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 从水中“捞”出的村庄 ——玉田县蓟运河滞洪区村庄搬迁纪实


从水中“捞”出的村庄 ——玉田县蓟运河滞洪区村庄搬迁纪实


2011-11-02 15:49:19     作者: 文图/ 本刊记者 曾 平    字号: T|T    来源:

日前,今日中国杂志社组织记者深入河北省玉田县采访,他们在移民新村、田间地头、养殖场、农技站和农民、技术人员座谈、交流。通过采访,他们感受到在党的领导下,冀东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目睹传说中“种石得玉之田”的玉田县普通百姓喜人的生活变化。

京沈高速公路穿过天津宝坻县,跨越一座1000多米的大桥,桥下就是津冀两地的界河——那条从燕山深处逶迤走来的蓟运河。清澈的河水在两岸河滩浓郁的绿荫下时隐时现地闪亮。桥东就是河北玉田县,透过高速公路南侧浓郁的绿荫,一片崭新的农家房舍横亘在眼前,以往都是乘车路过,车速很快,只看见高大的移动通讯发射塔矗立在村头,一排排房顶架设众多卫星天线的小锅闪着银光掠过。这是什么地方如此抢眼?我每次路过时心中不免泛出这个疑问。

今天终于找到了答案。

在河北玉田县采访,当我重新看到那一大片熟悉的房顶时,才知道这里是玉田县杨家板桥镇新宋庄村,之所以新,这个村庄是从蓟运河滞洪区的大水里“捞”出来的。

它是玉田县的移民新村。

这样的移民新村在玉田有10多处。

在村口宽阔的广场边,我们见到新宋庄的老支部书记刘义和村委会主任宋金丰。

谈到新宋庄如何从洪水里“捞”出来的?我们站在村边蓟运河高高的河堤上,他俩和村民们有说不完的话题。

洪水中的“孤岛”

蓟运河纵贯玉田南北,土地肥美,气候宜人。

但是每到汛期,河水泛滥成灾,蓟运河滞洪区是建国初期为了根治海河水患而实施退堤后在深槽与左堤间形成的。直到上世纪90年代,玉田县杨家板桥镇和石臼窝镇共13个村庄的1万多人还生活在滞洪区内。当时,滞洪区基本是十年九涝,“麦子长得好,一场洪水漂,家里无柴草,出门木船摇”,成为当年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对此,刘义和宋金丰有着亲身经历。由于水患,他们和宋庄的乡亲们年年站在洪水里,眼睁睁看着庄稼被大水淹没,一年的收成化为泡影。由于水患,道路交通受阻,孩子们无法上学;由于水患,企业的生产原料没法运进,生产的产品卖不出。整座村庄成为孤岛,一片汪洋。

1996年,海河流域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水患,为保全天津,玉田县滞洪区全部行洪,13个村庄被洪水围困达40多天,堤内外18万亩农田绝收,养殖业、加工业损失惨重。虽然全县近万人投入到滞洪区抢险救灾第一线,但据粗略估计,当年滞洪区内各村经济损失仍有近千万元。

1   2   3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2-10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更多>> 深度报道

塔克拉玛干沙 ...

在新疆,有水就有生命。绿荫深处,掩映着一栋栋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物和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马路,南疆重镇和田扑面而来。这里也是新疆建设兵团农14师师部所在地。

郭明义:平凡 ...

我一次次地问自己:生命究竟对我意味着什么?是我面对失败后的哭泣,还是成功后流下喜悦的泪水,还是不经意的瞬间流逝?

更多>>在线调查

在线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