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二孩”,生还是不生?


2014-02-12 17:51:21     作者: 王 南    字号: T|T    来源:

经济账加额外辛苦

陈文文和张凯是1985年出生的独生子女,结婚两年,两人年薪加起来有16万元人民币。

婚前,两人就约好,若条件允许,就生育两个孩子。可婚后,没过一年,两人就放弃了生养二孩的想法,原因是刚刚买下的新房有巨额贷款需要偿还。

“大城市生活成本高,工作压力大,尤其对我们独生子女来说,养老任务也更重,多生一个当然好,可理想还是得向现实低头。”张凯无奈地表示。

 
福建省三明泰宁居民带着小孩出门玩耍

33岁的王欣雨,育有一子,今年3岁。得知“单独二孩”政策后,她坦言:“不管是否符合政策,都不打算要二孩。”

在中国,经济压力是一些人不想生养二孩的重要原因,所谓“生得起,养不起”。很多人纠结半天,最后发现,生与不生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钱说了算。让王欣雨放弃二孩念想的,就是一本厚厚的经济账。

她和丈夫每人每月工资5000元,还房贷2000元;6个月大的孩子,每个月1200元奶粉钱,尿不湿300元,玩具、衣服等开支每月500元左右。孩子上幼儿园后,每个月学费要700元左右,这样算下来,根本养不起第二个宝宝。这样一本账,让不少像王欣雨一样的年轻父母不堪重负。

“生二孩最大的问题,就是成本——不仅仅是钱的事,孩子的上学、恋爱、就业压力都会成倍增长。”除了眼下的花销,王欣雨想得更为长远:“一般的普通家庭承担四老一小压力已经很大,又如何保证小的生下来后能有很好的生活?”

中国年轻人的工作压力大,在家时间少,周末陪孩子游玩、上辅导班的时间本来就紧,对于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生活的独生子女来说,二孩的确是个“坎儿”。

要还是不要,纠结中

事实上,“要不要生二孩”,“生二孩好不好”,并不是简单的判断题,也没有一个标准答案。究竟是生还是不生,很多人还在“长考”中。套用王志文一首老歌的歌词,那就是“想生二孩,并不是很容易的事,那需要太多的勇气”。

李雅在一家大型汽贸公司上班,女儿今年6岁,她和老公工作忙,孩子放学都是老人去接,回来后不是看电视就是玩电脑,“很想让她多个伴。”

 
除了经济原因,孩子的上学、恋爱、就业压力都会成倍增长

“单独二孩”政策放开后,有几分“重男轻女”观念的公婆希望再添一个孙子,但33岁的她正处于事业上升期,如果生二孩,就意味着放弃晋升机会。

生与不生,这个问题已经在李雅心中盘旋了很久,“等过几年事业稳定了再要,又不知道还能不能生,即使现在牺牲工作把孩子生出来,带孩子及以后的教育等问题也很麻烦,所以这个问题要仔细考虑后再做决定。”

有机会,不生有点可惜;但生了,可能也会失去一些东西。这是很多爱二孩又怕二孩的年轻人的思路。对于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刘颖来说,要生二孩,还有一个更为现实的难题:年龄。刘颖今年已经38岁,女儿12岁,因为丈夫喜欢男孩,所以面对“单独二孩”政策,她也开始动心。但高龄产妇需要面对很多问题,又让她一直很纠结。

面对“单独二孩”政策,很多人都有各自的理由和想法,生育二孩不但增加抚养孩子的成本,牵扯父母更多的精力,也会让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受到很大影响。到底生还是不生?是很多家庭悬而未决的事情。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对于“孩奴”、“房奴”一肩挑的夫妇来说,要养一个孩子4个老人,压力已然很大,再添一张嘴,一些人坦言“实在不敢想”。而对于另一些看得开的人来说,会不会再生一个孩子,他们回答得很轻松:“玩几年再说呗,要是父母喜欢带,再生一个也无妨!”

      1   2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4-02

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30多年来,中国计划生育累计少生了4亿多人,极大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