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 汶川新形象


汶川新形象


2011-06-20 14:56:39     作者: 文/柳德米拉·古巴列娃〔俄罗斯〕    字号: T|T    来源:

大地晃动、道路翻滚、山峰咆哮、石如雨下……2008年5月12日一场毁灭性的地震横扫四川。受灾面积相当于西班牙国土,3万多次余震,超过6.9万人丧生,近1.8万人失踪,近800万所房屋倒塌,近2500万处建筑物损毁。

距离那个可怕的5月已经过去了3年,如今我们的记者来到了这个多灾多难的地方,只想亲眼目睹四川人如何重建家园,生命如何在这里重生。

3年前,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端的4667个城镇、417个县、区和48810个村子在地震中受灾。地震发生后,8万多个救援队陆续奔赴灾区,从废墟中救出8万多人,400万伤者得到了及时的医疗救助。地震发生10天后,灾区1500万人被转移到安全的地方;灾后3个月后,,有1200万人回到自己的家园。

家园快速建成

在四川,住房问题的解决一方面来源于被损毁建筑的重建和修复,另一方面还有赖于各种英明的政策。正是基于这些政策,全新的住宅、新型的城镇得以变成现实。地震过后仅一年半,1500万农村房屋重建。灾害发生两年后,城市居民住进26万个重建建筑。受灾的四川人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坚韧、强大的精神力量及对生活的热情。他们响应政府的呼吁,不仅自发重建被损毁的家园,而且勇敢地面对灾害带来的挑战——在新的地方建立崭新的、高质量的住宅。政府出台了不少值得肯定的政策,如给无家可归的人发放补贴,当每个家庭或者个人找建筑公司修建房屋时,他们便可获得银行贷款,根据自己的意愿建造新住宅。

水磨镇新貌

水磨镇被称作汶川的大门,我们来到了重建后的这个镇子。地震前,这个有着发达工业的镇子已经在岷江支流的寿溪河畔矗立了1000多年。

 
北川商业街开街

2008年5月,水磨镇在地震中被彻底摧毁。现在的镇子从一片废墟瓦砾中恢复。小学和中学的校园、专门的教育机构、装备了现代化设施的医院都已经重建。两层、三层的建筑让这个新城迸发出一种独特的美,令人产生错觉,仿佛置身于一个高档的别墅区或者一个豪宅区。

这里的建筑拥有华丽的外表,而且风格各异。这里的民族建筑非常有趣,信仰也独具特色(例如,羌族崇拜大山、白色的石头还有羊角;藏族的传统信仰则是喇嘛教;回族信仰伊斯兰教)。

当人们有了吃的,有了住的,下一步考虑的就是生活来源了。水磨镇的人们决定发展旅游业,并将这个镇子变成了一个4A级景区。这里的环境非常优美。为了保护环境,修建了垃圾处理厂,使用再生水。北京大学帮助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进行了震后重建规划。根据规划,除了旅游业,该区将来还要发展文化教育产业。水磨镇还建起了博物馆、旅游中心和会展中心。在禅寿老街上修建了四川西部少数民族风格的建筑。紧密分布的藏族建筑令人想起了那座著名的藏族建筑——拉萨的布达拉宫。旁边矗立的是著名的羌族塔楼、汉族和回族民居。在这里,你不会看到两座一模一样的建筑。门窗、门槛、阳台、屋檐都美丽且精致。

当你走在重生的水磨镇上,看到一张张快乐的面孔,你会想起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的话:“没有什么困难能压倒中国人民!”

(柳德米拉·古巴列娃 《人民画报》杂志社俄文专家)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2-10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更多>> 深度报道

塔克拉玛干沙 ...

在新疆,有水就有生命。绿荫深处,掩映着一栋栋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物和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马路,南疆重镇和田扑面而来。这里也是新疆建设兵团农14师师部所在地。

郭明义:平凡 ...

我一次次地问自己:生命究竟对我意味着什么?是我面对失败后的哭泣,还是成功后流下喜悦的泪水,还是不经意的瞬间流逝?

更多>>在线调查

在线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