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
中华情缘
经济视野
人物
文化脉动
旅游风情
天下事
 
2002年11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经济视野 >

经济视野

气象经济:一个正在被中国企业逐渐接受的新概念




农民致富新方式

李霞

美丽的乡村吸引着城里人到此休假。

32岁的李连芬在旅游旺季时差不多一个星期才能见到儿子和丈夫一面,因为她在家中开办了民俗旅游项目,她既是店主,又是服务员还要兼管,无暇顾及照顾儿子,只好把孩子送到20多公里外的县城上小学,每天由在中学教书的丈夫接回县城临时的住处。

每年的3月到11月,是李连芬家最忙碌的季节,当然,也是地处深山的北京市密云县石城村最美丽的时节——花红了,草绿了,水库的水满了,一派的山乡景色和清新的郊野气息吸引着因为富裕而愈发讲究休闲旅行的城里人。不同于20多年前的中国农村家大户大的情形,李连芬的家中三代只有五口人:公公、婆婆、丈夫和他们7岁的儿子。传统上,公公是家庭中“位高权重”的角色,而李连芬的公公是当地著名的桃园仙谷风景区的经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因如此,当村里的许多户人家纷纷开办家庭民俗旅游时,他们家一直是旁观者。因为只有李连芬和婆婆是家中的闲人,这样的家庭结构,在村中算得上是富足之家,不必要为自己找一份沉重的担子挑着。
石城村距北京市区不到100公里。它的周围有山野瀑布,有丛林满布的峡谷,还有农民们种植的各种果园。中国在近20年来,经济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城乡居民中的许多人已经达到了小康的生活水平,其明显的标志就是不少城里人买了汽车。有了汽车,就有了出行的条件,差不多从前年开始,北京的郊区旅游成了最吸引城里人的项目之一。

密云县有“北京山水大观,首都郊野公园"之称,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美丽的自然风景。密云县历史悠久,有许多名胜古迹,最出名的是司马台长城,军事重镇古北口,以及皇家御道和行宫等。雾灵山、云蒙山国家森林公园、桃源仙谷等自然景致也可称“北京最好的山水景观”。供应全北京市居民用水的密云水库,既是人们的水源,也是一处美景。尽管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但对于久居都市的市民们来说,农村依然是陌生的,特别是城里的孩子,几乎难有机会看到真正的猪羊之类,更不用说种类繁多的农作物。到郊区去,住进农民家中,感受农家的生活,这成为近几年富裕了的城市居民的一个生活内容。当这些农家置身于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环境中时,更多了几分诱惑力。

城里人的消费需求,为郊区农民致富开发了一条新路。密云水库是密云县的标志性的设施,也是北京赖以生存的资源。它被称作北京的“一盆水”。早在上世纪50年代,这个工程便开工修建,在当时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下,一个库容达44亿立方米的超大型水库,只用两年时间就建成,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既然是北京的饮用水源,密云县就有责任保证它的清洁无污染。近几年,水库周边的工厂或是关闭或是迁址,而密云县在发展经济时,许多造成污染的工业也被排除在外。这个土地资源不多的山区县,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年代,并不能像一些郊区县那样采取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做法以使农民富裕起来。

做客农家

也许是地处深山的缘故,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这一地区农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尤其像石城村这样山多地少的村庄,其生活之清苦更难以想像。尽管石城村距县城不过25公里,却很少有乡民到过县城,更不要说再远些的京城。那个时代,有些将要病死的乡民的愿望是“上北京”去看看城里人是怎样过好日子的。事实上,当时城里人的日子也不好过。
在今天,深山里的乡民们几乎天天都能见到从城里来乡下过农家日子的人们。对他们说来,这些人再没有什么神秘感,不过是一些到农村游山玩水,画画拍照,进果园摘果实,在农家场院中推石碾,吃野菜,睡土炕,经历所有农民早已经历过的世世代代循环往复并不新鲜的生活细节,却也其乐融融的一帮“怪人”。农民们就因此而富裕了。象李连芬这样,可以把孩子送到县城里的小学去读书,过与城里人不相上下的生活。

在农民办旅游致富的过程中,政府起到了引导和扶持作用。象李连芬这样只有一个孩子的独生子女户,可以申请无息贷款,实际上由政府贴息。此外,还给予资金上的支持,比如允许民俗旅店经营者承包一定面积的山场,植树绿化,建成果园后搞采摘项目。允许民俗旅店经营者根据经营需要,对土地进行自主开发。在民俗旅游户达到40%的民俗村,可以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用于全村的整体规划,如整修街道,引水架电,治理环境等。密云县旅游局设立了行业管理处,对于农民开办家庭旅游制定了各种规则,以保证其服务的质量和水准。

经过20多年的经济发展,中国的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早已意识到种粮食并不是农民生存和富裕的惟一手段。许多地方都存在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开发。密云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贾海江介绍说,为了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县里对农业结构进行了调整。现在,这个山区县,基本上不再进行传统的粮食种植,而是发展经济作物和林果畜牧及蔬菜等。为了指导农民利用资源,进入市场,全县的农民协会有各种经济组织400多个,他们的责任是指导农民如何进入市场,因各种原因而受到损失时,如何给予补贴等等。同时,对于发展果木的农户,政府在树木未结果期,会指导农民在林间土地上种植口粮,同时一亩地补助200元的管理费,待3至5年树木结果时,农民就可以进入市场,创收致富。

与此同时,一些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也在政府的帮助下建立起来。在密云县,为奶牛养殖而引进国内大型奶制品加工企业,把农民与企业和市场联系起来,农民就不再是传统意义上脸朝黄土,背朝天在土坷垃里讨生活的农民了。去年,密云县农民的人均收入为4000多元,这个数目在北京的郊县中不是最高的,却是增长最快的。

据密云县旅游局有关人士介绍,民俗旅游投资少,见效快,风情特色浓郁。在密云县已经有24个民俗旅游村,2000个民俗旅游户。这一项目的从业人员已达到1.2万人。这些民俗旅游户最低年收入为8000元-10000元,最高可达10万元,对城里人来说也是一个不低的收入。此外,这一项目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游乐方面的拉马、抬轿、滑杆、放船;种植、养殖;以及对农副产品和手工制品的开发。
靠民俗旅游发了财的农户显然成为村里人仿效的对象。石城村村长张春明家六口人,儿女们多在县城里上班,生活条件不错。但是张家禁不住村里旅游户发达的诱惑,也办起了民俗旅游。对于像张家和上面提到的李连芬的家,若再不开办这个项目,就有落伍的感觉,因为这差不多是村里的一种风尚。

学美术的大学生是石城村的常客。

当然,致富是一个不那么简单的事情。李连芬和她婆婆两个人在旅游的旺季每天要为家中住着的30多口人做饭,采买蔬菜和粮食,打扫房间,搞卫生。实在忙不过来,就雇一个帮手。她每天早晨5点钟左右便起床准备早餐。住在她家中的多是年年都来的回头客,其中大部分是一所大学学美术的学生,他们并不挑剔,充满热情,给这个乡村小院带来了活力。也有临时落脚的旅行者,他们的目的地常是村子周围的风景区。李连芬会请他们免费喝小米粥。乡里人的朴实好客全在这一碗粥里了。

农家收费相对低廉,每人吃住一天35元钱,若是10天以上,收费20元。李连芬曾经接待过几位来自上海的游客。上海人的精明在中国是有名的。这几位客人一直认为价钱太高。李连芬一家人的朴实和厚道使他们不能与客人争执。但是,当这些客人住过几天后却为自己的行为道歉,他们觉得这一家人实在不是他们想像中的“奸商”。

城里人体验到了乡村人的质朴和诚实,乡村人见识了城里人的时尚和现代,民俗旅游不仅仅帮助农民致富,缩小了他们与城里人经济上的差距,而且提供了城乡交往的机会,建立了城乡沟通的桥梁,缩小的是城乡之间观念上的差距,这一点也许是引导者和实施者始料未及的。

-+-+-+-+-+-+-+-+-+-+-+-+-+-+-+-+-+-+-+-+-+-+-+-+-+-+-+-+-+-+-+-+-+-+-+-+-+-+-+-+-+--+-+-+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