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首页 > 旅游·交通 > 山东交通,引领齐鲁经济一路快跑


山东交通,引领齐鲁经济一路快跑


2012-11-06 15:20:43     作者: 刘还枝    字号: T|T    来源: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经济要发展,交通需先行。

随着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交通优势作为战略部署的先决条件之一,已经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硬环境。凡是高速路网星罗棋布的地方,随之而来的就是一条条经济走廊的迅速成形。交通建设,如同城市一体化的一步先手棋,一着先行,满盘皆活。

在山东省会济南市,当我纵览了山东省50多年的交通建设历程,印刻在脑海中的那张山东交通蜘蛛网已经挥之不去。正是这张下垂的蜘蛛网,托起迅猛发展的山东经济,顺着脉流源源不断地流向各个城市网点,形成一个强大的经济磁体。借助这张网络,经济迅猛发展的山东一路快跑,2005年一跃坐上了地方经济总量的头把交椅。

学交警,在济南;看交通,去山东

翻翻山东省域地图,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年的地图都有所不同,虽然地域没有变化,但一年年下来,地图的纹路却越来越密--交通网路不断延伸,城乡距离不断拉近。

穿行在海南、云南等地的蔬菜批发商体会最为深刻,他们乐于把各地畅销的蔬菜运往寿光,然后通过这里的蔬菜批发市场再销售出去。在他们看来:山东变得越来越小了。

一项项记录显示:十五期间,山东完成公路建设投资1025亿元,新增公路9446公里,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8013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163公里,连续8年居中国第一位;二级以上公路通车里程达29968公里,位居中国第一位;自2003年起,全面实施的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累计改造农村公路8.8万公里,占全国的29.3%,总里程居中国第一位。2004年公路客、货运量突破双十亿,2005年突破双十二亿,公路货运量居中国第一位;沿海港口吞吐量实现跨越式发展,2005年沿海港口吞吐量比上年增长25.7%,增幅在全国沿海港口吞吐量过亿吨的省份中位居第一;青岛港集装箱单机装卸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纪录,位居世界第一。十五期间共完成厅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26项,获奖数量和层次居中国交通行业第一位。高速公路信息管理系统建成2773公里,联网里程居中国第一位。2003年,全省公路系统、交通稽查系统被交通部授予全国交通文明行业,高速公路公司成为创建文明行业先进单位,京杭运河山东段创建成为全国文明样板航道;2004年,全省交通行业、道路运输系统、港航系统又被交通部授予全国交通文明行业,成为中国第一个整体创建为文明行业的省级交通行业。

与这些记录一起,还有一组令人欣慰的统计:2001年至2005年,检察机关立案查处交通系统职务犯罪案件年均下降29.7%,全系统未发生大的腐败案件,各市交通部门主要领导没有发现腐败犯罪案件,省交通厅机关自1998年以来连续8年未发生违法违纪问题。

在网络上,有网友大呼:学交警,在济南;看交通,去山东,有的甚至评论:山东交通乃南北通衢,流金之道。

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路好了,财富自然而然就会流动起来。过去的经济为什么发展缓慢,路不好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现代经济是非常重要的物流产业,没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就不可能得到迅速崛起。

目前,山省境内拥有铁路25条,通车里程2672公里;高速公路3163公里,位列中国第一;一类港口14个,机场9个,已初步形成集水运、公路、铁路、航空为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

高速公路一路领跑,走得了,还要走得好

公路是经济发展的血脉,也是交通发展的基础。这其中,体现速度与时效的高速公路是现代交通路网建设的重中之重。

1993年,山东第一条高速公路--济青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实现了山东高速零的突破,也掀起了山东公路建设的新篇章。

八五期间,为适应山东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山东省委、省政府做出了交通建设向高等级公路建设转移的战略决策。1998年以来,山东省加大投入,连续发起了加快高速公路建设的五大战役。1999年,山东高速公路在全国率先突破1000公里;2000年在中国率先突破2000公里;2002年在中国率先实现了省会与各市政府驻地的高速贯通;2003年又在中国率先突破3000公里。到2005年底,山东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163公里,连续八年居中国之首,全省已有109个县(市)通达高速公路。一个以省会济南为枢纽,贯通各市、连接周边省份的高速公路主框架基本形成。与此同时,2005年11月,随着山东省道蒙馆线阳谷寿张大堤段的改建完成,山东省国省干线公路彻底结束砂土路面的历史,全部实现路面铺装化。路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齐步跟进,目前全省已有2773公里高速公路实现了一卡通,成为中国网络最大、单位投资最省的高速公路信息系统。

山东高速公路由零的突破到连接成网,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即走完了发达国家几十年才能走完的历程,创出了中国公路史乃至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

据统计,目前山东九成以上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以及九成以上的外商投资企业,都分布在高速公路沿线。有关人士认为,山东高速公路的建设速度与建设质量,从侧面折射了山东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这种追求质量与高效的品质,成为山东各地各级行政机关和经济、文化领域的共识。

建设大而强,富而美山东,需要更高的交通建设标准。21世纪国际经济竞争已经转化为以城市群之间的分工、合作和竞争为核心,山东省委、省政府把搞好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建设与发展,使之成为我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作为新世纪的重大战略,意味着山东的交通建设需要再度出发,通过路网建设,营造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同城效应。

根据最新规划,一个全新的山东交通建设十一五发展目标框架落定。在公路建设方面,将基本建成五纵连四横、一环绕山东的高等级公路网,高速公路里程达到5000公里。根据规划,到十一五期末,山东全省公路总里程将达到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000公里,全省94%以上的县(市、区)通达高速公路,并拥有省际间12个高速公路出口;到十一五期末,山东省市与市之间全部由高速公路直接相连,胶东半岛城市群区域内中心城市之间和重要港口、机场等交通枢纽之间,也将直接由高速公路连通。

密织交通网,齐鲁任我行,这已不是梦想。

加快港航场站建设,力推海洋经济扬帆

沿海港口一直是山东省对外开放开放的重要依托,为山东经济走向世界、争得更有利的竞争地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对于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促进半岛城市群的崛起,带动山东全面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为直接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近几年,山东交通厅以及沿海各市县部门,以建设航运强省目标、建设现代化交通为龙头,加快航运场站建设。5年间,全省港航建设累计投资174亿元,为九五期间的2.5倍。开工建设港航基础设施项目37个,新增泊位50个。青岛港液化码头、前湾三期集装箱码头,日照港东港区三期工程20万吨级和30万吨级泊位、岚山港区5万吨级通用泊位,龙口港粮油码头和燃油码头等项目顺利建成。到2005年底,山东省共有沿海港口24处、325个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14个,年吞吐能力近2.5亿吨,初步形成了以青岛港为龙头,布局较为合理、分工比较明确、设施基本配套的沿海港口群。

航运场站建设稳步推进,促进了海洋运输经济的不断壮大。据山东省交通厅厅长周秋田介绍,进入新世纪,山东沿海港口吞吐量以平均每年超过2000万吨的惊人增长,其势直逼全国航运强省。2002年突破2亿吨,2004年突破3亿吨,2005年达3.84亿吨,比九五末增长139%。山东沿海港口吞吐量从建国到1995年突破1亿吨用了46年;从1亿吨到突破2亿吨用了7年;从2亿吨到突破3亿吨只用了2年!

高位增长,让山东省委、省政府看到了海洋经济的优势所在,也让山东省委、省政府对港口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十一五规划中,山东省决定进一步加快沿海港口发展,构建以青岛港为龙头,以日照、烟台港为两翼,以半岛港口群为基础的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打造青岛、日照、烟台三个亿吨大港,建设大型集装箱、矿石、煤炭和原油四大运输系统。到2010年,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由2004年的3.05亿吨增长到6亿吨以上,集装箱吞吐量由581万标箱增长到1350万标箱,实现港口吞吐量比2004年翻一番。

根据刚刚通过评审的《山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山东各港口的功能定位将明确界定。青岛港以集装箱运输为重点,建成多功能、现代化的综合性大港,形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日照港以煤炭、矿石和原油等大宗散货中转运输为主,兼顾集装箱等其他运输,形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骨干;烟台港重点发展矿石、煤炭、原油、集装箱运输,建成现代化亿吨大港;龙口港则依托铁路,重点发展煤炭运输。潍坊、莱州等其他中小港口采取整体转让、民营化经营等多种方式,实现港口建设的多元化投资经营新格局。

以青岛港为龙头,一个全新的沿海港口群正从山东扬帆起航。

三通工程:交通改造命运

山东以路多、路好著称,高速公路的二级以上公路里程均居中国前列

不过,今天的山东路多、路好又有了新内涵:从2003年起,抓住国家全面实施农村公路的契机,山东省适时决策,用35年时间,使全省所有的行政村通了油路,同步实现村村通客车、千人以上岛屿岛岛通航的三通民心工程,在齐鲁农村大地掀起一场波澜壮阔的公路革命。

曾几何时,山道湾湾,村路不通,隔断过多少农民的致富冲动。曾几何时,桃子出山一身伤,豆腐进来颠成汤,雨雪泥泞路,农民心内急;商机无限好,倚门空叹息,道出多少农民一片苦恼。

农村公路改造项目小、数量多、分布散、情况复杂。为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省交通厅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办法和措施,确立了决策在省、安排在市、实施在县、受益在村,积极优先的五项原则,架设了工程质量、廉政建设、农民减负三条高压线,既调动各级各方面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积极性,又有效保证改造工程的稳定快速发展。

为做好三通民心工程,山东省交通厅组织编制了山东省农村公路改造总体规划。成立了专门机构,编计划,筹资金,科学安排,周密组织。建设中,积极依靠群众,聘请村民代表担任义务监督员,参与工程管理。通过大力宣传,广泛发动,群众修路架桥、设站通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许多地方出现了捐款捐物、义务出工出劳力的热潮。在此基础上,山东省交通厅制定实施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办法和措施,明确了技术标准、改造范围、资金拨付方式、管理责任和监督考核内容。在建设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筹集省补资金80亿元,合理确定农村公路建设标准,合理规划运力规模和档次,合理确定渡口码头的设点布局;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尽量充分利用老路和原有设施,少占基本农田,避免大改大调、大填大挖;把农村交通建设与改善周边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与当地的山水林田综合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农村交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尽量减少拆迁,在保证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当地建材和农民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据统计,三通工程实施3年以来,山东省累计完成投资241亿元,改造农村公路8.8万公里,居中国第一位,占中国的29.3%。新增通油路行政村37233个,直接受益人口约3030万人,93.5%的行政村通油(水泥)路,提前基本实现全省行政村通油路目标。同步实施村村通客车工程,到2005年底,通村线路达5500条,建设乡镇客运停车站点、站篷5052个,通客车行政村8.5万个,占山东省行政村总数的98.1%,基本实现村村通客车。

交通改造命运。在山东乡间,农民群众有句顺口溜如是说:路通车通民心通,和谐社会在交通。如今,驱车在山东省域乡间,公路纵横交错,平整畅通;客车穿梭,笑脸扑面。三通工程的顺利实施,极大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有效拉动了建材、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农民群众通过建材供应、劳动力投入、参与运输经营等,直接增加了收入。特色农业在各地迅速崛起,生态旅游、民俗旅游迅猛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搭建了良好平台,促进了城镇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许多致富起来的农民在沿公路主干线建设起来的楼房,正成为齐鲁大地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2005年,山东农村两委换届,凡是带领大家修路的村干部,几乎都全票再次当选。许多基层干部道:一条致富路,修成了一条和谐路。

文明创建:总抓手打造山东交通软实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山东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十五期间创造的九个第一,实现的三个没有发生,离不开一支政治过硬、作风务实、能打善战的交通干部职工队伍,离不开造就这支队伍的扎实有效的行业文明创建活动。

近几年,山东交通系统以建设负责任的政府部门,做负责任的行业为主题,把行业文明建设作为一项凝心聚力、塑魂育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作为统领交通各项工作的总抓手形成了领导重视、机制健全、条块结合、重点突破、规范运作、整体推进的创建格局,使交通工作开展到哪里,创建活动就延伸到哪里,文明之花就盛开到哪里,行业文明创建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大力实施的典型和品牌带动战略,孕育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站文化、路文化、车文化,齐鲁交通典型层出不穷,百花齐放。在山东交通战线上,孕育了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许振超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振超精神成为推动山东省交通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和重要精神动力。2005年,山东交通系统成为全国第一个整体创建为文明行业的省级交通行业。截至目前,山东省交通系统已建成全国文明单位3个,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10个,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4个,全国交通系统文明示范窗口7个,全国交通系统先进集体24个,省级文明行业、子行业总量达到95%。山东交运、情满旅途、诚纳四海、烟台港客运、烟台交运、装卸真诚6大品牌,被评为山东首批服务名牌。

一条创建路,让山东交通建设跨越地理空间,沟通着城市,盘活着乡村,连通着人与人之间的世界……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2-11

2002年以来的10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10年,是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10年。

更多>> 深度报道

塔克拉玛干沙 ...

在新疆,有水就有生命。绿荫深处,掩映着一栋栋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物和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马路,南疆重镇和田扑面而来。这里也是新疆建设兵团农14师师部所在地。

郭明义:平凡 ...

我一次次地问自己:生命究竟对我意味着什么?是我面对失败后的哭泣,还是成功后流下喜悦的泪水,还是不经意的瞬间流逝?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