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苏两国铁路交通部门的两位副部长在18年前同时扳紧各自铁路的最后一颗螺栓,并高兴地互赠扳手时,一座新的联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铁路线--亚欧大陆桥全线贯通了。
这座大路桥东起中国江苏连云港市,途经中国甘肃等11个省、区,到中苏边界的阿拉山口出国境。出国境后分成3条线路,经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波兰、德国等欧洲口岸抵达荷兰的鹿特丹港,全程长达11000公里左右。因为它是继西伯利亚大陆桥之后连接亚欧的第二座大陆桥,故称新亚欧大陆桥。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国家和地区均可利用此线开展集装箱运输。
在中国的版图上,地处青藏、黄土高原交汇地带的甘肃省,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重要通道。中华民族文明史上富于传奇的汉唐丝绸之路,曾穿越甘肃全境。秦皇、汉武西巡,张骞出使西域,诸葛亮六出祁山,文成公主进藏等中国著名的历史事件,都与甘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关陇道、茶马道、萧关道、陈仓道、阴平道等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驿道,只有到甘肃才探寻到它们的踪影。
2007年11月1日,甘肃省交通厅、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在上海签订了《新亚欧大陆桥东(沪)西(甘)道路运输合作框架性协议》,作为新亚欧大陆桥桥头的中国东部大城市上海市与作为新亚欧大陆桥锁钥之地的甘肃省,在建立陆港道路运输合作机制、明确陆港道路运输合作项目、提供互惠便利运输服务、推动人力资源互动共享方面,形成了共识,以增强两省市间经济互补性、拓展经济合作范围及层次、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共同发展和繁荣。
作为历史走廊、文化走廊和交通走廊,甘肃如何通过公路建设,成为中国西北五省区连接中、东部地区的桥梁和纽带,打造新亚欧大陆桥的黄金路呢?
发展贫困地区的公路交通
甘肃是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枢纽通道,如果说新疆交通发挥着新亚欧大陆桥桥头堡作用,那么甘肃则是新亚欧大陆桥的咽喉要道。新亚欧大陆桥在甘肃境内绵延1600多公里,建成后将成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要道,在整个国家高速公路网络布局中具有支架作用。另外,前往西部的主要通道都经过甘肃,甘肃境内的国道有10条之多,每条在甘肃境内穿过都有300公里以上,还有省道32条、县乡公路900余条以及内河航道1294公里。在某种意义上说,甘肃交通决定了西部路网高速化的成败。在甘肃省会兰州,甘肃省交通厅厅长杨咏中开门见山地告诉记者说。
杨咏中厅长给记者第一印象是视野开阔,神思敏锐,创新意识前卫。采访中,他多次指出:甘肃交通要从服务于全国乃至于国际大通道的角度来审视,要跳出甘肃看大交通。
从2004年出任甘肃交通厅厅长,杨咏中一直认为,在相对贫困落后地区发展交通事业,一定要创新理念,要从实际出发规划路网,打通周边通道,着眼于甘肃交通服务全国交通的发展战略。到2007年底,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0612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22.14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二级以上公路达到6536公里,高速公路1316公里。全省91.2%的行政村通了公路,97.24%的行政村通了机动车。
如今,从黄河两岸到甘南草原,从陇东高原到河西戈壁,陇原长路皆如虹。昔日的乡间小路变成了阳关大道,过去的国省道干线变成了快速通道。
建设覆盖全省的高速路网
受自然条件和传统意识的影响,甘肃高速公路起步较晚。1994年全长13.15公里的天水秦城至北道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甘肃高速公路实现了零的突破。之后的5年,受资金、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甘肃高速公路建设处于停顿状态。1998年以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基础建设投资力度,甘肃高速公路建设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甘肃省抢抓机遇,加快公路建设步伐,兰州柳沟河至忠和、兰州至白银、兰州至定西、兰州至临洮等一批高速公路迅速开工建设。
甘肃省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沿最具发展活力的河西走廊向西延伸,借助新欧亚大陆桥和新丝绸之路穿越全省东西的便利,引进外力,主要以兰州至嘉峪关方向以及嘉峪关至瓜州 (安西)、瓜州至敦煌等高等级公路项目建设为主体。
在甘肃省中部,省城城市兰州等6个出口将全部实现高速化,丹拉国道主干线甘肃段也将全线高速化。
从2004年12月开始,在甘肃中西部交通建设取得一定成果之后,投资超过500多亿元,总长逾千公里的公路建设又在甘肃东部的5市全面展开。
以省会兰州为起点,向东、东南、南部三个方向,分别串起甘肃东、南部的五个城市,使境内的3条国道全部高速化。该战略将用10年三个步骤实施,到2013年,甘肃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2529公里,涵盖和辐射甘肃20%以上的国土面积和53.8%的人口,是甘肃公路建设史上投资规模最大、高速化里程最长、覆盖地域最广、受益群众最多的交通现代化工程,将对改善甘肃东部地区行车条件,推动区域经济乃至全省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在甘肃东部,有一条高速公路的建设自开工建设就一直令甘肃交通厅的领导干部感到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懈怠。它就是被列为2005年西部地区新开工十大工程之一的连霍国道主干线宝鸡至天水高速公路甘肃段。
宝鸡至天水高速公路甘肃段是国道主干线连云港至霍尔果斯公路在甘肃境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甘肃省连接东南沿海地区的重要东出口及连接甘肃、陕西两省的重要省际通道,在国家路网中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被国家交通部列为全国12个典型示范工程之一。
宝天高速公路的建设要穿越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秦岭山脉,尽管工程造价高,桥隧比例大,地形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生态环境要求高,工期建设紧,但这条高速公路建成后,人们发现它是一条生态路、环保路、水平路、形象路、旅游路、科技路相结合的高水准公路,并打造出了中国公路建设史上的景观之最。
与宝天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并驾齐驱,甘肃其他高速公路的建设也有序推进。总投资30亿元的西峰至长庆桥至凤翔路口高速公路项目工程已经开工建设,它也是甘肃东部的7条重点公路建设项目之一。
科学管理高速路网
2007年7月14日,亚洲开发银行与甘肃省交通厅在兰州举行了亚行甘肃省南部公路项目贷款启动签字仪式,成功获得了亚洲开发银行3亿美元贷款支持,这已是甘肃省第二个利用亚行贷款的公路项目。
甘肃交通建设的贷款、还贷、收费运营模式,即使放在全国也是领先的。甘肃交通厅财务处雷万鸣处长高兴地跟记者说。他认为,近两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越来越畅通,这主要得益于甘肃交通厅建立起了全国为数不多的资金直管模式,实现了人、财、物的集中管理,使资金管理从贷款、管理、结算等实现了程序化,大大提高了资金的周转率。同时,实现了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道路运输发展的良性互动。
甘肃交通每年融资量大,如何管好资金十分重要。学经济与法律出身的杨咏中厅长在领导班子成员的支持下,很快就在全系统构架起了一条围绕人、财、物流转的资金直管模式,实现了所有资金运行的全过程管理。
甘肃省高等级公路运营管理中心苏书祯主任说,以前甘肃的收费公路是4家业主分头管理,从2007年5月份开始,实现运营中心四级管理模式,1800多公里高等级公路由5个管理处、17个所一路一线管理,实现了建、管、养分离,彻底改变了以往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主体多元、职能交叉、责权不清、体制不顺、路网分割、资源配置不合理、专业化水平低和管理效率不高的问题。
甘肃省运管局王繁已局长告诉记者,围绕运输结构调整,道路运输开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
为了加快促进区域运输一体化,加强西部地区区域运输经济合作与交流,甘肃省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发起组织了首届中国西部道路运输新概念论坛,与西部11个省、市、区运管部门共同签署了《中国西部道路运输区域合作框架性协议》,提出了西部区域道路运输发展理念、政策、市场、监管、信息一体化的合作理念。发起并启动了黄河上游甘青宁三省区三角黄金运输线建设活动,开通了甘青宁城际物流配送专线,实现了甘宁两省区96779汽车维修救援网络正式联网,深化了区域运输经济合作与交流。
2004以来,甘肃在西部地区率先启动了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工程,建成了以省道路运输信息中心为枢纽,以市、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及运输企业为节点的道路运输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了省信息中心与14个市州信息中心、86个县区信息站、150个运输企业信息站的联网运行。
把路修到最闭塞的村庄
甘肃是个严重缺水的省份,典型的黄土高原,即使有水,渗漏流失也特别快。天干土扑粉,下雨烂泥滩;崎岖又坎坷,车过尘如烟 '。这简简单单四句话,看似轻松的打油诗,却时时刻刻揪着陇原交通人的心。省公路局的赵彦龙局长如是说。
陇南县是甘肃的农业特产大市,以前山货运不出山,有车开不出家,大家只能眼睁睁看着宝物长吁短叹。定西市是闻名遐迩的中国马铃薯之乡,以前不要说是开发马铃薯产业,成堆成堆的马铃薯连个好价钱都卖不上,甚至有时眼睁睁的看着烂掉,倒掉……黄河石林地处的白银市景泰县境内的峰林,形成于210万年前的新构造运动、雨洪侵蚀及重力崩塌。这里集古石林群、黄河曲流、沙滩戈壁、绿洲农庄于一体,是亘古旷世的独特地貌奇观,《大敦煌》等著名影视片在景区取景拍摄。
盼路、修路、快修路、多修路、修好路,是甘肃农民们的夙愿。
2001年至2005年期间,省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建设与完善农村公路网络,给陇原农村打造出了一条条宽敞的便民路和致富路。
中央政府在这五年里对甘肃省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的补助资金平均每年达到0.9亿元,2006年则达到了11亿元,07年达到18.4亿元。
全省的公路就像一张网,高等级公路建设,搭起了这张网的骨架,接下来要修的就是农村公路,农村公路是这张网的脉络。甘肃交通厅一位与公路打了30多年交道的高级工程师说:只有修好农村公路,这张网才能真正活络起来。如今,这位曾经奋战在高速公路建设现场的工程师,已毅然投身到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之中。
据统计,2001至2005年期间,甘肃省新建改建农村公路达2.6万公里,使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85790公里,实现了全省各市州到县均通油路,全省所有乡镇和91.2%的行政村通公路,97.24%的行政村通机动车。2006年,全省建设了18个乡通等级公路394公里,318个行政村通农村公路1846公里,202个乡通油路2128公里,改建农村公路3237公里。
2007年,甘肃省委、省政府又把新建改建乡村道路6000公里列为为群众办的12件实事之一,全省农村公路通达工程补助资金净增7亿元,农村公路建设计划投资达到42.5亿元,项目总数3695项,建设总规模18232公里。
随着一条条农村公路的建设和贯通,过去农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得以改变,新思想、新观念开始在广大农村更为广泛传播。许多原本闭塞的山村,开始由此驶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车道、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