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行甘南
东平
夏日的一个傍晚,从兰州出发,我们乘一辆轿车去甘南。司机说,晚上天凉快,路好走。
甘南是兰州南边的一个藏族自治州。穿过广合、临夏地界,夜10时才到了甘南黄教名寺拉布楞寺所在的夏河县。
黄教名寺拉布楞
第二天清晨,我们便西去离县城一公里的拉布楞寺。远远望去,这座依山而建的寺院层叠错落,金碧辉煌,气势宏大,不愧为甘、青、川地区藏传佛教的名寺胜地,黄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现全寺拥有经堂6座,佛殿84座,藏式楼31座,佛宫30院,经轮房500余间,僧舍10000余间,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藏族寺院建筑群。
拉布楞寺始建于1710年,最早是由多罗群王察罕丹津捐资,从西藏请来德高望重的嘉木样活佛创建的,至今已有290余年的历史。前后历经六世代转世嘉木样的住持传承和扩建修缮,拉布楞寺才形成了现今这样的形制规模。
当我走进寺内殿宇,观赏着墙壁回廊上图案丰富细腻的彩绘壁画;龛座上显宗、密宗姿态各异的佛雕神像,还有各式各样精美的唐卡、酥油花艺术品,不禁为之赞叹!据说这寺内还藏有各类经卷6万余册,分全集、哲学、密、医药、历史、传记、工巧、数学、诗词等12类,在众多藏寺院中以藏书最多著称。
拉布楞寺还设有显宗闻思学院、密宗续部下院、续部上院、喜金刚学院、时轮金刚学院、医学院等六大学院,堪称全国最大的喇嘛教学府。
闻思学院是全寺的中心建筑,在六大学院中面积最大,占地4500平方米。其主要建筑大经堂,可容纳三千僧人在内诵经,殿内设有嘉木样的法台和座位,两侧供有释迦牟尼、宗喀巴以及历代嘉木祥的塑像,还有一百零八部《甘珠尔》经。全殿有140根殿柱,均装饰了精致栽绒柱套,殿内还悬挂了五彩经幡和刺绣佛像,后殿中供奉着鎏金弥勒佛铜像、八大菩萨,一侧是供奉一至五世嘉木样肉身的舍利塔,塔前香烟缭绕。
在殿宇外倘佯,能见到一拨一拨前来朝拜的藏胞,他们或居住在附近乡村,或不辞辛苦从四川、青海远道赶来,有人手摇转经筒,有人口念着六字真经。还有一位妇女,一路行叩五体投地礼,围绕着殿宇转拜,那虔诚之心着实令人感叹。
草原鲜花令人醉
从拉布楞寺再往南一路行驶,沿途便是人们常说的甘南草原了。
我们的车,仿佛一下掉进了绿的世界。视野里,山峦、原野,遍处涂满了绿色,那绿,并不单调,或深或浅,或浓或淡地调配着;那绿也不呆板,忽而,一片绵白的羊群从绿野上掠过,忽而,又一弯泛银的小溪在草原上延伸,山坡旷野,不时有几顶毡房上,飘起袅袅炊烟……我只感觉眼睛不够用似的,仿佛车走景移,处处都是美的图画。
从合作镇到碌曲的一段路上,我看见距公路很近的草坡上,几位藏族妇女正在毡房前挤牛奶,我赶忙下车,去捕捉镜头。望着她们黑里透红的肤色,健康的形体,淳朴愉快的神情,娴熟麻利的动作,我仿佛也被感染了!虽然难以用语言交流,但我们友好地彼此点头示意、微笑,孩子们也嬉闹着围过来,用惊异的眼光打量我这个陌生人。尽管时光短暂,但我真的见到了一群沐浴着草原阳光,辛勤劳作和生活着的藏族牧民。
车越往南行,草势越丰厚,花朵越繁茂。草原上的花儿大多是那么细碎秀气,看一朵很不起眼,但它们连天遍野地铺陈开来,就不能不让人望得激动不已!
车的前方,又是一大片黄花儿的海洋,我们再也耐不住了,跑下车来,奔向花海。或俯、或卧于花丛之中,手捧着无名小花,痴望蓝天、花野,满眼陶醉,身心放松!我想,这也许才算真正地享受草原吧。一位彪悍的藏族牧人,骑着他的枣红马从我们身边而过,我们也请他来,一道品尝沙甜的西瓜,一同分享草原的欢乐。
夏天,是草原最美的季节,因那是花的季节。草原上的花朵儿并不都是细碎清淡的,也有一株株独立着,色彩娇艳:粉、蓝、青、紫、鹅黄、嫩绿,色色相映,尽显风姿。那些草中的娇花总惹得我迈不动脚步,想方设法去用胶片留下它最美的姿容。
这时的甘南草原,不再似草原,而是一片花的原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