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0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港澳台侨> October 2001
 
台胞对上海一往情深

               徐晓燕 周天柱

近年来,沪台两地的交流和合作不断升温,台商在上海的投资热已持续了10多年,目前在上海常住台胞近10万人。上海这座城市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台胞前来考察、交流、投资。最近,《移民上海》、《立足上海》、《我的上海经验》3本书特别热销,可见台胞对上海情有独钟。

上海是两岸交流最热络的城市之一

据统计,去年台胞到上海探亲、旅游、经商、交流、求学等共30万人次;今年上半年22万人次,累计历年来沪台胞总数达291万人次。去年,台湾各党派团体纷纷组团或以个人名义参访上海,来沪的台湾青少年交流团就有19个、600人次。台湾记者及新闻从业人员也把上海看作最出新闻的地方,纷纷来沪采访,他们采访浦东开发开放10年来的巨变,参加“世纪之交看上海”电视采访活动,拍摄了南汇县民间石雕、木雕、玉雕和虹口区"多伦路文化名人一条街"等电视专题片,在台湾播放后反应热烈。同时上海也为台湾艺术提供了展示才艺的舞台,成为祖国大陆举办台湾画展最多的城市。今年年初,台湾最具实力的10大画廊代表到上海考察,准备全面“进军”上海艺术品市场。

被誉为“黑旋风”的台湾著名歌手罗大佑,先后10次来上海,每来一次所看到上海的新变化,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此他创作了一首《上海之夜》。在个人演唱会上,他从《童年》唱到《上海之夜》,接连演唱30首歌,有8万多听众。最近,台湾著名歌手蔡琴在上海美琪大戏院推出两场音乐剧,她用“风华绝代”一词来形容上海,坚信“中国的百老汇一定从上海开始”。

近年来,沪台知识界交流越来越多,今年2月,台北市副市长白秀雄一行20人,到沪参加“上海――台北城市论坛”活动,将上海、台北两市的交流推入一个新阶段。随后,台湾券商在沪举行“21世纪飞跃的中国”投资会议,来自台湾及海外的近300位基金经理人、国际投资机构代表,以及金融界专家学者与会,探讨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走向”等问题;上海企业家协会、台湾《工商时报》等联合主办了“海峡两岸企业家上海经贸交流恳谈会”,带来台湾高科技产业投资考察团一行40人与上海及周边地区近百位著名高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区负责人,就项目合作和投资机会进行广泛交流,并决定开通投资往来互联网。除了政治经济往来之外,沪台教育界也交往频繁,共同推出了“海峡两岸21世纪青年论坛”、“上海――新竹交大高科技产业发展论坛”,台湾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台湾学子把选择到大陆就读深造作为自己人生的选择。在复旦大学企业管理系攻读博士生的台湾东海大学毕业生陈俊龙说,1996年他到上海加盟一个网络屋中介,并在华东师范大学就读,通过相关考试,成了复旦博士研究生。他在上海4年,上海话说得非常好,而且有了一个上海女朋友,他计划拿到博士学位后在上海发展自己的事业。台湾记者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了解到,很多台湾学子对台湾当局现阶段还不承认大陆学历表示无奈和不满。

最近,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访问团专程来沪访问上海交大,就2005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开展科技、人文各学科的交流进行探讨,并达成初步交流意向。

上海是台商投资大陆的首选之一

随着沪台两地经济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密切,上海已成为台资企业对祖国大陆投资的首选地区之一,特别是台湾电子信息产业,已把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转移的首选目标。台商认为,上海地处祖国大陆海岸线的中心,同时也是亚洲经济走廊的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更重要的是,上海在科技、金融、人才等方面优势明显,在基础设施、配套政策、城市管理等方面日趋完善,投资环境令人称道。自从台湾震旦集团、英业达集团、大霸电子、金宝电子、宏基电脑、中晶电脑、斯米克集团等高科技企业先后落户上海以后,台湾长新科技、长谷建设、太平洋建设、全友电脑等企业也纷纷在上海设立独资企业,生产高科技产品。去年,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之子,在张江高科技园区总投资16亿美元,建造芯片合资企业。今年开春,台湾著名制造商广达电脑公司,在松江出口加工区参与二期投资6亿美元,建造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

上海房地产市场前景也被台湾业者看好,已有多家公司来上海投资。台湾太平洋房屋公司把上海据点由原先11家增加为13家,新开拓的营业据点分别是浦东和田林地区。随着浦东国际机场的使用和地铁二号线通车,浦东和田林地区已是上海房地产业的必争之地。截止去年底,在上海落户的台资企业已超过3800多家,合同利用台资59.7亿美元;截止到今年上半年,累计批准设立台资项目4027家合同利用台资64.8亿美元。上海台资企业已先后举办两届“上海台资企业博览会”,去年的“台博会”和首届“台博会”相比,规模更大,范围更广,科技含量更高。在电子机电、食品、纺织、建材、机械、轻工等9个专业馆中,精品荟萃。液晶投影数码视讯产品、电脑辞典、译典通等凝聚了当今世界尖端科技结晶的最新产品,让人目不暇接。台资“登陆”对大陆同胞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首推食品,台湾风味食品顶新方便面、统一饮料、龙凤速冻食品、远东火锅底料、利男居月饼、元组蛋糕、新东洋肉松等等,已占据上海市场的半壁江山。利男居食品有限公司产品已远销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轻工馆中,上海联胜化工有限公司采用国家重点攻关技术成果,成功研制推出了聚氧化乙烯,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全球第三家专业生产厂家。上海福祥陶瓷有限公司生产出具有新一代科技水平的“世纪石”。丰富多彩的“台博会”,集中展示了在沪台资企业的风采。       

上海已是台胞最希望定居的城市之一

近年来,台胞举家到上海定居早已不是新鲜事,而成为一种潮流。许多台商为了能在大陆安心发展事业,把在台湾的家属迁来沪上长期居住,仅虹桥地区的古北小区就居住着约700户台商家庭,形成了一个台湾人的小社区。全家在上海定居的台商李广仁表示,上海有更充足的发展事业的空间,有更安定健康的生活环境,在上海生活、工作有一种稳定感。从事房地产业、已届不惑之年的台商蔡经理,过去和众多台商一样,每隔两三个月返台休假几天,既解决不了分居的困难,又影响上海业务。在举家迁沪时,亲友们曾反对,自己也犹豫再三。如今他全家已来沪居住6年,孩子学业有长进,太太也有自己的生活圈子,与众多台商太太学气功、做推拿、逛商场、念经拜佛,不感寂寞。他则全身心投入工作,事业年年有成。台商乔爱仙在上海开了一家名为“芳邻”的餐厅,她说借用这个温馨的店名想和周围的上海人做个好邻居。她在上海买房产、开餐厅有一个目的,就是要让孩子有“根”的意识。   在上海的台商具有鲜明的多元化投资特色,从事服务业的已超过三成,走在上海大街小巷,台湾的“圆缘圆”、“仙踪林”、“快可立”到处可见,仅永和豆浆连锁店已有24家,而珍珠奶茶坊开设有上千家。在不夜城上海,最晚打烊的地方不是南京路、淮海路,而是有“小台北”之称的仙霞路,那里有200多家台湾特色小吃店,仙霞路已成了众多常住台胞一解乡愁的好去处。    

上海港是世界上十大港口之一,上海历来是中国最大的贸易商港,被誉为"江海之岸,东南之都会"。上海正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步伐,人们相信,上海明天会更好,台商在上海的投资和经营会更好,沪台两地交流和合作会更好……

新上海人王其鑫
"炒货大王"的上海印象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chinatoday@263.net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