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A即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或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是近年来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主要由谈判各方政府出面签订协议,为成员间的货物贸易自由化、服务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等提供制度安排。WTO资料显示,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全球多边贸易谈判进展日趋艰困,世界各国商签自由贸易协定(FTA)的热情不断高涨,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显著。根据WTO最新数据,截至2012年1月,全球向WTO通报的区域贸易协定(RTA)达到511个,其中符合GATT1947或GATT1994第24条规定的RTA有370个,迄今生效的RTA有319个。在这些区域贸易协定当中,FTA占比达到90%左右。
顺应国际趋势和国内发展需要,中国于2007年首次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2011年3月,“十二五”规划纲要再次指出,今后五年,我国要“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截至目前,中国正与五大洲的28个国家和地区建设15个自由贸易区,其中已经签署并实施的9个自由贸易协定具体如下表:
截至2012年10月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实施情况
地 区 |
名 称 |
状 况 |
亚 太 |
亚太贸易协定 |
2001年5月加入 |
东 亚 |
内地与港、澳CEPA |
2003年签署; 2004年1月1日实施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 |
2002年签署协议;2004年实施早期收获计划并于同年签署《货物贸易协议》;2005年实施《货物贸易协议》;2007年1月签署并于7月实施《服务贸易协议》;2009年签署《投资协议》;2010年基本建成 | |
《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 |
2008年10月23日签署 | |
南 亚 |
《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协定》 |
2005年12月签署《早期收获协议》,2006年1月1日实施该协议;2006年11月签署《自由贸易协定》;2009年2月21日签署《服务贸易协定》 |
拉 美 |
《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协定》 |
2005年11月签署,2006年10月实施;2008年4月签署《服务贸易协定》 |
《中国—秘鲁自由贸易协定》 |
2009年4月28日签署 | |
《中国—哥斯达黎加自由贸易协定》 |
2010年4月8日签署 | |
大洋洲 |
《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 |
2008年4月7日签署 |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商务部资料整理
由上可知,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表现出三个特点:
第一,加速于“入世”之后。2001年之前,中国的注意力主要集中于多边贸易体制,所参与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仅仅是APEC,其他区域经济合作,如内地与港澳CEPA、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中国—巴基斯坦FTA、中国—智利FTA等,都是“入世”以来才迅速发展起来的。
第二,体现“港澳优先”原则。众所周知,内地与港澳CEPA的谈判和签署效率都非常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与中国所有其他FTA协定不同,CEPA是一个动态跟进、不断发展的协议。截至目前,内地与港澳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已经签署并实施了九个CEPA补充协议,由此实现的递进开放,早已延伸到了内地的一些地方省份。可见,CEPA是“港澳优先”理念的体现。
第三,立足周边,放眼全球。从现状看,中国FTA战略的选择对象重点有两类,一类是周边地区,如东盟、新加坡、巴基斯坦等,都是中国的近邻;另一类是能源资源地区,如智利、新西兰等。根据商务部最新发布的信息,目前中国正在谈判的自由贸易区有6个,对象分别是海湾合作委员会(海合会)、澳大利亚、冰岛、挪威、南部非洲关税同盟和瑞士。由此可见,中国FTA战略的实施准则在于“立足周边,放眼全球”。
今年5月,中韩两国宣布启动双边FTA谈判,我们期待谈判能够顺利推进并尽快取得成果,从而推动当前进展迟缓的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地区发展和全球经济增添一抹亮色。可以预见,未来数年,FTA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形式、新平台,将和WTO一起,成为中国融入世界的重要渠道。
(庄 芮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