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说吃在北京
章开元
从前人们常说:“吃在广州,玩在北京。”现如今这个老说法儿也得改改了。可不,近十年来,北京的餐馆一天比一天多了起来,各种档次、不同风味的层出不穷,店面的装修更是千姿百态,这一切不为别的,只为了一条就是吸引更多的顾客,赚更多的钱。这后一条,在以前人们是难以启齿的,现如今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了。当前比较文雅的一个说法叫“效益”,就拿它当“赚钱”两字的代名词吧,毕竟让人感到委婉一些。
饭馆要讲效益就得有点绝招,现在不像以前了,开个饭馆就来买卖。如今的人们大多吃过见过,不好糊弄了。原先人们的观念是能吃饱就得,好坏无所谓。可现在的人不光要吃饱,还要讲究吃好,吃出特色,吃出滋味。另外,还得注意,价钱别太贵了,否则照样没“效益”。美国的麦当劳和肯德基为什么开一家火一家,主要是它们的经营定位都是“好吃不贵”。说实话,麦当劳和肯德基的那些东西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讲未必好吃,但它们在营销上确实有一套,再加上那些分不清好与不好的孩子们的热情,可不让那两家就顾着点钱了吗?另外的一些洋饭馆,由于价位偏高,其火爆程度远不及那两家。由此可见,“好吃不贵”乃是大多数食客的理念,轻易不可背离。
现在北京到底有多少家饭馆,我敢说连“餐饮协会”主席也说不上来,用多如牛毛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可在以前,偌大个北京像点儿样的饭馆没几家,出门吃饭是一大难事,高档的吃不起,低档的又没有,买个面包吧还就那么一两种,再来瓶汽水就算是很奢侈了。当时,类似于“同春园”、“四川饭店”这样的高级饭馆也不过是圆桌配板凳外加一个筷子筒。门面的装修要用今天的眼光来看简直就甭提了,连现在的个体饭馆都不如。不过有一点好,就是那时候的人吃什么都香,好伺候。现在麻烦可就大了,俗话说“肉多嫌肥油多嫌腻”,好吃的多了,人们也随之挑剔起来。
面对日益挑剔的北京食客,精明的商人自会从容以对。君不见,当年只有在忆苦思甜大会上才得以露面的野菜,如今摆上了高雅的餐桌,尽管价格不菲,听说销路还不错。可见现在人们肠子里的油有多厚。另外,涮烤一类的餐馆也铺天盖地,大闹京城。特别是专营涮羊肉的餐馆,原先北京没几家,现在可好,几乎遍地开花,要是慈禧太后活着的话得把她气死了。因为据说慈禧是属羊的,当年她手下有一个重臣在东华门开了一个涮羊肉馆,生意火爆。此消息不经意传到了她的耳朵里,老佛爷不禁大怒,居然把这个大臣给革职发配了。尽管此事难以断定真假,但北京的涮羊肉馆自打清末以来从没有像今天这么多,这么火爆,那是千真万确的,甚至大夏天还有人围着火锅一通猛吃,这除了空调的作用“伟大”之外,好吃恐怕仍是第一因素。
如果你从没有在这家餐馆用过餐,那你将凭什么走进这家餐馆呢?大多数的人是根据它的外表。餐馆的门面是很重要的,不过你还不能完全以貌取“食”,事实上,有的餐馆尽管门面看上去很唬人,但里面的价格并不太贵。有的餐馆门面虽很一般,但里面的东西货真价实。类似这样的餐馆在北京占大多数。当然华而不实的餐馆并非没有。不过在当前的竞争环境下,如果你要不拿出点真本事来开餐馆,恐怕华而不实的那种难以生存。总之,当你走在北京大街上的时候可得看好了,千万别让你的肚子受了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