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 息烽:从“无中生有”到渐入佳境


息烽:从“无中生有”到渐入佳境


2011-05-16 13:21:27     作者: 文/本刊记者 张 桦    字号: T|T    来源:

出贵阳市向北,沿贵阳至遵义高速公路60多公里就到了息烽县城所在地永靖镇,息烽县名由明朝崇祯皇帝所赐,取“烽火永靖,息息相关”之意。

“息烽有三个出名。”38岁的黄秋斌通过公推竞岗从县长转任息烽县委书记已经3个年头了。说起息烽,这位毕业于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如数家珍。解放前,息烽因关人而得名,境内有国民党军统等级最高的秘密监狱——息烽集中营;解放后,息烽以贫困闻名,现在的息烽以快速发展出名。

 
息烽县委书记黄秋斌在开磷集团建材厂接受中外记者采访 曾 平摄

“除此之外,息烽还有三个率先。”黄秋斌接着说:“1996年,息烽率先整体越过温饱线,率先摘掉贫困县帽子,率先迈进贵州省经济强县建设之列,在全省88个区县中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跃升到20名左右,人均地方生产总值排名全省第十。”

很多熟悉息烽的人都说,从前因为穷没有底气、没有自信的息烽,已经从“无中生有”到渐入佳境。

工业化带动城镇化

在息烽县小寨坝的西部山地上,坐落着一座大型工业园区。银色的高炉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金属的光泽,使这个地处偏远的山区县呈现出一幅工业化景象。“那就是贵阳息烽循环经济精细磷煤化工生态工业园区。”黄秋斌说,正是它使这个无区位、无资源、无技术优势的“三无”小镇,发生了令人啧舌的变化,并成为全国100个小城镇建设示范点之一。

嬗变,源自1989年开磷集团息烽重钙厂的入驻。在倡导“工业强县”战略的息烽,此举也实现了息烽工业为零的突破。为此,息烽县提出举全县之力打造磷煤化工基地。

十多年过去了,昔日占地不足600亩的重钙厂,如今发展成为占地近12平方公里的贵阳息烽循环经济精细磷煤化工生态工业园区,小寨坝镇5个村12个村民组1500多户农民户均一人以上变身企业工人,绝大部分举家迁往小寨坝镇集中规划建设的南山小区。小寨坝这个路边集镇也成为新兴城镇,城镇人口从最初的不到3000人发展到2万多人。

未来十年,开磷集团将投资430亿元,全力打造集“磷化工、煤化工、氯碱化工、氟化工、硅化工”为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完全达产后,该基地年产值将达到600多亿元,利税超过百亿元,将创造2万个左右的就业岗位。届时,一个总占地面积达20平方公里的西南乃至中国最大的循环经济磷煤化工城,将在黔中大地快速崛起。不难看出,息烽不仅有着自己独有的支柱产业,并且其发展已经实现由粗加工逐步向精深加工转型。

按照循环经济理念,磷化工固体废物已制成新型建材——磷石膏砖。“这个项目年消化磷石膏近300万吨,有着非常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黄秋斌自豪地介绍说。

坡耕地长出“绿色银行”

“前些年,我家开垦了7亩荒地,每年辛辛苦苦,过的还是苦日子。现在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果了,每年收入反而增加了好几倍。坡耕地成了‘绿色银行’啦!”2011年春节,家住息烽县九庄镇和坪村村民陈连康一算帐,去年由于实施“三良”工程,他家的粮食不仅够吃了,存折上还多了几千元钱。

2009年,息烽县与开磷集团、贵阳市农委联手,在全国率先全面推广实施“良种+良肥+良法”工程,即“三良”工程。该计划用5年时间,由县财政拿出1亿元资金,对全县25度及其以下的耕地,凡农民种植的农作物,按20公斤/亩的标准无偿补助优质肥磷酸二铵。由农业部门统一配送良种,派技术蹲点指导。而对于超过25度以上坡耕地,则从资金、项目上扶持农户发展经果林、中药材、养殖等。

小寨坝红岩村在实施“三良”工程后,保留部分水田外,将所有地块,包括房前屋后,全部种上水晶葡萄。如今,红岩村已成为贵阳市著名的乡村旅游点。2010年,该村森林覆盖率提高至62%,农民人均纯收入上升到5500元,由原来的一类贫困村一跃成为息烽县富裕村、生态村。

“三良”工程被农民称为“幸福工程”! “十一五”期间,息烽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6.5%,增速在贵州省名列第一。

1   2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2-10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更多>> 深度报道

塔克拉玛干沙 ...

在新疆,有水就有生命。绿荫深处,掩映着一栋栋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物和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马路,南疆重镇和田扑面而来。这里也是新疆建设兵团农14师师部所在地。

郭明义:平凡 ...

我一次次地问自己:生命究竟对我意味着什么?是我面对失败后的哭泣,还是成功后流下喜悦的泪水,还是不经意的瞬间流逝?

更多>>在线调查

在线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