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问题有所改善
普通民众对经济增长并无太明显感受,最关注的还是物价、薪资与就业等重要民生问题。2014年,总体上讲,台湾的民生问题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改善。物价平稳,并在第4季度出现下行现象,有“通货紧缩”趋势。台湾历年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涨跌幅不大,一直较为平稳,2014年继续延续这一态势,上半年CIP增长1.29%;11月仅增长0.86%,17项重要民生物资价格涨幅创近9个月份新低。批发物价自年中就开始先行下跌,上半年仅增长0.42%;下半年更是急剧下滑,尤其是在国际石油价格与大宗物资价格下行情况下,11月下跌2.65%,创近15个月以来最大跌幅。台“主计处”预计全年CPI增长1.64%,中华经济研究院预测增长1.17%。特别是民众关注的由政府调节的油价与电价均在年底前出现下调。不过,在经济回温与股市表现转好的情况下,不少民生物价还是呈现上涨态势,显示数字化与平均后的物价还不能真正反映实际物价。尤其是物价下跌,对普通民众是好消息,降低消费与支出成本,但通货紧缩对经济尤其是对工资的提高并不是好消息。多年来,台湾工资停滞,与长期物价维持低水平有直接关系。
低薪与失业问题一直是多年来困扰台湾执政当局的重大民生问题。2014年,低薪问题均得到改善,不论是名义薪资还是实质薪资均有所增长。除基本工资提高外,固定月薪即台湾所称的经常性薪资出现增长。2014年,受雇者的平均每月经常性薪资为35986元,其中1-9月经常性薪资增长1.69%,增幅创2011年以来新高。每月经常性薪资超过5万元的受雇员工由5年前的129.1万人上升到151.3万人。根据台湾“行政院”《人力运用调查报告》,低薪群众人数显著减少,由4年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上百万人降到2014年的62.5万人,创历年新低。不过,“非典型就业”人数持续增加。“非典型就业”是指部分时间、临时性或人力派遣工作者三类就业人口。2014年,“非典型就业”人口由2008年的65万人增加到2014年的76.6万人,创历年新高,而且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由6.24%上升为6.93%。同时“打(零)工族”工时月薪仍双双下滑。根据台湾“劳动部统计处”于12月初针对近40万“打(零)工族”的就业情况调查资料,平均每周工时较3年前下降2小时,月平均薪资略降56元。这些“打(零)工族”主要是在学学生与家庭主妇(夫),而非正常就业者。但台湾劳工阶层工薪长期停滞的总体情况尚没有根本性改变,总体工资水平仍远低于亚洲其他“三小龙”,民众对工薪的增加感受不明显。
就业机会增加,11月就业人数达到1113.7万人,创新高,失业人数降为45.1万人,失业率降到4%以下,1-11月平均失业率为3.97%,创7月来同月最低。可以说,经济回暖,景气回升,就业形势大为改善,失业率下降,又是经济回温的集中表现。
经济改革与重大工程推进遭受重挫
2014年台湾经济虽然回温,但经济改革与诸多重大经济政策的推进则遭遇新的困难,不利经济长期发展。
一是两岸签署的《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在台“立法院”审查受阻,推进两岸经济制度化合作受到重挫。受台湾爆发激烈的反服贸协议的“太阳花学运”影响,《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在台湾“立法院”审查受阻,而且达成“先立法、后审查”的共识,成为2014年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转折性事件,也是台湾经济发展的重大事件。在民进党的阻挠下,《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迟迟无法完成立法,阻碍两岸经济协议的签署、审查,并将成为未来两岸经济制度化合作的重大挑战。
二是台湾对外经济开放与区域经济整合没有取得进展。2013年,中国台湾地区分别与新西兰、新加坡签署了经济合作协议,2014年却未能获得新进展,反而遭遇重大挫折。2014年春,马英九再次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加入TPP(跨太平洋伙伴协议)与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议)的战略,即政府、民间“双轨并进”,“TPP优先于RCEP”,并争取于同年7月完成加入TPP的准备工作,进而加入TPP第二轮谈判。但受制于在野党的抵制与不配合态度,中国台湾地区加入TPP的工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也没有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签署新的FTA(自由贸易协定)。特别是由于民进党抵制《自由经济示范区特别条例》的审查,导致该条例无法完成立法,严重阻碍台湾经济对外开放与对外自由经济示范区的建设。
三是“核四”工程建设遭受重挫。核电是经济清洁的能源,对缺乏能源供给的台湾来说尤为重要,但在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台湾“核电”建设再次面临强烈的反对声浪,并再次爆发了强大的“反核”抗议活动,尤其是民进党前主席林义雄的绝食抗议,让“核四”争议政治化与社会化。在强大的民意压力下,马当局被迫做出“暂时封存”的决定,基本上宣告了台湾核电建设的结束,是台湾重化工业建设的重大挫折,增加了未来电力供应紧张与电价上涨的风险,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新隐忧。
四是再次爆发黑心油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一向以食品品质与安全自豪的台湾近年来接连爆发食品安全事件,尤其是2014年,在海峡两岸非常知名的顶新集团爆发了劣质油事件,造成巨大的食安风暴,不仅重挫顶新集团在台湾的企业经营与发展,而且也影响到台湾相关行业的发展,10月份食品饮料及烟草批发业营业额下跌2.4%,乳品、方便面与部分熟食等销售衰退3%。年底前,台湾又爆发毒豆干事件,台湾食品安全再次亮起红灯。
2015年变数多,总体将维持温和增长态势
2015年,国际主要经济体发展与表现不平衡,国际油价与主要国际货币汇率变化,大陆经济步入中速增长的“新常态”,均构成制约与影响台湾经济的重要外部因素。台湾内部受政经环境影响因素众多,但预计投资与消费增长相对平稳,将成为支撑经济的重要力量。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最新预测,2015年,民间消费增长2.84%,民间投资增长5.45%,均高于上年,将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力。不论是台湾当局还是境内外民间机构均相对看好2015年台湾经济。台湾“行政院主计处”最新预计,2015年经济增长3.50%,与2014年基本持平,与境内外机构预测相差不大。渣打银行预计2015年台湾经济增长4.3%,永丰金控公司预计增长3.61%,富邦金控近代经济研究中心预计增长3.4-4.0%,中华经济研究院预测增长3.38%。
2015年是台湾地方选举之后的第一年,也将是台湾大选开始启动之年,将对台湾经济表现与经济发展产生新的影响。重大经济政策法案能否在“立法院”通过是重要观察指标。
就产业而言,2015年,多个产业在2014年平稳发展基础上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据台湾工业研究院产业经济与趋势研究中心预估,2015年,台湾整体制造业产值有望增长2.86%,低于2014年的3.26%(预计),总产值将达到18.25亿美元;台湾机械产业产值将从2014年的9641亿元(预计)增加到10123亿元,年增长5%,将首度跃升为“兆元”产业(1万等于1兆);面板产业可望恢复正增长,预计年增长速度1.6-3.1%,产值将突破1万亿元;台湾电商交易额年增长速度14%,达到10069亿元(预计2014年有望达到8833亿元,年增长速度15%)。2015年,台湾有3项产业产值将突破1万亿元,成为新的“兆元产业”,显示台湾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新的调整与变化,但仍难从根本上改变高度依赖资通讯产业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