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台湾“九合一”选举结果解析


2015-01-09 10:13:30     作者: 王建民    字号: T|T    来源:

民进党何以会在选举中大胜

这次台湾“九合一”选举结束后,各界都在检讨国民党大败的原因,都在责怪马英九,却很少有人探讨民进党大胜的原因,令人不解。

这次地方选举,不论有无地方执政权,民进党所向披靡,几乎战无不胜,在22个县市选举中,民进党仅提名17个县市候选人,就获得13个县市长执政权,获得583万票,大赢提满22个县市候选人的国民党84万票。那么,民进党为何会大胜?是国民党的败就是民进党的胜?还是民进党功绩卓著或是民进党赢得人民的信任?却没有人去讨论。

2014年台湾最新民调显示,民众对民进党的支持度只有25%多一点,也就是1/4,仅较国民党的支持度高不到两个百分点,何以在选举中狂胜国民党?过去6年,民进党在失去政权后,尽管大张旗鼓地召开多次会议,进行败选检讨,寻找改革出路,然而却一直停留在“检讨”上,没有任何重大改革与改变。民进党的“台独党纲”没有废除也没有冻;民进党不承认两岸两会协商的政治基础“九二共识”,民进党“反中”与“抗中”,歧视陆配、陆生与陆资;民进党反对设立自由经济示范区,阻碍经济发展。这样的民进党何以能够大胜?难道民进党的胜选,仅仅是因为“强烈监督政执政党”?是因为民进党“为反对而反对”的做法达到让人民满意的目的?6年来,民进党对台湾经济与两岸关系发展没有任何贡献,反而成为最大的阻碍者与破坏者。这样的民进党何以会赢得选举?特别是今天台湾的困境与所谓的马英九执政的“无能”,是谁造成的?说句老实话,在很大程度上是民进党造成的。民进党对马当局推动的任何经济改革与两岸政策开放都采取强烈批判、否定态度与立场,没有给予一句肯定与一点支持,连“二八分”都没有,于是“为反对而反对”已成为民进党的政治标签,就像马英九“无能”的政治标签一样。这样的民进党为何会大胜?让人百思不解。如果说,民进党执政县市政绩突出,胜选可以理解,但民进党没有执政的县市同样能够获胜,就难以理解。特别是民进党执政的高雄市在选前数月发生严重的“气爆事件”,却对陈菊的选情一点都不影响。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国民党执政县市,可能就不一样,可能会对选情造成很大的冲击,败选一定。

这么多的不理解,原因何在?其实,除了民进党的政治文化与国民党不同外(凝聚力强,内斗不影响一致对外),除了国民党不争气外,关键在于台湾社会发展大环境不利于执政的国民党,而有利于民进党。这一大环境因素复杂,一是国际大背景下的反政府、反体制与反贫富差距扩大等社会浪潮,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而且日益突出,进而涉及到台湾,出现各种抗议活动的公民运动。这一形势非常不利执政的国民党,而有利在野的民进党。二是中国大陆的迅速崛起,台湾与大陆的经济差距迅速扩大,台湾的优势不在,台湾民众的优越感不在,“惧中”、“恐中”甚至“反中”意识兴起,而执政的国民党积极发展与大陆的关系,加强两岸合作,被绿营与亲绿媒体扭曲为“亲中卖台”,扭曲为造成两岸交流的失衡与利益分配不均,两岸红利为财团垄断,普遍民众未获其利。这一认知与社会舆论非常不利国民党,而且让国民党原本认为的“两岸牌”成为负面效果,而有利于对国民党大陆路线进行批判的民进党。三是台湾社会意识发生很大变化,“台湾主体意识”甚至“台湾国家化意识”高涨,主张与支持台湾独立的人持续显著增加,而赞成与支持统一的人在显著减少,在台湾政界敢于公开承认自己是中国人者少而又少,台湾人的政治身份认同成为时代主流。这种政治认同的变化与民进党的政治认同基本是一致的,与国民党是有显著差别的。这样的政治认同当然非常不利于所谓“亲中”的国民党选举,而有利标榜本土政党与主张台湾独立的民进党。这才是民进党胜选背后的最重要原因。否则,我们无法解释,一个没有改革与进步、只有抵制与反对两岸交流合作、公开主张“台独”的政党何以在地方选举中大胜,这也是非常令人感慨的事情。但这样的结局,对台湾是福是祸、是好是坏,则需要冷静思考与权衡。

      1   2   3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5-01

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纵观全年,中国政府致力改革决心坚定,举措果敢。2014谢幕,2015起航,新常态,新挑战,转型进入攻坚战,改革进入深水区,盘点这一年的中国大事,可以探到中国未来的发展脉络。

更多>> 深度报道

2014盘点中国 ...

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中国在多个领域进行了改革的“大动作”。

全面深化改革 ...

2014年,在中国政治领域最重要的大事之一莫过于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此次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征程上树起一座新的里程碑。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