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的爵士情怀
何德龙
到过澳门的人,都会感受到她虽与一般现代城市无异,却又有种截然不同的魅力。澳门
的独特风情,就在于令人能在繁忙﹑喧闹之外,找出一份说不出所以然的悠闲。而这份闲适,往往在大街上随便拐一个弯进入小巷,便唾手可得。
在景观集中的澳门半岛新口岸,矗立着一座30多米高的望海观音像,在观音像对面的小巷子里,有一家“澳门爵士音乐俱乐部”,游人很容易与它擦肩而过,因而错过了它那浓郁的地中海风情。
“澳门爵士音乐俱乐部”最初由几位葡裔建筑师创办,1983年开张以来,致力于把爵士音乐带给澳门朋友,使澳门逐渐丰盈的文化活动更添姿彩。俱乐部负责人Joe说,由于回归以前,来爵士俱乐部听音乐的以葡裔居多,因此在澳门回归前后,许多葡萄牙人离澳返葡的关系,俱乐部曾临停办的危机。幸亏得前特区政府的及时支持,把邻近观音像的玻璃屋拨给他们使用,使他们有机会把南欧风情沿街展示给过往行人和游客,俱乐部才度过了难关。现在他们的会员当中已有一半多是中国人,自组的乐队中也有中国人乐手,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鼓舞。
Joe说,如果在天朗风清的夜晚来到玻璃屋,一定要选择坐到外边去。临海而坐,月光斜照﹐珠江水就在此地徐徐荡漾着流向南海。放眼望去,澳门的夜色如诗如画,伴随着爵士乐那悠扬灵动的乐韵,好一片醉人景色。而最难得的,是这儿不像澳门其他路边酒吧那样,有汽车横摆在你的面前,或疾驶而过,打扰了你清谈浅酌的雅兴。即使在冬季,假如室外北风凛冽,也不会妨碍你欣赏音乐和观赏美景,因为玻璃屋里边浓厚的怀旧爵士情调,简约而不失风韵。
不知情的人以为这个玻璃屋只是一间普通的营业酒吧,其实不然。酒吧的生意由一群热
衷于爵士乐的朋友操持着,每星期五或星期六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乐队现场表演,有时候是本地乐队。酒吧所得收入,全部用作推广爵士乐的经费。由于他们是非赢利的团体,经费来源除了每月收取会员50元会费外,主要靠向政府部门﹑基金会及本地私人企业机构申请赞助。每年一度的爵士音乐节是他们的重头戏,除此之外,还有不定期举办的小型音乐会和工作坊。俱乐部还致力培养本地爵士音乐人才,目前他们的音乐教室设有爵士鼓和低音吉他班。将来希望能开设钢琴及电子吉他等培训班。
不久前,爵士乐俱乐部邀请世界知名的密西西比Dixieland乐队来澳门,不仅在玻璃屋表演,而且还走上大街,从大三巴到议事亭前地﹑沿途演奏轻松活泼的爵士乐,加上舞步的配合,带给澳门市民和游客欢乐的气氛。
Joe不无感慨地说,爵士俱乐部立足澳门已有10多年,但好像总给人小圈子玩意的错觉,所以筹募经费是颇为困难的。邀请乐队来澳表演花费不菲,而在玻璃屋演出,俱乐部也只收客人的饮品费用,没有附加额外的表演费用。
俱乐部如何支持开支﹖原来多年以来,他们极力向外地推介澳门,而澳门的风姿着实使一些曾经来澳的乐队印象难忘,他们把澳门小城的美名传播开去,所以不少外地乐手对来澳表演甚感兴趣,认为这是爵士乐最适合表现自己的地方,所以很多时候自愿减收费用,这一点使不少香港和澳门本地同类型活动主办者非常羡慕。
Joe和他的同伴们说,他们热爱爵士乐,每天晚上乐声响起,他们都会感到迷醉,看见客人兴致勃勃的样子,他们也感到开心,为了爵士乐能为澳门风情添上一笔浓彩,他们会不辞劳苦地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