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今日视点>

今日视点

睡醒了的“东北虎”

从公平原则和国家安全看振兴东北
薄熙来:坦言问题 理清思路
我们的眼睛看辽宁
沈阳踏上破冰之旅
大连:国际航运中心“起航”
告诉你一个新鞍钢
资源枯竭型城市涅槃的曙光
台资企业在辽宁生根发财
找回昔日的辉煌


大连:国际航运中心“起航”

      文/本刊记者 张娟

大连是我们东北之行的第一站。提起大连,许多人的印象是:这是一座花园城市,旅游城市,环境美,人也爱美,著名的大连国际服装节在这里已举办了十五届。其实因港而生、建市有百年历史的大连,还是东北最大的老工业基地之一。

与东北其他老工业基地不同的是,作为中国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大连已初步形成了与国际经济对接的外向型经济格局,目前是辽宁省工业产值最高的城市。在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中,大连的动作如何?“大连在振兴战略中的定位是成为‘一个中心,三个基地’,即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装备制造业基地、石油化工基地、软件产业基地。关键是要做好东北亚航运中心这篇大文章。”大连市副市长邢良忠这样告诉记者。

优势、机会与压力

大连街头新老建筑交相呼应

谈到作为港口城市的大连与东北腹地老工业基地的不同,邢良忠说:“过去大连与东北其他城市比较起来,没有什么更多的优势,是一个重化工业基地,也是靠国有大中型企业支撑的经济结构。”但现在不一样了,“由于外资进入,带动了产业结构的变化,现在大连的IT业、电子工业、设备制造业、软件行业特别是数码视听制造业发展速度很快,在全国都有一定份额。大连已形成重化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相互推进的产业结构。” 因此,大连的日子比东北其他地方的日子要好过。邢良忠介绍说,2002年大连的GDP为1406亿元,2003年预计能达到1600亿元。单从就业角度来讲,大连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与沈阳等地比起来一点也不少,但大连的压力不如他们大,这与外资企业进入有很大关系,大连目前在外资企业就业的达20多万人。从另一个角度看,由于经济发展速度快,财政收入也较好,从财政角度有能力解决下岗职工的生活和就业问题。

在邢良忠看来,大连经济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到目前为止,大连约有8700家外资企业,实际到位资金近140亿美金,主要投资于生产型企业,对大连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中央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11号文件中,大连是惟一被提到名字的城市”,邢良忠很自豪,振兴战略给大连的定位是建成“东北亚航运中心”,对这一战略,邢良忠坦言,很兴奋同时感到有很大的压力。

中国港口布局中有“广(州)大(连)上(海)青(岛)天(津)”之说。在大港口中,北方占了三个:大连、青岛、天津。三个港口的吞吐量及对地区的贡献应该是差不太多,也都是交通部规划中的枢纽港口。1995年,国务院提出将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之后,北方三港就相继提出要将自己建成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大连市还将这一目标列入“十五”(2001-2005)规划中,这样三港形成鼎足之势。事实上在这么小的一个区域内建三个国际航运中心是不现实的事情。

“所谓航运中心的概念实际上是一种货物集散地的概念。”邢良忠冷静地分析了大连建设东北亚国际中心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差距。大、青、天三个港口的相同点就是都是腹地型港口,而且目前大连港口优势并不是很大,大连港中转货物很少,主要靠东北腹地。东北三省2002年外贸进出口额是266亿美元,而山东一个省的外贸进出口额就达320亿美元。国际航运中心主要是靠货物,而货物主要是靠贸易,贸易额小,贸易量自然也小,这是其一。再从产品结构上来看,东北地区出口的主要是单宗散货如石油、粮食、饲料,进口主要是铁矿石。集装箱的比例较低。三港相比,大连港的集装箱货的比例最低。青岛2002年完成330万标箱(国际标准箱),今年差不多能到400万标箱,天津2002年达240万标箱,而大连只有133万标箱,相比之下有很大的差距。“这种情况下,要把大连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我们的压力的确很大。但这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需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需要有一个港口来支撑。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战略举措。”邢良忠说

在感受到压力的同时,邢良忠说大连更多地珍惜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老工业基地要振兴,可以想像到在今后的5到10年,东北经济将会有快速的发展,而这发展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将会带动贸易活动的进一步增加,对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有支撑作用。这对大连来讲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港口是整个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不仅是一个产业问题,更重要的它是一种功能。大连要在东北地区振兴中做出更大贡献、能有所作为,最重要的就是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它本身有很强的辐射能力和带动能力。”

久违了的繁忙又回来了

大连是整个东北三省的大口岸,是中国四大国际深水港之一,大连的价值很大程度体现在码头和港口上,建立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港口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硬件。 “春江水暖鸭先知”,大连港提供的信息表明: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吸引了世人的眼球,外国船运集团反应迅速,纷纷前来与大连港开展合作,短短一个月时间,法国飞达、伟大联盟、马士基等世界航运巨头相继在大连开辟了3条远洋干线,使大连港的远洋干线增加到8条!

在大连港大窑湾港区,记者见到了曹香光,他是大连港重点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从大学毕业至今,在港口工作已有22年,经历和见证了港口的变化。

曹香光指着偌大的集装箱码头告诉记者,现在的港区是大窑湾一期工程,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规划,1988年开工建设。看到自己参与建设的码头,随着经济的发展发挥着它的作用,心里很高兴。大连港在东北经济形势很好时发挥了自身的作用,他回忆起港口繁忙时,很多船排着大队进不了港,为了加快装卸,港口员工每月的奖金中都有一项“速遣奖”。但这个奖项后来取消了,那是在东北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港口进出船只很少,大家无奈地戏称大连港在“晒太阳”。记者问起他当时的感受,不善言辞的曹香光说了一句很实在的话:心里着急!

港口是腹地经济的晴雨表,通过港口可以看出腹地经济的好坏。现在大连港又出现了久违的繁忙,2003年年初以来,大连港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前11个月完成吞吐量1.15亿吨,同比增长15.4%。集装箱吞吐量预计全年完成165万标箱,同比增长22%。

当被问及“随着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大连港会不会又回到过去那种大船排队进出港的现象?”时,曹香光告诉记者,这种现象不会有了。今后7年,大连港投资270亿人民币,用于港口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当于再造二个大连港。其中投资数额最大的是大窑湾二期和三期集装箱码头建设,二期工程将于2007年完工,将新增吞吐能力280万标箱。另外正在兴建的中国最大的30万吨级的矿石码头2004年6月就能建成。曹香光说他们现在忙得没有休息日,每项工程都在赶工期,主要原因是腹地客户的需求非常迫切。比如随着进口矿石量的急剧增加,2004年腹地需求量预计将超过800万吨,而大连港目前的靠泊能力满足不了这个量。

大连港集团董事长袁秀福就此谈到,为适应建立航运中心的需要,目前港口正在进行功能性调整,港口的功能应由装装卸卸、仓储运输转变为满足客户个性化要求,提供全程的物流服务,使港口的服务功能增值。“我们需要由过去传统的物流平台的服务商向现代物流供应商转变,也就是客户有什么样的要求,我们必须满足这些要求。”同时大连港务集团与其战略伙伴大连保税区,正在规划港区一体化发展,将保税区的物流功能和港口的航运功能结合起来,使区域规划为港口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以利于国际航运中心位置的最终确立。

10,500,50的启示

纵观全球范围内国际航运中心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可以看出国际航运中心在空间分布上均是与港口城市相重合的,因此国际航运中心必须是以港口为依托的城市。但一个港口城市能否发展为国际航运中心,还必须具备其他条件,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要有货源充足的广阔经济腹地,而且有良好的外向型产业结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有源源不断的国际贸易运量,为国际航运中心的运行提供坚实的支撑。谁能担此重担?我们把目光投向已走过19年历史的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至2002年底,大连开发区累计批准的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已达1581家。其中实现出口的企业245家,2002年完成进出口额60亿美元。

  经济学博士、大连开发区管委会官员刘国忱,用三个数字就将开发区的概况说得明明白白:10,500,50。开发区里每平方公里土地投资为10亿元,开发区总投资为500亿元,现在每年国民收入为50亿元。

刘国忱又算了一笔账:如果按照参加经济循环的全部人口25万人来算,大连开发区GDP产值2002年为242亿元,人均GDP约10万元(约合1.2万美元),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GDP水平,2003年预计人均GDP将超过1.5万美金,超过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每年都以20%的速度实现经济递增。“这些都说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方针,集中力量办好国家级开发区,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用增量来激活存量,这样一个思路是非常对的。”

结合开发区的发展经验,刘国忱认为:振兴老工业基地不是振兴老工业企业,也不是要极力挽救老国有企业,而是用优质的增量来稀释存量中的问题,用新的发展观来解决老问题,用新的优质增量、新的产业结构来稀释和淡化、挽救、弥补、承接老企业、老结构、老工业所带来的历史遗留的问题。开发区有1500多家外资企业,为老国有企业嫁接外资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空间。他说开发区的实践证明,老国企走出困境的惟一的办法是与新的资源嫁接,摆脱其陈旧的观念和机制、陈旧的历史存量。开发区还能给老国企提供新的市场。区内的很多企业生产零部件,多是走向国际市场的,符合国际标准。

刘国忱说辽宁搞制造业,大连的港口是独一无二的,制造业要想走进国际市场,或走向其他的远端市场,需要有便捷的港口条件。港口为老工业基地产品的远处行销提供巨大的功能性支持。

作为学者型官员,刘国忱始终思索着另一个问题,他认为开发区的政府模式应该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有所启发,过去东北的政府一直是强势政府,是万能政府。而开发区政府是个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是一个有限政府。他从经济学的角度为政府定位:在振兴战略中,政府不能再扮演主角,必须是市场扮演主角,政府可以作为一个服务部门来参与其中,提供良好的服务。

民营企业来了“精气神儿”

“振兴老工业基地并不是只振兴工业,振兴没有旁观者”。在大连旅顺,我们采访了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家韩伟。这位曾以养鸡致富跻身《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的“大连鸡司令”,事业开始于21年前3000元钱50只鸡,现在他已拥有9亿身家和300万只种鸡,他领导的韩伟集团成为中国最大的鲜蛋供应企业,其打造的“咯咯哒”绿色鸡蛋,成为国际品牌蛋品。

记者顶着寒风上山参观了韩伟集团的养鸡王国,这里的鸡待遇都很高,吃的是专门生产的绿色饲料,喝的是符合标准的水,“住宿”条件也很优越,种鸡场、孵化场、雏鸡场、青年鸡场、蛋鸡场分别坐落在三面环海的5座小山上,山和山之间有宽大的河谷相隔,韩伟告诉我们,这样可以杜绝种群间的疾病传染。这就不难理解韩伟集团的“咯咯哒”牌鸡蛋为何能凭着“绿色”冲破贸易壁垒,摆上了日本、新加坡、韩国人的餐桌。

谈到振兴战略和大连建立国际航运中心的定位,善于把握机遇的韩伟认为,这是东北、是大连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对民营企业来讲,更是有了获得大发展的平台。

“计划经济时期,东北不得了,那时是‘东北虎’,‘辽老大’。我是全国工商联常委,经常听工商界老前辈讲过去的故事。建国初期,每年开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会议,毛主席、周总理、朱委员长参加小组讨论时,一定要到当时的‘东北局’听汇报,这是经济实力所决定的,东北的工业基地当时是国家的命脉。中国经济走过了计划经济时代,但东北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现在,历史又一次给了我们机遇,能否把握这个机遇,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

作为经营者,韩伟说,现在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是资本寻求市场的时代,投资者都在寻找最适合投资的地方,哪里适合投资,资本就流向哪里,因此在振兴东北的大背景下,所有的经营者、创业者在新的经济增长势头面前,面临着新的课题:如何把产品做好、做精、做出品牌、做出标准。2003年9月份,韩伟去欧洲,与比利时的比勒沃(Belove)公司——欧洲最大的一个蛋粉厂签约,准备在中国建立一个蛋粉企业。他说这家公司原本只打算与他们在中国建立一个合资的企业,但当通过传媒得知中国要振兴老工业基地,尤其是把大连作为东北亚航运中心时,公司董事会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关掉其在欧洲的企业,将公司的主要部分迁至大连,由与韩伟集团少量合作变为全方位合资。 韩伟说,大连建立国际航运中心的定位,给本地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如同注入“强心剂”,让大家来了精气神儿。“我们要追踪市场,按原来的计划,集团在大连基地规模维持现状,将投资重点转向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塘地区。现在集团的投资战略也进行了调整。北京还是要去,但大连基地同时也要注入新的投资,使其得到更大发展,对于新一轮市场带来的市场机遇,我们会把好好把握。”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