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首页 > 医疗·社保 > 十六大以来我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显著成就


十六大以来我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显著成就


2012-11-06 16:05:44     作者:    字号: T|T    来源: 人社部网站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我国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显著成就,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道路,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就业工作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确立了就业优先战略,制定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体系。10年来,在劳动力总量增加较多、就业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就业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局势保持稳定。2003—2011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9800万人,年均增加1089万人。2011年末全国城乡就业人员7642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数达35914万人,比2002年的25159万人增加10755万人,增加了43%。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4.3%以下的较低水平。

——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1年一、二、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为34.8:29.5:35.7,其中一产就业比重继2003年稳定下降到50%以下之后,2008年又进一步下降到40%以下。二产就业比重由2002年的21.4%上升到了2011年的29.5%,年均增加0.9个百分点。三产就业比重则由2002年的28.6%增加到2011年的35.7%,年均增加0.79个百分点。随着城乡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大批农业富余劳动力转向城镇和非农产业,201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3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59亿人。

——妥善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使3000多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先后有2800多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成功实现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保持社会稳定打下了坚实基础。

——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冲击。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政策和就业配套政策的推动下,快速扭转了2008年下半年城镇新增就业下滑局面,2009年下半年基本恢复到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2010、2011年城镇新增就业分别达到1168、1221万人,率先实现了经济回升向好和就业稳定增长。

——有效化解新一轮青年就业高峰压力。随着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出生的人口陆续进入就业年龄,我国迎来了新一轮就业高峰期,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压力日益加大。在经济增长的强力拉动和积极就业政策的强力推动下,我们有效化解了新一轮青年就业高峰的压力。2002—2011年十年间,4000多万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既化解了新一轮就业高峰的压力,也更好地发挥了高素质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改善了人力资源结构。

二、社会保障工作

社会保障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事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局,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力度,逐步妥善解决历史遗留的突出问题,社会保障事业加速发展,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制定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社会保险制度并开展试点。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失业保险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基本建立,积极探索保障生活、促进就业、预防失业的制度体系。覆盖城镇职工的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制度普遍实施。社保经办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目前社会保障卡已发行2.37亿张。

——覆盖人群迅速扩大。2011年,全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84亿人、4.73亿人、1.43亿人、1.77亿人、1.39亿人,比2001年分别增加了100.18%、549.79%、38.27%、307.24%、302.08%;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64亿人,今年内将实现制度全覆盖。加上新农合参合人数的8.32亿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总参保人数超过13亿人。集中解决关闭破产国有企业未参保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集体企业职工等养老保险、“老工伤”人员等群体的历史遗留问题。

——保障水平较大幅度提高。2005—2012年连续8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2011年全国企业退休人员人月均基本养老金达到1511元,是2002年2.52倍。开展了门诊统筹,逐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40元提高到2012年的240元以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由职工年平均工资的4倍提高到6倍,城镇居民基本医疗的最高支付限额达到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待遇明显提高。

——社保基金规模不断壮大。2011年,城镇5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支出和累计结余分别达到2.40万亿元、1.81万亿元和2.90万亿元。2009—2010年,为积极应对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社会保险领域首次实施对困难企业缓缴5项社会保险费、降低除养老保险外的4项社会保险费率,并加大养老、医疗、失业3项社会保险补贴力度的措施,直接为企业减负807.7亿元,为6000万职工稳定了就业岗位,促进经济较快企稳回升。

(2012年9月10日)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2-11

2002年以来的10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10年,是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10年。

更多>> 深度报道

塔克拉玛干沙 ...

在新疆,有水就有生命。绿荫深处,掩映着一栋栋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物和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马路,南疆重镇和田扑面而来。这里也是新疆建设兵团农14师师部所在地。

郭明义:平凡 ...

我一次次地问自己:生命究竟对我意味着什么?是我面对失败后的哭泣,还是成功后流下喜悦的泪水,还是不经意的瞬间流逝?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