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广东:打造魅力侨乡


2015-01-09 11:15:39     作者: 李 红    字号: T|T    来源:

传承丝绸文化的民营博物馆

顺德南国丝绸博物馆是唯一被录入中国博物馆的民营博物馆。馆长吴英海原是当地缫丝厂的一位技术人员,缫丝厂破产后,出于自己对丝绸业的热爱,创办了南国丝都博物馆,希望以文字、图片资料、实物等保留住顺德丝绸业的文化历史、发展历程和生产工艺等。

馆内陈列了养蚕室、缫丝厂设备等,展出有着700多年历史的“香云纱”等特色丝绸的织绸、染色等示范工艺。博物馆的院内还修建了一座人工池塘,渔塘周边种上桑树,池塘里养上了塘鱼,力图再现顺德历史上盛行了近千年的桑基鱼塘模式。

早在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建立了通往中东和欧洲的通道。中国的丝绸和蚕桑养殖技术也逐渐随着丝绸之路传到了其他国家。而顺德的丝绸文化有着辉煌的历史,清朝时期,由于广东是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丝绸出口的需求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丝绸业的飞速发展创造了契机。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90年代,缫丝和丝绸业已经成为当地主要产业之一。据《广东省志—丝绸志》记载,鸦片战争后到1929年,中国丝绸80%在广东生产,广东丝绸80%在顺德生产,而顺德当时80%的人口都从事丝绸行业或与之相关的行业。当年曾经有文章写道:“遍地桑基鱼塘,千艘万只运丝船在河涌内穿梭不断,一派丝绸水乡盛世。”因此,顺德有“南国丝都”的美誉。一直到1930年化纤产品的出现,以及后来二战的爆发,当地的丝绸业才逐渐从繁盛走向衰落。

吴英海说,顺德区政府为支持这家传承传统丝绸文化的民营博物馆,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博物馆所处的地方由政府提供,为了便于游客参观,公交车路线也接驳到博物馆。他表示,目前博物馆实行免费参观,并发展起相关文化产业,经营和销售与博物馆展品配套的丝绸制品以及与丝绸相关的护肤品、纺织品、棉被等。

尝试新型农业的陈皮“村”

新会陈皮因其较高的药用价值而闻名,早在宋代新会陈皮就是南北贸易的“广货”之一,行销中国和南洋、美洲等地区。陈皮村不是字面意义上生产陈皮的村庄,而是集陈皮生产、交易、餐饮、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特色农产品与商业文化的综合体,这家尝试农业现代化新模式的企业于2014年3月才刚开始试营业。

陈皮村“村长”吴国荣是一位经营塑料国际贸易的企业家,他的企业是现在侨乡众多“走出去”的企业之一。公司经营的塑料原料从中东、新加坡进口,产品则远销到美国,不仅与菲利普等跨国公司合作,还在美国、中国香港地区设立了塑料加工的贸易公司。

在陈皮村的陈皮文化体验馆中,大型智能玻璃屏幕播放的宣传片给观者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观众头顶上方和周围多个角度,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介绍了新会陈皮的传说故事、起源发展等。吴国荣说,在多年经营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他看到包括茅台酒文化体验等很多新的方式、新的东西,因此,在打造陈皮村整体形象的过程中,他也构思了陈皮文化体验的方式,进行新的尝试。

目前,陈皮村不仅有陈皮文化体验馆,还成立了柑桔种植合作社,设立了新会陈皮交易市场等,为果农、商户等提供新会柑桔种植、销售、加工运输、仓储陈皮、交易等标准化、规划化的服务。“村长”吴国荣希望通过规范经营,推动中国现代农业向标准化、市场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据介绍,侨乡广东的发展变化始自改革开放初期,当年由于广东地理位置毗邻港澳,香港企业转移一部分产能到了珠三角一带。一方面,港澳侨胞在侨乡进行投资,引进大量资金、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理念等,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腾飞;另一方面,海外乡亲捐赠的学校、医院、道路等基础设施也促进了侨乡社会发展。如今,侨乡涌现出植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新型旅游业、引入标准化、市场化等经济元素的现代农业,呈现出崭新的面貌,焕发了创新的活力与动力。

      1   2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5-01

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纵观全年,中国政府致力改革决心坚定,举措果敢。2014谢幕,2015起航,新常态,新挑战,转型进入攻坚战,改革进入深水区,盘点这一年的中国大事,可以探到中国未来的发展脉络。

更多>> 深度报道

2014盘点中国 ...

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中国在多个领域进行了改革的“大动作”。

全面深化改革 ...

2014年,在中国政治领域最重要的大事之一莫过于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此次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征程上树起一座新的里程碑。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