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首页 > 旅游·交通 > 贵州交通:万水千山辟新路


贵州交通:万水千山辟新路


2012-11-06 15:25:49     作者: 刘还枝 徐影    字号: T|T    来源:

风景秀丽,气象万千,高山深谷,江河纵横--东有武陵山绵延,南有苗岭横垣,西有乌蒙山逶迤,北有大娄山巍峨,这便是地处中国西部的贵州省。

崇山峻岭,以及镶嵌其间的湖泊、溶洞、峡谷、林带,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今日贵州。但地无三里平的地理走势,也让不少生活在贵州的人们发出云山阻隔行路难,望断天涯空嗟叹的感叹。

高高的山峰,陡峭的悬崖,遮住了视野,挡住了去路,更把幸福阻隔在了大山的另一边。大约100年前,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曾这样陈述西部地区落后的根本:其受病之源,则由于交通不便。

要想富,先修路。只有打通山与山、水与水的阻隔,让山路绕过山岭,飘过悬崖,才能把山那边的幸福牵引过来!

当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响,一个北上川渝、南下广西、东接湖南、西进云南的十字型大通道建设规划在贵州高原酝酿成熟。在声声号角催人奋进之际,贵州人民修路的激情前所未有地澎湃起来,且一经引发,奔腾激荡,不可收拾!

决策:交通建设,时不我待

总面积达17.6平方公里、人口逾3800万的贵州省,山地和丘陵占国土面积的92.5%,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复杂多样的地形,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使贵州境内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蕴藏相当丰富。但正是高山峡谷,使交通开发困难重重,让这些丰富的资源无法形成大规模的开发优势,所以这个资源富集、少数民族杂居的大省,长期被戏称为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百姓生活基本在温饱线上徘徊,与沿海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

严峻的现实使贵州省委、省政府深深意识到,只有痛下决心,突破交通闭塞瓶颈,建设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体系,才能冲破大山的羁绊。没有交通就没有流通,没有流通就没有市场。要实现经济腾飞,尽快建成覆盖城乡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时不我待!

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一个五年打好基础,十年重点突破,十五年初见成效的交通建设战略部署被贵州省委、省政府果断提出。其中心思想是:以公路建设为重心,以二横二纵四联线为骨架,从高速和高等级公路、通县柏油路、经济路、乡村公路四个层面,加快建成以省会贵阳为中心,联接邻省、沟通城乡的公路网。

当时的贵州省交通规划这样描述二横二纵四联线:一横连接湘黔省界的玉屏和滇黔省界的胜境关,全长734公里;一横连接黔渝省界的沿河和滇黔省界的杉木箐,全长824公里。一纵北起黔渝边界的崇溪河,南至黔桂边界的新寨,全长537公里;一纵北起川黔边界的纳溪,南经黔桂边界的安龙入广西,全长530公里。四联线是指二横二纵未经过的地、州与之相连的四条连接线。

修路离不开钱,大交通必然带来大投入。虽然贵州并不富裕,但贵州省各级政府投入交通建设的资金却一年多过一年。

十五期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完成投资480亿元,是九五投资的3倍。2006年,贵州省预计投资150亿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比2005年增长25%,达到历年来投资建设最高点。而未来5年,贵州将投资800多亿元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把抢抓机遇,增加交通供给,提高交通保障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重点建成以省会贵阳为中心,纵贯南北、横贯东西的高等级公路主骨架;建成联接邻省、沟通省内城乡的公路网,同时延伸水运通道;通过公路和水运通道建设,形成与铁路和航空配套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解决交通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

如今,在贵州,从地方高层领导,到僻远农村山民,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贵州最需要办的,就是脚下的事情'。即使勒紧裤带,也要抓紧把路修通!

壮举:七十多道弯弯成历史

决策难,行动更难。

由于历史、地理等多方面原因,贵州公路建设长期欠账,一是公路技术等级低,质量差,通行能力严重不足,抗灾害能力较弱;二是路网系统功能不够完善,总体水平待提高,公路交通仍处于瓶颈状态;三是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再加上路网改造资金缺口很大,交通扶贫任务十分艰巨。

但这些似乎并不是修路的艰辛之最。复杂的地理地貌才最令建设者们刻骨铭心。在贵州修路,几乎每一项交通工程建设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崇遵高速公路是延长征路线,北起渝黔交界的崇溪河,经三元、桐梓、娄山关,终点位于遵义市郊忠庄铺,把红军走过的山山水水顺畅相连,是贯通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咽喉工程。凉风垭特长隧道全长4109米,被称为贵州第一隧,隧道开凿时施工人员遇到了断层挤压、冒顶、突涌水、溶洞群以及瓦斯等几乎所有的地质病害。娄山关大桥由相距仅20米的葫芦坝大桥和鞍山大桥组成,其中的鞍山跨铁路转体大桥,单元转体重量8489吨,创贵州省交通建设转体重量之最。但崇遵高速公路自2002年7月1日开工,2005年12月26日通车,施工期间未发生一起重大责任事故。克服千难万险建成凉风垭隧道后,建设者们在隧道口挂起了这样一副对联:七十多道弯弯成历史,四千余米洞洞穿未来。

在凯(里)麻(江)高速公路的建设中,一直传颂着这样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为了使这条穿越家乡的公路尽早开通,许多民工自发投入了工程建设中。建设队伍中有一个姓刘的青年,当他的家人来到工地通知他回家举办婚礼时,他说他下到峭壁将那块巨石用炮火炸下再跟家人回去,没想,他这一去就再也没能上来……

艰难险阻不只是在高速公路建设,在一些僻远山区,为打通与外界的阻隔,山民们仍然在用十分原始的生产工具,开山劈水,铁心铁意要修通公路。今年10月18日,《贵州日报》一篇《公路修到梯子岩》通讯,生动地报道了贵州100个一类贫困乡镇之一的风冈县土溪镇鱼泉村青山组村民的修路历程。从1996年起,山民逐渐将公路修到了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的梯子岩,但他们仍然不甘心大山阻隔汽车进村,硬是凭借锄头斧头,在大岩阡悬崖边砌起堡砍,填平沟壑,修起了一条天梯一般的毛石公路。曾经不可一世的梯子岩,如今已被村民斩成两段,玉带般的公路,在悬崖上时隐时现,渐次显山露水。

2006年9月份,全国政协农村公路建设考察团到贵州,先后赴遵义市、湄潭县、安顺市、镇宁县、黔南州、荔波县,进行了历时10天的关于贵州农村公路建设情况的调研。在这里,许多曾经多次来过贵州的考察成员目睹了贵州农村公路建设带给农民生活的巨大变化,他们很是感慨和惊喜。考察后,全团成员一致认为,以前传说中的黔路烂已大有改观,贵州农村公路建设中形成的经验,是全国农村建设的宝贵财富,具有示范和推广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艰险辛苦,贵州的道路建设者们也不忘创新。面对凉风垭特长隧道断层挤压、瓦斯、冒顶等地质病害,建设者们自己琢磨办法,首次研究使用了大循环通风取得了成功;娄山关大桥施工队的女子钢筋班,曾创下了日打捆钢筋2000根的新记录。

遵义市是当地农村公路建设制度创新的典型地区。此次贵州之行,我们特意走访了这个地方。在遵义,农村公路建设是地方领导的一把手工程,市长亲自挂帅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并与各县、区长签订责任状,将之列入市政府对区县领导工作的考核内容。遵义市把农村公路作为四在农家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市级财政需配套的6841万元资金纳入政府偿债机制,通过贷款一次性全部到位。同时,充分发挥乡政府和村委会的作用,在土地调剂、房屋搬迁、青苗补偿等方面实施优惠政策;在涉及三电一水(供电、广电、电信和水利)设施搬迁中,采取一律按照自家娃娃自家抱走的原则,由原产权单位自行拆迁、安装、修复,提高企业社会责任,采取实际行动支持新农村建设。这些做法,因富有创造性而逐渐在全省农村公路建设中推广。

贵州省交通厅厅长彭伯元这样对我们说:贵州交通建设,是贵州的3800万各族儿女战天斗地、挑战自然、赢取自我生存与发展空间的伟大行为,它充满着与复杂地质条件相抗争的自信、自强、坚韧、创造精神。

成果:大交通带来大发展

几多辛苦,几多收获。

为了修路,近些年,从省委书记、省长、地州市领导到村民百姓,贵州人殚精竭虑、奔走疾呼、披星戴月、风来雨去刨山开路。正是有了这些倾情筑路的路书记、路省长、路专员路专家、路百姓,连峰际天,飞鸟不通的古怨逐渐成为记忆,贵州与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过去五年,贵州全省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06公里,是八五和九五建成高速公路的2.8倍。从第一条高等级公路贵阳至黄果树公路于1991年建成通车,到现在,高等级、高速公路在贵州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共建成3458公里的高等级公路(其中高速公路666公里、一二级公路2792公里),一横一纵四联线高速、高等公路正在加快形成。

高速公路让重山包围的县市,变成了交通枢纽的黄金地带。崇遵高速公路沿线的贵州桐梓县是全国的百强产煤县,该县准备利用崇遵通车的便利条件发展能源产业,两三年后预计可实现六七亿元的收入,对接重庆市场后,还将进一步做大铝、铝型材料等有色金属产业。目前,桐梓还准备建一万亩反季节蔬菜基地,利用便利的交通运到贵阳、重庆等地销售。

在遵义,崇遵高速路的通车,给了当地运输企业带来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以前客运、货运到四川、重庆需要10多个小时,现在却只需2个多小时就够了。

不仅高速公路成为沿线人们致富的希望所在,村村通公路,也让山民们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开放与喜悦。

十五期间,贵州交通建设重点逐渐向农村转移,2003年贵州省实现县县通油路、乡乡通公路以后,又启动了大规模通村公路建设,三年建成通村公路2.8万公里,完成总投资34亿元,沟通了3468个不通公路的行政村。目前,全省公路通车里程已达4.6万公里,全省62%的乡镇已通油路或水泥路,99%的乡镇和70.6%的行政村开通了客运班车,比2000年分别提高3.2个和9个百分点,极大地改善了城镇村居民出行难的问题。

驱车行进在贵州农村,原来通往偏远村寨的蹦石尖路、羊肠小道正被一条条水泥路替代,一个个落后、封闭的村寨由此打开了开放之门。

遵义县枫香镇纸房村枯井村民组两年前还不通公路,现在每天有两趟客车。县城到最远的永乐镇过去要4个小时,现在只要1个半小时就能到。

黎平县十几年前就声名鹊起的器寨天麻,因不通公路运不出去,许多外地客商望山兴叹。公路进山后,浙江、广东等地客商纷纷求购,天麻身价倍增,农民户均增收2000元。

大量的农副土特产品得益于一条条公路的延伸而走出大山,各种鲜活海鲜也因山海距离的缩短而摆上百姓餐桌,一个个因资源优势而兴起的城镇正缘于交通的改善出现了超常发展的态势。

另外,在水运航道建设方面,贵州乌江、赤水河北连长江,南盘江、北盘江南接珠江步伐加快。十五期间,乌江和南北盘江红水河航道整治建成投入使用,打通了贵州一南一北两条水运主通道。五年共整治内河航道495公里,新增通航里程1191公里,有力地推动了水路运输的发展。北入长江,南下珠江的长途运输量在过去五年实现三级跳,货运量在2005年突破500万吨大关。

乘着交通腾飞的翅膀,贵州正迎来一个希望的春天。

展望:交通路网越织越密,不断延伸……

道塞山河旧,路通天地新。大交通托起大平台,大平台带来大发展,大发展给了贵州新的机遇和希望。

交通的迅速发展,使得贵州发展的因素更加活跃,贵州内外部信息流、商品流、资源流、人才流、资金流等更加活跃,加快了贵州经济和社会整体演进的步伐。更加开放的贵州,需要更加密集、更加快捷、更成体系的立体交通路网体系。

2005年12月,《贵州省骨架公路网规划》(2003-2020年)出台,成为贵州省高等级公路长远发展和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战略蓝图,标志着贵州省高等级公路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按照规划,到2020年,全省拟建成三纵三横八联八支的骨架公路网,规划里程约704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约2960公里,一级公里约300公里,二级公里约4140公里,可连接所有的县(市、区),覆盖全省,沟通邻省,基本形成高速公路网。预计建设总投资1523亿元。

随后,2006年3月出台的《贵州省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规划》提出,未来五年,以提高公路通过通畅能力为中心,加快公路路网改造和农村公路建设。

围绕省域内经济路、旅游路等重要干线公路的发展需求,将推进二级公路建设,确保建设二级公路3000公里,使二级以上公路达到通车里程的15%以上。加快国省干线改造步伐,消除国省干线上的等外级公路,适时跟踪国家政策性调整,抓好提升等级工作。加快红色旅游公路和部队营房进出口道路建设。

大力实施通乡油路和通村道路建设,未来五年计划建设通乡油路10000公里,总投资47.67亿元。规划新建通村公路32000公里,实现90%以上的乡镇通油路或水泥路,95%的行政村通公路。加快农村乡镇客运站点建设、乡镇渡口改造、渡口改桥建设,以公路枢纽和农村汽车站场建设为重点,加快汽车站场建设,努力改善农村公路交通出行条件。根据资金筹措情况,力争在经济条件好,农村公路建设基础较好,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的地区启动通村油路建设试点。

在提高水运能力方面,加快水运通道和航运配套设施建设,抓紧完成赤水河航运建设工程和天生桥库区港口工程等在建项目,积极启动《内河航运规划》项目,加快南、北盘江,红水河四级航道建设工程和乌江航运建设工程可研报告编制,争取在十一五期间立项并尽快开工建设,改写贵州没有四级内河航道的历史。

守得天时、地利、人和,站在十一五的起跑线上,贵州的交通路网正越织越密,向四面八方不断延伸……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2-11

2002年以来的10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10年,是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10年。

更多>> 深度报道

塔克拉玛干沙 ...

在新疆,有水就有生命。绿荫深处,掩映着一栋栋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物和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马路,南疆重镇和田扑面而来。这里也是新疆建设兵团农14师师部所在地。

郭明义:平凡 ...

我一次次地问自己:生命究竟对我意味着什么?是我面对失败后的哭泣,还是成功后流下喜悦的泪水,还是不经意的瞬间流逝?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