈,以及直来直去的说话做事风格,”唐英不无自豪地说,从小生活在羌寨里,短发、大嗓门的她给人的印象就是男孩子的性格。

1
关于我们| 纸刊订阅| 电子刊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