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 “化缘校长”周标亮


“化缘校长”周标亮


2012-10-20 16:24:35     作者: 夏庄 张一琴    字号: T|T    来源:

矮小的个子,纤弱的身材,31岁的十八大代表周标亮,站在平果县希望小学门前笑靥如花。幼时家境贫寒的她在“希望工程”的资助下继续学业,毕业后回到希望小学任教的她,为了一个个贫困孩子,无数次来到企业和单位募捐、拉赞助,以至于得到“化缘校长”的绰号。

平果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山区,这里遍地石山,不少群众非常贫穷。“周校长是对我们希望小学感情最深的人。”平果县希望小学一名老师谈及周标亮时如此说。

1992年,一场意外的大火,将壮族

小姑娘周标亮的家烧个精光,成绩优秀的周标亮只能辍学在家。“很快又到新学期,但家里没有粮食可卖了,一贫如洗。”提起辍学时的难受劲,周标亮仍不胜感慨。

第二年,邓小平先后两次以“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名义,匿名向希望工程捐助了共5000元。这些捐款被分往邓小平曾战斗过的右江河畔——平果县希望小学,资助贫困学生。

周标亮成为接受这笔捐款资助的学生之一,她重新回到了校园。多年后,老师们告诉她捐款人的姓名,周标亮兴奋得难以入眠。

1997年8月,周标亮以优异成绩考入田东民族师范学校。毕业后,周标亮拒绝了到城市发展的机会,毅然回到培养她的平果县希望小学,执起教鞭延续希望。

 
周标亮暑期帮助母亲晾晒稻谷

多年后,周标亮成为希望小学的校长。“大石山区群众非常贫穷,当时还没有实行‘两免一补’,许多学生上不起学。”周标亮说,自己和老师们一家一家走访,说服家长让孩子上学。一些家长被说服了,而家中实在困难的孩子,周标亮也让他们先回课堂,“学费以后再说”。“我自己曾经差点因为贫困而失学,知道那有多难受。”周标亮说。

周标亮第一次去请求资助是在县城的一家企业,“站了一个多小时,硬是没见到老板,觉得非常难为情。”周标亮说,但想到孩子们即将失学,便坦然了。作为希望小学的校长,周标亮时常要参加一些会议。周标亮认为这是机会,每次开会,她便留心想献爱心的企业或单位。

多年后,周标亮开始逐渐有了一个外号:“化缘校长”。而在国家还没实行“两免一补”前,平果县凤梧乡许多贫困孩子,在周标亮一次又一次地“化缘”中,回到了校园。

“两免一补”的政策实行后,全国因贫困失学的现状有了根本性改变。但周标亮仍然没有停下“化缘”的步伐。“学校围墙坏了,2006年,我们四处找人赞助,建起了围墙;2007年接上了自来水,后来我们陆陆续续有了篮球架、气排球架。”周标亮说。

在这个贫困山区,希望小学不仅不再有学生因贫困失学,而且校园设施正一天天变好。如今的平果县希望小学,甚至有了10台办公用的电脑,和25台学生使用的电脑。“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一名老师说。

如今,周标亮仍停不下“化缘”的步伐,她说:“我们山区的孩子与外界离得太远。下一步,我要去找人资助,在每间教室里建起一套多媒体设备,让孩子们真实感受到时代的进步。”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2-10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更多>> 深度报道

塔克拉玛干沙 ...

在新疆,有水就有生命。绿荫深处,掩映着一栋栋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物和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马路,南疆重镇和田扑面而来。这里也是新疆建设兵团农14师师部所在地。

郭明义:平凡 ...

我一次次地问自己:生命究竟对我意味着什么?是我面对失败后的哭泣,还是成功后流下喜悦的泪水,还是不经意的瞬间流逝?

更多>>在线调查

在线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