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王铎:明清书法板块的领军人物


2014-12-08 11:51:58     作者: 文、图|马 琳    字号: T|T    来源:

明末草书集大成者

中国草书艺术经历了2000多年不断的发展变化,行草书的发展至明清之际,各种创作表现技法均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王铎正是此际具有创造性的古典草书的集大成人物。

王铎行草初学“二王”,“独尊羲献”,精临百帖,甚得笔意。后又受米芾、颜真卿、张旭等人的影响,终于入古而出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明代中叶后浪漫主义书风的影响下,他以自己的胸臆化古法于笔端,线条遒劲苍老,艺术风格具有个性特征。以他的线条与明代另两位草书家徐渭、祝枝山作比,则他的遒劲既有异于徐渭的粗放,也有别于祝枝山的生辣。

 
王铎扇面书法

王铎是一位卓有才华的书法家,他以数十年辛勤的探索,创作出了大量在形式上饶有意味、线条优美的佳作。他的书法无论是伟岸豪遒的大楷阁书、高古朴厚的小楷书,还是他那飞腾跳挪的行草书,置之于晚明清初的书苑中,都应是当仁不让的一流作品。

王铎书法在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与董其昌齐名。清人张庚在《画征录》评王铎:“余于睢州姜郎中泰家见所藏觉斯为袁石愚写大楷一卷,法兼篆、隶,笔笔可喜⋯⋯若据此卷之险沉著,有锥沙印泥之妙,文敏尚逊一筹。”若在后人看来,论笔力,当时的书坛领袖董其昌都稍逊一筹。海派大师吴昌硕《缶庐集卷四》中有诗赞王铎曰:“归前突兀山崄巇,文安建笔蟠蛟螭。”“有明书法推第一,屈指匹敌空坤维。”近代书法大家沙孟海在《近三百年的书学》评王铎:“一生吃着二王法帖,天分又高,功力又深,结果居在于明季,可说是书学界的“中兴之主”。启功先生更有:“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的赞叹。

历史上,王铎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由于“降清”、“仕二主”,大节有亏,被尘封了几百年,直到近年才被世人所瞩目,时代与个人的悲剧造成了他矛盾冲突而苦难深重的内心世界,但王铎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有目共睹,岂能因政治上的影响而“以其人而废之”。

影响日本当代书风

日本人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他的《拟山园帖》传入日本,曾轰动一时。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日本流行着一个现代日本书法派系“明清调”。这个派系便是以宗法王铎书风而得,以此足见王铎书法对日本书界影响较大,甚至有“后王(铎)胜先王(羲之)”之说。在日本明治、大正期间,王铎等书家被《书道及画道》杂志以及吉田苞竹的《碑帖大观》等出版物屡次介绍宣传,使他在日本书法家的心目中地位甚高。

日本的过本史邑、广津云仙、村上三岛、木村知石等书法家们都对王铎、张瑞图等人的作品进行认真研究、临摹。有时他们以试验的心情进行创作。战后雄踞书坛的村上三岛,也是日本关西书坛的指导者,对王铎书法极力推崇,1981年,村上三岛曾带领众多弟子,以朝圣之心前往中国河南孟津参拜王铎故居,前文所述北京匡时五周年秋拍以4536万的成交的王铎《雒州香山作诗轴》便是村上三岛的藏品,堪称是中国古代书法史上的经典名迹,当年在业内曾引起不小的轰动。

村上三岛对王铎书法在日本的影响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一次他在日本书道报国会展上把取法于王铎书风的作品展出时,得到日本书坛权威人士迁本史邑的鼓励。在王铎大幅书法作品的影响下,由用原对裁的四尺宣纸写条幅变为用九尺长条幅作书。以“明清调”为首的新时代的书法运动在日本得到迅猛发展,成为统领日本书坛的主流。

辨识真赝

王铎的传世书法作品,散见于国内外著名博物馆以及个人手中,数量众多,王铎作书“一日临帖一日应求索”,五十年如一日,加之世人珍爱,故传世数量不少,近年拍场上也屡屡出现,但其中难免众多的仿品,新仿或旧仿均有,好一些的可得形似,不好的连字形都不像,共同的特点是缺乏王铎书法的神采。王铎世称“神笔”,技巧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对一般的仿品只要在章法、墨法,笔法上稍加鉴别,便不难辨识真赝。

王铎书法中锋运笔,干枯浓润、迅捷迟缓、方折圆转极富变化,每个变化的线条似乎都极为有序。在章法布局上,王铎既注意于单字的似欹反正,在各个偏旁部首的组合关系上作文章,同时还以数个字、一行字或一幅字为单位,处理这种欹正的变化。王铎的用墨由湿渐干、由干渐枯,从最浓到最淡,从涨墨到渴墨,润燥相间,运用自如,具有十分强的节奏感。他将涨墨法用到极致,以墨的流动与涨渖来粘并笔画,形成块面,一方面简洁了形体,避免繁琐;另一方面造成块面与线条的对比组合,增加了表现力。

以王铎《临帖草书轴》为例,此作品宗法“二王”,得米芾之笔意,以中锋为主。用圆转的篆书笔意来写转折,显得沉着含蓄,又时用折锋增添刚健之数起笔、转折处又多圆笔,提按顿挫变化较大时出颤动之笔,墨色由浓到淡及枯,层次丰富,呈现出奇肆的风骨结体疏密相间,章法大小错落有致,线条分外随意,自由奔放,浑然天成,通篇气势雄浑,笔力劲健,大气磅礴,跌宕起伏。

王铎的书法所达到的境地,仿作是无论如何也难企及的。凡仿品都是唯恐不像,所以总是束手束脚,不敢放开;或者刻意模仿,故意歪歪扭扭,落于丑怪;或者笔画僵硬,特别是转折处非常刻板,运笔或无力,或轻飘、或浮滑,缺乏变化。造假之作,常于结体体转折处扭结失形,笔画或过于用力,显得躁硬横强;或用力不足,显得浮浅薄弱,与真迹的厚实生劲相差甚远。

      1   2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5-01

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纵观全年,中国政府致力改革决心坚定,举措果敢。2014谢幕,2015起航,新常态,新挑战,转型进入攻坚战,改革进入深水区,盘点这一年的中国大事,可以探到中国未来的发展脉络。

更多>> 深度报道

2014盘点中国 ...

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中国在多个领域进行了改革的“大动作”。

全面深化改革 ...

2014年,在中国政治领域最重要的大事之一莫过于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此次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征程上树起一座新的里程碑。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