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酒庄酒产业:房山新名片


2015-03-07 18:15:30     作者: 王林强    字号: T|T    来源: 今日中国

北京市房山区长阳莱恩堡酒庄葡萄种植园

“2010年至今,签约酒庄33家,签约面积3万余亩,目前在建酒庄20余家,已进入酿酒生产阶段的酒庄13家,2014年总产量达500吨……”这是来自北京市房山区葡萄种植及葡萄酒产业促进中心的最新消息,也是房山区着力打造高端酒庄葡萄酒产业交出的一份优异的成绩单。

说到酒庄酒和高端葡萄酒产业,北京市房山区是不容错过的精彩一笔。地处华北平原与太行山交界地带的房山区,素有“建材之乡”、“煤炭之乡”、“林果之乡”和“旅游胜地”美誉。如今,房山区把建设“最规范的酒庄葡萄酒产区”作为打造高端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走出了一条集因地制宜、发展新型产业模式、促进行业管理创新、扮靓首都生态文明等要素于一体、带来积极示范效应的新路子。

“一樽一盏一心海,一房一山一世界。”如诗如画的葡萄园,酒香氤氲的美丽庄园,绿意盎然的首都“西南明珠”……葡萄酒产业让房山更加富有内涵,“酒庄酒”已俨然成为房山一张新名片。

 
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卢国懿

房山新亮点

近年来,房山区按照首都建设“三个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新要求,加快建设新房山,特别是在山区转型发展中,坚持原产地、标准化、高质量、品牌化高端酒庄酒发展方向,使之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国际葡萄酒庄产业集群,其效应已经初显。

为深入推进酒庄酒产业模式,房山区政府出台了《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关于高端葡萄酒产业发展若干意见(试行)》,其基本原则为:“围绕山区生态环境合理规划布局,打造景观优美的酿酒葡萄产业带。”“采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进行葡萄酒加工及葡萄酒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带动北京郊区农村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发展。”

2012年12月24日,房山区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高端葡萄酒产业发展工作,着眼已编制完成的《北京市房山区高端葡萄酒庄总体规划》,确定了高端葡萄酒产业发展定位,“发展总攻略”包括在12个乡镇建设64家酒庄,在青龙湖镇建设国际红酒城等。其中,波龙堡酒庄就是成功发展的典型。

目前,房山酒庄葡萄酒产区已形成具有房山特色和优势的“四区”发展格局,即:以青龙湖镇和城关为主的酒庄葡萄酒核心区;以张坊镇、大石窝镇为主的酒庄葡萄酒文化旅游区;以南窖乡、佛子庄乡为主的生态修复区;以长沟镇为主的酒庄葡萄酒示范区。“四区”格局与点缀在长阳的都市生态经典酒庄一起,成为了房山区酒庄葡萄酒产业的支柱。

据房山区酒庄葡萄酒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青龙湖国际红酒城是集核心区种植、加工、观光为一体,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生态产业和高新产业相互促进的黄金组合。

房山区葡萄种植及葡萄酒产业促进中心主任王险峰分析,青龙湖国际红酒城的建设,将给房山区培育发展高端葡萄酒产业、打造首都都市观光度假区、促进产业转型起到强有力的拉动作用,其以葡萄酒为主题的新型商务度假设施,与青龙湖周边的国际文化会都、高尔夫球场联成一体,将使青龙湖区域成为北京未来高端商务活动、旅游、休闲观光的新亮点。

丹世红马家沟酒庄
 

南窖金杏湾酒庄

坐拥黄金线

世界上知名品牌的葡萄酒必有其“天地之合”之妙。资料显示,世界上最适宜种植葡萄的区域是北纬40°,被称作“酿酒葡萄种植黄金线”。世界上高端酒庄酒像法国的波尔多、意大利的皮蒙等,无不源自大自然眷顾的优良高端葡萄酒产区。

房山位于北纬39°30′-39°55′,地理环境得天独厚,被法国专家誉为“世界上最适合种植酒庄葡萄的地方”。资料显示,房山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2℃以上,日平均气温在0℃以上日数为270天左右,全年日照时数达2600小时,年平均无霜期185天。由于房山区地处太行山余脉,具有山前小气候特征,是环北京山前最大的暖区,山前暖区昼夜温差大、升温快、阳光照射充足的主要特点,给酿酒葡萄培养带来了难能可贵的必要条件。

有关专家通过对土壤PH值、土层厚度、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发现房山地区土壤养分及所含矿物质丰富,属于非常适合酿酒葡萄种植的“灵光宝地”。

房山发展酒庄葡萄酒产业的资本和潜力还在于,全区有12个乡镇的10万余亩土地处于酿用葡萄种植黄金带,产能极其可观。

许多投资商正是看中了房山发展酒庄酒产业的天时、地利、人和及美好前景,纷纷抢滩于此、深耕于此。

“原产地”实至名归

房山的葡萄酒庄不是“独善其身”,更不是“野蛮生长”,而是在行业协会的统一监管下,走标准化、产业化的“规定动作”路线,真正推动“原产地”实至名归,确保酒庄酿造的每一瓶葡萄酒都是可追溯的产物。

房山区于2012年成立了酒庄葡萄酒协会,对酒庄酒产业进行多维度、全程式、精细化的指导、管理与监督。

记者经查阅看到,2013年12月19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文下达第八批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项目,房山区的“国家酿酒葡萄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列序第一位(北京)。这标志着房山酒庄葡萄酒产业迈入“国标化”管理与运营轨道,身份与形象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据了解,标准化示范区项目计划执行时间为3年,3年期满经考评合格后,就可获得原产地产品标识。2014年9月下旬,北京市质监局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委托,对房山区“国家酿酒葡萄综合标准化示范区”进行了目标考核,结果成绩为“优秀”,位列北京市的前三甲。

房山区酒庄葡萄酒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为了对土产或者有文化背景内涵的地域性产品实施原产地标识认证,只要有这个标志就可证明其原产地以便开发和保护。原产地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作为著名的葡萄酒生产国,法国建立了一整套严格和完善的葡萄酒分级与品质管理体系,并单独制定出具有法律意义的保护原产地标志条例。那么现在,房山酒庄葡萄酒产业致力于原产地标识认证,其重大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不言而喻。

该负责人进一步介绍了房山高端葡萄产区“原产地”落地的情况,例如,坚持有机种植;酿酒材料只用房山本地酒庄自有的葡萄;亩产控制在500公斤以内。“房山区酿酒葡萄产区高于国标,跟法国一样执行着国际酒庄酒的最高标准,其意正是打造纯正的酒庄葡萄酒。”

在“国标”的基础上,房山区酒庄葡萄酒协会还建立了一系列地方标准,从品种选育开始,到种植密度、产量控制、采收标准、酿造技术直到窖藏,对葡萄酒生产的全过程都进行严格的规范。

为此,该协会制定的地方性标准《酒庄葡萄园建园规范》,也于2014年1月1日正式实施。记者看到,此标准规定了酒庄酿酒葡萄园定义、建园条件、建园规划及种植要求、可操作性强,比如,建园条件中对选址的规定:应边界清晰,生态环境良好,距离重点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大于3公里。对环境条件的规定: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的一级规定;农田灌溉用水水质应符合GB5084的规定;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中的二级规定。对株行距的规定:应考虑到土壤条件、埋土防寒、光照和操作方便,株距一般为0.6至1.0m,行距2.5m至3.0m。

同年12月,协会又发布了三项标准,即《房山葡萄酒 葡萄苗木》、《房山葡萄酒 葡萄生产技术规范》和《房山葡萄酒 酿造技术规范》,从苗木来源,葡萄越冬管理、园相管理,原料接收与处理,酿酒辅料选择与存贮等方面进行了细化,以“标准化”落地推动“原产地”名副其实。

莱恩堡酒窖

“磁场效应”下的产业健康运转

当前,房山区酒庄葡萄酒产业形成的“磁场效应”,其中不可或缺的是当地在多方位、立体式地为“庄主”保驾护航,促进产业健康、有序、高效发展所付出的努力。

为解决酿酒葡萄苗木市场品种混杂、质量差、病毒病严重等制约酒庄葡萄酒产业发展的问题,房山区成立了酿酒葡萄苗木良种技术推广站。推广站拥有繁育圃、品种圃及采穗圃共计300余亩,成功引进优质、纯系酿酒葡萄苗木20余种,年繁育达120万株。推广站还将房山区经过8年试验,自行杂交选育的4个抗寒、抗病品种及5个引进抗寒品种进行了区域化对比实验。其中,房山自行选育的品种,已经过4年的不埋土、不打药的抗寒、抗病试验,检验了其具有的良好酿酒特性,目前正着手向浅山区、丘陵地区进行不埋土防寒品种的推广。

房山区葡萄种植及葡萄酒产业促进中心王险峰主任表示,“随着酒庄数量的增加及对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的需求,我们构建了覆盖全区酒庄的网络信息中心,依托中心这个平台,既可以及时发布行业的有关政策规定、新闻动态,加强管理,又可以促进酒庄与酒庄之间、酒庄与行业之间的交流互动。此外,还可以提供气象、农时、病虫害预告等综合服务信息,真正促使大家对信息掌握的‘耳聪目明’,促进产业的健康运转。”

对投资商来说的利好消息,还包括保税层面的优惠。2013年7月,北京市第一家葡萄酒保税庄园——中葡汇(北京)酒业文化保税园正式开园,这是经过北京海关批准,具有保税功能的全市第一家葡萄酒保税庄园。园区享有北京海关的保税政策,使境外知名酒庄的葡萄酒可以不用办理许可证件和征税手续进入保税庄园,从而实现在保税庄园内的展示及销售,充分享受“境内关外”的优惠政策,为国际知名品牌的葡萄酒庄园提供快速、直接的国际销售平台,同时也为葡萄酒入门爱好者和高端爱好者以及专业人士提供内容丰富的葡萄酒知识、文化及礼仪培训。

葡萄酒庄酒产业使1700多名农民变身产业工人

“亲缘产业”与城市化转型

“酒庄葡萄酒产业可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产业,因为它不同于普通的养殖业、种植业,它既能发展经济,又利于改善环境,非常符合北京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思路,能从根本上、实质上为解决‘三农’问题找到一条出路,促进房山的城市化转型与跨越。说酒庄葡萄酒产业是摇钱树、聚宝盆或许都不确切,它应该是无价的,对房山未来发展的作用不可估量。”王险峰主任如是说。

对产业融合方面作过深入研究的有关专业人士谈到,酒庄葡萄酒产业是“亲缘产业”,能很和谐、巧妙地跟大气候、大环境高度融合在一起,既能一举多利,又能使城市诸多痼疾与难题迎刃而解。房山的酒庄葡萄酒产业,既有利于土地、环境的维护、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安排,又能优化房山投资环境,促进首都北京的生态文明建设、乃至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建设。

就现状来看,房山酒庄葡萄酒“亲缘产业”的特色与魅力,已通过以下各方面得以显现:

酒庄葡萄酒产业成为环境修复的新模式。大力发展酒庄葡萄酒产业,使土地集中起来大面积综合利用,不但没有改变土地使用性质,而且实现了产业升级,提高了土地的附加值,符合高效、低耗、高端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根本要求。发展酒庄产业,绿化了荒山荒坡,改善了生态环境,构筑了绿色生态屏障。几年来,房山区通过酿酒葡萄种植,共实现荒山荒坡环境修复8000亩。同时,酒庄葡萄酒产业是纯绿色生态产业,可以实现废水、废物的零排放。同时,酒庄旅游也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酒庄葡萄酒产业延伸出“新型劳动组织关系”。房山酒庄葡萄酒产业兼顾农业、农村、农民利益。酿酒葡萄种植多利用废弃的荒山荒坡等无收入或低收入的土地,通过对荒芜土地的集体流转、集中使用,村民不用再承担农业种植的各种风险,真正实现“旱涝保收”。

酒庄葡萄酒产业中的酿酒葡萄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农民成为“背着土地的产业工人”,获得稳定的工资性收入。当地一位王姓村民深有感触地说:“以前在小煤窑打工,辛苦不说,也只是挣些零花钱。现在经过培训,学了葡萄种植采摘技术,来到酒庄工作,一年能挣两万元左右,酒庄还为我们上了保险,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像王姓村民一样成为新型劳动就业组织方式受益者、变身产业工人的,在房山全区已有2000余人。

酒庄葡萄酒产业拓宽人才建设新思路。在人才建设方面,房山区葡萄种植及葡萄酒产业促进中心采取“外聘专家指导+自有技术人员培训交流”的方式,不断提高行业的技术水平。他们从北京的科研院所聘请了多名专家教授组成顾问团队,领域涉及酿酒葡萄栽培、病虫害防治、葡萄酒酿造技术、纯系脱毒酿酒葡萄苗木培养、杂交抗寒新品种研究等各方面。促进中心坚持做好各项培训的组织工作,除常规的葡萄种植、病虫害、酿造技术、葡萄酒品鉴等方面的常规培训外,还建立技术人员培训交流的例会制度,每月邀请一位专家参加,对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予以解答。

 
把好育苗关,从源头确保酒庄酒高端品质

而“食品检验员”、“品酒师”的取证培训,也因应了各酒庄办理QS(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认证的要求。前不久,他们与中国酒业协会合作举办了三级品酒师培训,共有48人取得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三级品酒师证书,为技术及管理人员队伍增添了“硬实力”。

葡萄酒庄有效地拉动了当地的第三产业。酒庄集种植、顶级葡萄酒酿造、主题休闲旅游、葡萄酒文化推广、会所经营等为一体,为会员和游客提供全方位的葡萄酒文化体验之旅,体现了国内酒庄未来发展方向,也必将带动葡萄酒文化相关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发展酒庄葡萄酒产业还能吸引高端人群关注房山,利于房山区投资环境的改善。酒庄葡萄酒产业是涉及三次产业链条的综合性产业,对首都的生态环境、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会带来全面的拉动。

有专业人士做了一个生动的介绍,由于房山酿酒葡萄产业条件要求高,“惹不起”也“惹不得”,倒逼着产区周边的环境的完善,比如说,一个葡萄庄园,周边3公里内是不能有任何垃圾和污染的,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接一个地出现葡萄庄园,自然环境和百姓的生活环境想不好都难。

中外合作项目提升房山形象。值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房山区人民政府拟与法国参议院共同推动中法双方合作,建设中法(国际)葡萄酒合作产业园区项目。2014年3月合作产业园筹委会与欧中联合商会签订框架性合作协议。2014年8月,编制完成《中法(国际)葡萄酒合作产业园概念规划》。中法双方在产业升级规划与空间规划等前期工作形成合作共识,为后续合作建设和运营打好基础。

2014年9月25日,法国参议员、参议院欧洲事务委员会主席、欧中联合商会共同主席让·比才先生,率法国参议院及欧中联合商会代表团,应邀到北京市房山区就“中法(国际)葡萄酒合作产业园”项目进行考察洽谈,活动获得圆满成功,双方拟定了正式签订《法中葡萄及葡萄酒合作宪章》的时间。房山开展国际合作彰显了自身优势,向外界展示了房山乃至北京的形象。

相关专业人士还指出,酒庄葡萄酒产业是“长寿产业”、“常青产业”,如果在科学有效地加强标准化管理和监督、积极应对与防治病虫害方面下足了工夫,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人祸”和“天灾”,让产业一直处于“新常态”。

可以想见,未来房山将形成以中西文化、田园风光为特色,集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交易展示、餐饮娱乐、旅游观光、科研教育为一体的葡萄酒产业带,天然雅致的气候、土壤,与葡萄品种之间的完美组合,将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们献上浓郁醇香、风格独特的顶级红酒盛宴。这一高端旅游休闲产业走向国际化,会有力促进房山区城乡、社会、经济的可持续、集约、协调发展。

 

背景资料

酒庄酒产业应势而起

未来中国葡萄酒市场将呈现出产区资源全球化、葡萄酒文化本土化、消费高端化三大趋势。中国葡萄酒产业将快速发展,葡萄酒市场迅速扩大,工厂酒仍占有较高的生产集中度,更多资本将进入葡萄酒产业。本土企业应该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本土葡萄酒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应对国外葡萄酒对中国市场的不断抢占。

酒庄酒,在葡萄酒业纷争的局势下,恰好发挥出用武之地。业内人士表示,“酒庄”和“酒庄酒”已经成为中国葡萄酒品牌产业链中向高端化、奢侈化方向推进的重要一环。因对于口味挑剔的高端葡萄酒消费者来说,特定区域里,在稳定土壤、气候、储藏等条件下出厂、具有独有产地特点的酒庄酒无疑极具吸引力。

“酒庄”和“酒庄酒”的出现是行业竞争的必然结果,是市场成熟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消费水平提升的表现,更是中国葡萄酒业面对国外品牌冲击如何应对挑战的一个考验。它的出现对中国葡萄酒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思考和要求。

俗话说“七分葡萄,三分工艺”。种葡萄和做酒必须要合二为一,这是酒庄酒模式的先决条件。要酿出好酒,必须要有健康成熟的葡萄。好产区、好品种、好年份、好的管理是酿造好葡萄酒的根本所在。

能否生产出品质优良、独具特色的葡萄酒,是酒庄长久生存的基础。所以,酒庄的选址首先要考虑生产优质葡萄酒的原料。因此,酒庄应该建立在优质的葡萄产区,种植适合当地气候特点、土壤条件的优良特色品种,并用精湛的传统酿酒工艺,生产出带有地域特征的年份、品种、产地的高档葡萄酒,这种酒是酒庄的标识性产品,更是酒庄的灵魂,它决定了酒庄酒的个性化特征。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建酒庄,这是企业们最先要考虑的。

葡萄酒行业要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要和国际质量标准接轨,就必须要制定严格、规范的行业标准,这是消费者消费水平提高的要求,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葡萄酒行业一直以来执行的是两个标准:即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前者是依据历史条件和基本国情制定的,后者则基本接近于国际标准。但考虑到管理体制和行业标准对行业发展有根本性的影响,所以这样的标准是不健全的甚至是滞后的。要界定一个较为规范、严格的行业标准以界定酒庄酒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引导企业间的良性竞争,为行业提供一个健康、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让中国的葡萄酒业在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发展后可以进入较为稳定的时期。传统的观点认为,酒庄是葡萄种植、酿造、灌装和销售的场所,要想拥有葡萄酒庄,必须要有酒庄自辖的葡萄园,要有一流的酿酒师和丰富的酿酒技术,以保证葡萄酒的高质量。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5-02

过年慰问侨胞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是国务院侨办近年来打造的重要的文化品牌活动。”北京市政府侨办文宣处副处长李晓菲说,“这些年,该活动走遍了世界各地,影响极大,在海外被誉为‘海外春晚’。”

更多>> 深度报道

科技创新 撬动...

当前,中国经济从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高速增长,步入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这不仅意味着经济增速的放缓,更意味着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形势所迫。

车库:创业从 ...

昔日四处寻找合伙人的草根创业者,通过“车库”的孵化,如今,都有了自己的一方领地。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