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3月9日电(人民网前方报道组)今天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多名政协委员就有关议题作大会发言。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泓铭作了题为《“双防”并重应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新常态》的大会发言。
张泓铭认为,应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新常态要“双防”并重。第一,在指导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楼市在稳定经济、稳定民生中的巨大作用,稳字当头,“双防”并重。一要防范楼市再次过热、虚火上升。若楼市再度过热、价格大幅上涨,会让楼市多年积累的风险雪上加霜,引发危机的到来。楼市稳定或稍冷、房价稍降,是“高压罐”的自动释放和缓慢释放,没有大碍,应该容忍。二要防范楼市全局性的急速趋冷和房价大幅下跌。无论是经济和社会,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都无法承受这样的楼市严冬。
第二,在行动策略上,要注意发挥市场自动调节的作用,让市场显示其内在的趋势性变化,人们不必急于行动。尤其不要因为完不成当年的经济指标,就把房地产当作救火工具,急急忙忙出台宽松的楼市措施。只要房价没有全方位的、急剧下跌的预兆,没有对金融和经济的严重威胁,就是相对正常的,不采取逆向的调节。
第三,在观测指标上,要紧盯销售量和价格两项指标,尤其是价格指数。楼市销售量有所下降不要紧,只要价格基本稳住就行。价格基本稳住,就是在经济增长中,楼市相对降价,降低风险。价格缓跌也不要紧,稍久的缓跌也不要紧。我们要有定力、沉得住气,让楼市慢慢地卸掉高房价的包袱,回归合理。这样可以提高城市竞争力,使明天的中国经济更好。这是一种高明的调节艺术。
第四,在经常性政策上,要将重点落在鼓励民众自住需求上,对此要有更鲜明的态度和措施。鼓励住房自住需求,过去也有,但做得还不够。在房地产市场新常态下,更要鼓励住房自住需求,做到一贯性和充分性。其中,对于首次购房者要雪中送炭,不仅要给与贷款成数和利率的优惠,还可以采取减免各种税收和规费等,但不能主张财政直接给消费者购房补贴现金。
第五,在底线管理上,要有楼市危机感及应对的预案。总体上看,中国楼市不存在全局性的危机,但局部地区是存在的;而且,局部地区的危机转向全局性危机的可能性并非一点也不存在。要有这样的危机意识,同时,要未雨绸缪,要有对危机的预案。比如,在楼市销售量和价格指数两项指标同时呈现普跌(指地域分布)、大跌(指下跌幅度)和快跌(指下跌速度)三个症兆共同出现时,果断出台救市措施。救市措施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楼市交易政策本身的宽松,如彻底取消一线城市的限购等;二是采取支撑楼市积极交易的措施,如宽松的税收和信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