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新常态下看改革(2014年经济形势述评③)


2014-12-10 11:19:48     作者:    字号: T|T    来源: 人民日报

结构更优化,市场添活力,民生多亮点,改革成效日益显现

改革是最大动力,改革也是最大红利。一年来的改革,成效正日益显现。

改革,助推结构调整。

从今年6月起,电信业被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生活服务业也纳入后续试点范围。随着营改增的不断扩围,税制改革让服务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受惠于服务业快速发展,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速和比重继续超过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领先地位。

产业领域,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长均快于工业整体增长;消费领域,网购、电子商务等新业态迅速成长;投资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势头良好。企业创新能力增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产品销售向好……今年以来,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正在孕育新突破,整个经济向中高端迈进态势明显。结构优化成为今年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改革功不可没。

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白手起家办公司,以前真是不敢想,现在‘零首付’也能注册公司,真方便。”不久前,何丽萍在吉林省政府政务大厅工商窗口顺利拿到了营业执照,成为中国创业大军中的一名“新兵”。从登记咨询、名称核准到领取营业执照,何丽萍只花了3个工作日。

一元钱办公司、简化住所登记、改年检为年报……一系列改革举措,向市场、向社会放权,激发了社会投资和创业热情,增强了市场主体发展信心。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3—10月新登记注册企业同比增长56.2%,成为带动就业的重要力量。

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创新鼓励社会投资,利率市场化改革继续推进,民营银行问世在即;农产品、资源性产品、公共服务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继续深化……着眼于使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提升经济内生动力,改革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

改革,促进民生改善。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改善,合着改革的节拍。

曾经,“寒门难出贵子”。2014年,国家启动实施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学生专项计划。机会公平,让“知识改变命运”更有希望,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较上年增加了11.4%。

放宽棚改企业债、创新推出项目收益债,金融创新破解保障房建设资金瓶颈,全国各类棚户区改造470万套以上;放宽社会办医主体和服务领域,政策松绑丰富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建管并重”的综合管理协调机制破解垃圾围城、城市内涝;根治“九龙治水”之困的顶层设计保证食品安全……强基础、促公平、补短板,民生难点变成亮点。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成为人们越来越真切的感受。

改革未有穷期,改革明日可期。中国经济以改革姿态进入新常态,壮丽的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本报记者 朱 隽 顾仲阳)

      1   2   3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4-12

2014年11月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格外繁忙的月份。APEC、东亚峰会、G20峰会,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外交风范得到更多的展示,与此同时,凭借实力,中国实现了具体的经济、外交和战略目标。

更多>> 深度报道

亚太“外交季 ...

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不仅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使得全球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2014 APEC:共...

不久的将来,一个跨越太平洋、涵盖全球前三大经济体、占世界GDP57%、贸易额46%、人口40%的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有望变为现实,本次APEC成为亚太自由贸易区元年。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