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
中华情缘
经济视野
人物
文化脉动
旅游风情
天下事
 
2002年11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聚焦中国 >

聚焦中国
今日视点
十六大代表的产生
来自生活的感动


奋进的13年

谢春涛 曹普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13年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沿着邓小平指引的改革开放道路,面对来自国际国内各方面的严峻考验,在事关党和国家兴衰成败的重大战略问题上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全面推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向前发展,中国的社会经济面貌在这13年中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临危受命,保持国内政局稳定

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精辟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推进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是在国内发生严重政治风波、党和国家面临生死存亡严峻考验的特殊背景下走上中国政治舞台的。为此,新领导集体建立伊始,就在冷静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把维护和保持政局稳定,重塑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放在全部工作的首位,并从多方面作出努力。一是针对人们反映强烈的问题,切实做了几件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事,使全国人民精神为之一振;二是遵照邓小平关于“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的政治交代,花大力气加强党的建设,坚决惩治腐败,使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逐步恢复;三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作用,进一步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等等。通过这些工作,政治风波发生后一度紧张动荡的社会局面很快得到扭转,国内政局逐步趋于稳定。

在政局稳定的基础上,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进一步做好经济领域治理整顿工作的同时,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1990年4月,上海浦东开始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经济特区的某些政策。经过十余年的建设,浦东现已发展成为拥有上百座高楼大厦和其他现代化设施、初步国际化的经济、金融中心。上海浦东的迅速崛起,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标志。

在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推动下,到1990年底,中国提前完成了“七五”计划规定的各项指标,从1991年起开始了“八五”计划的实施。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在对外关系方面,由于采取的策略方针正确,从1990年下半年起,中国逐步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制裁”,与日、美等国先后恢复了正常的经贸关系,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外部条件明显改善。这些情况充分表明,经过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卓有成效的工作,中国已从1989年以来的困难境遇中走了出来,各方面工作走上正轨,并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低潮,长期对峙的东西方冷战格局不复存在。世界的这种大变动、大分化、大改组,对中国发生了巨大影响。一些人对社会主义的前途缺乏信心,一些人对改革开放提出了姓“社”姓“资”的疑问,对党的基本路线产生动摇。这样,能不能在国内外的各种压力和困难面前,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前进,就成为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92年初,已届88岁高龄的邓小平来到深圳、上海等地视察,发表了南方谈话。谈话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批判了 “左”的错误思潮对改革开放的种种诘难,在全党全国掀起了新一轮思想解放高潮。以南方谈话为指导,同年10月,党的十四大就事关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决策,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89年11月6日,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标志着党的领导顺利实现了新老交替,江泽民同志成为党中央的领导核心。图为邓小平和江泽民亲切握手。

十四大以后,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中国经济改革进入了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攻坚的新阶段。包括财政、税收、金融、计划、外贸、外汇、投资、住房、流通等各方面体制改革在内的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的陆续出台,使90年代的中国大地出现了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建设迅猛发展的蓬勃景象。在加快改革的过程中,针对一些地方因投资过大而导致的通货膨胀、经济过热问题,党中央果断作出了加强宏观调控的重大决策。经过三年努力,宏观调控取得显著成效,逐步消除了大步前进中出现的突出矛盾,而经济发展则依然保持了较高速度。从国际经验看,各国抑制通货膨胀一般都要付出经济增长大幅下降的代价,但中国这次实施宏观调控却做到了“鱼与熊掌”兼得,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中国取得的非凡业绩,使国际社会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刮目相看,纷纷给予高度赞誉。

 

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迈向新世纪

1997年2月,邓小平逝世,中国再一次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在国内,人们普遍关注和议论的问题是:邓小平逝世后,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会不会继续沿着邓小平指引的道路前进?会不会把邓小平提出的路线、方针、政策继续坚持下去?在国际上,注意中国发展的各方面人士,也都在观察邓逝世后的中国走向,有些人担心,有些人则希望中国转向。

对此,江泽民代表党中央在党的十五大上,向全党全国人民,也向全世界郑重宣告: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则更进一步表明了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沿着邓小平开辟的道路继续前进的决心和意志。

十五大结合新的经验,在十三大的基础上,再次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依据这一理论,在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等问题上提出了新的论断,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包括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在内的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鼓励、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等等。这些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排除了由姓“公”姓“私”争论形成的新的思想障碍,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十五大还首次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并把“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共产党执政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中国跨世纪发展的战略目标中,这对于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也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中国分别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图为五星红旗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交相辉映。

十五大后,面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冲击,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权衡利弊,及时采取了扩大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等应对措施,在周边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的情况下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不但使中国经济获得了“一枝独秀”的稳定增长,也为缓解这场席卷全球的风暴作出了贡献,赢得了世界的喝彩。在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同时,党中央又适时提出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谋划21世纪中国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1997年7月和1999年12月,依据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中国政府还先后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民族耻辱终得洗雪,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继续扩大对外开放

2001年,将以中国大步走进新世纪而载入史册。

——7月,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

——10月,中国作为东道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了第九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重要会议。

——11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法律文件,标志着经过15年的艰苦谈判,中国终于成为世贸组织新成员,中国的对外开放由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加入被称作“经济联合国”的世贸组织,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第三代领导集体总揽全局、与时俱进的远见卓识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充分展示了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积极姿态,必将对新世纪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加入世贸组织,也是中国市场化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总量和进出口均已跃居世界第六位,到今年7月,外汇储备已达2496亿美元,吸收外资连续9年居发展中国家之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将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世界也将从中国入世中受益,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将通过入世而逐步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从而为世界各国各地区提供庞大的市场和商机,这必将使中国对全人类作出新的贡献。

光阴荏苒30年,从中国重返联合国,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人终于完成了全面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漫漫征途。展望未来,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中国人民发挥聪明才智,埋头实干,一定能够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后来居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建党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一些曾经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由于各种原因先后丢掉了政权,有的走向衰亡。特别是苏联共产党的失败表明,即使是长期执政的共产党,如果搞得不好,也同样面临着失去人民支持而下台的危险。执政党怎样执政,如何才能长期执政?这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执政党都不能不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81年历史的大党,对于在革命战争年代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曾积累了一套成功经验。但是,经过80多年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已从过去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为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在受到外部封锁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转变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再一成不变地沿用过去曾经行之有效的那一套建党经验,来思考和解决今天的执政党建设问题,显然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为了回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江泽民同志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并作了大量调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党建新思路,以新的科学理论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着眼于21世纪的执政党建设理论,其实质是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其落脚点和归宿是要求党始终代表、维护和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考察世界政党发展史,可以看到,能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能不能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决定着一个政党的兴衰存亡。一个反映人民根本利益、得到人民拥护的党,没有政权可以获得政权;而一个失去人民信任的党,即使大权在握,也会最终被人民所抛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三个代表”思想反映了民心所向,反映了民意所愿,真正按照“三个代表”建设党,始终做到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就会万古常青,永葆生机,永远得到人民的爱戴和拥护。

 

曹普:中共中央党校党史部新时期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博士


-+-+-+-+-+-+-+-+-+-+-+-+-+-+-+-+-+-+-+-+-+-+-+-+-+-+-+-+-+-+-+-+-+-+-+-+-+-+-+-+-+--+-+-+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