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
港澳台侨
经济视野
社会聚焦
图片报道
人物
文化广场
漫画
绿色家园
旅游天地
地区平台
 
2002年5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文化广场 >

文化广场

艺术设计把生活装扮起来

"锦灯阁"里观花灯

第十届兄弟杯大赛巡礼

"中国民间艺术游"摄影作品年赛征稿启事
新书苑


中国“脱口秀”

沈晓风

“脱口秀”是talk show的音译,原意是指电视中的谈话节目。自90年代以来,这种节目在中国茁壮成长,成为电视中比较耀眼的栏目。在80年代,谈话节目更多以单独访谈、一板一眼的形式进行。在近来的谈话节目中,却呈现了几种方向。对于一个电视普及不到20年的国家,电视栏目的成长还有待时日。但是只要有电视,操纵电视的基本原则就不会变。这些隐而不显地成为电视走向的潜规则。

平民“生活秀”


著名"脱口秀"主持人崔永元(前右)在《实话实说》节目现场。

平民的原则是世俗原则。体现在谈话节目中,以《实话实说》为代表。作为中国比较早开办的一个电视谈话节目,《实话实说》取得成功固然有天时地利的成份,但是节目的世俗化、平民化风格却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如果说《生活空间》让观众看到了走进屏幕的日常生活,而《实话实说》让观众听到了步入屏幕的日常言谈。

早期阶段,能够应邀参加电视节目录制或接受专题记者采访的大多是一些知名人士。“东方之子,浓缩人生精华”多少还有替社会精英宣言的成份,《实话实说》则实录老百姓生活、由老百姓亲自“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因此它最大特点也就在于将视点下沉,关注世俗人生和平常人的生活,以朴实的、平易近人的风格表现出来,并以其贴近生活的风格深受观众喜爱。

《实话实说》策划者曾表示,“平民性”是《实话实说》的价值追求和审美追求,而应该特别注意防止它成为过去的专家论坛。在节目组织形式上,《实话实说》将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嘉宾请进演播室,就某一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昔日的普通观众与主持人面对面谈话交流,直接参与节目。平民成为参与的主体。由形式上的平民参与带来了节目的另外两个特点,一是内容上的平民话题。参加节目的观众是普通百姓,话题当然也离不开他们的日常生活。由这些话题所反映出来的普通人的生存状态触及到他们的心灵,普通人的情感在电视谈话节目中得到慰藉。二是风格上的真诚幽默。在节目中,由真诚和幽默对缺乏诗意的谈话内容进行了填补。主持人的幽默风格和本来就具有幽默素质的平民为整个节目带来了活力,真诚则是幽默的原动力。


焦点访谈》以人们关注的社会焦点为内容,深受观众喜爱,图为该栏目创建人孙玉胜。

在这类谈话节目中,社会精英的轰轰烈烈,英雄人物的与崇高伟大,才子佳人的浪漫舒展,这些过去常见的内容统统告退。而普通人讲述出来的普通事,平凡人表现出来的平凡生活,都得以凸显。谈话节目原汁原味地向人们展示了普通老百姓生存的琐碎、平凡,也少不了快乐与幸福。老百姓喜欢这样一类贴近他们生活、并给他们说话的机会的电视节目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中国的电视传媒在这里方才真正体现了其作为大众传媒的平民本意。

征婚“隐私秀”

毫无疑问,电视征婚节目也是一种谈话节目,不过上演的是一种多人的“脱口秀”。大陆的类似节目导源于台湾的《非常男女》,而《非常男女》又抄袭的是日本NHK的类似节目。这个节目在90年代末颇为风行。许多省电视台都开办过类似的栏目,只不过是冠上了“情缘”、“玫瑰”之类的名称。

征婚节目与《实话实说》的观众定位显然是相同的,那就是它们的平民化风格。但除此外,还有其他因素。征婚类节目采取了很多手段。一是话题的不同,涉及到情感隐私公开曝光;更重要的是选择的这么一个过程。其次,将男性和女性对垒起来,产生了一个虚拟的空间,这更近似于一个游戏的过程。最后,亲友团的参与无疑使节目有了延伸的更广阔的空间。显然,以上只是形式上的三个原因,更深沉的原因来于文化基因和现代社会的特质。

电视征婚节目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流行有除了有能使普通观众得到娱乐的原因外还有它特殊的原因。首先是交流的缺乏。在中国,人们在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与日益紧张的生活节奏中,异性之间的交流并不如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直接,电视征婚节目的流行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交流缺乏的补充。虽然很多“速配情侣”在节目完成后各奔东西。在电视征婚节目中,节目主持人通过巧妙的组织与幽默而又有些犀利的问话把节目参与者内心的真实想法挖掘出来、最大程度地表现凸现出参与者的性格。有时甚至让男女双方直接交锋。在这种节目中,电视充分发挥大众媒体的交流特性,使征婚的双方、台上的与台下的、荧幕内的与荧幕外的得到充分的沟通。但是,与此同时,这一类节目的流行也暴露了潜藏于观众心中的偷窥的欲望,因为电视征婚实际上是一种私人生活的曝光。

因为秘密是排他的,是被隐藏的,暴露秘密才有吸引力、有价值,才会使人"想知道"。一方面是当事人的不懈努力,加以隐藏、坚守,另一方面是追根刨底的欲望,双方相互作用的结果,秘密的魅力越大,秘密的暴露也就越有吸引力。由于秘密是被坚守的,揭发秘密的行为就成了一种挑战,保密与揭密必然构成尖锐的对立。只有窥视的方式,因为并不采取公然挑战的姿态,所以不会直接带来紧张的对立关系。这就使人们在与他人不同而又不愿同他人尖锐对立时,只能采取折衷路线。当然,这种窥视从来没有在道德领域被认同过,所以常常会有来自内心的道德压力,想偷窥又怕受到道德谴责,所以就容易成癖。

相对于其他电视节目来说,电视征婚节目更为强烈地刺激着观众的窥视癖。电视剧已经常让我们看到的亲密场面,本来只有偷窥癖才能看得见;它让我们听到的话,原先只有贴壁脚的才能听得见。但终究是虚构的,表演的。而电视征婚节目不仅让观众看到平常恋人们在花前月下的样子,听到恋人们卿卿我我的言谈,而且节目的组织形式也向观众暗示了他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实实在在的、真实的,给观众营造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却又由于电视的特性给观众一种偷窥而不会被抓住的安全感。

所以,电视征婚节目的流行也暴露了观众的深层心理原因。通过电视观看真实生活中人们的恋爱场景不但满足了了观众的窥视欲望,还给观众带来了一种优越感。知晓他人秘密或隐私本来就会使人有一种沾沾自喜的感觉,何况他人的秘密是和性别或异性有关的。

“隐私秀”一方面能够发挥现代媒体的特性,使人们得到充分的沟通与交流,使节目参与者、观众与媒体、人与人之间得到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另一方面却又挑逗者观众心中有病态特征的那一部分。大众文化中的重头戏——电视的双刃剑特性在这些节目里暴露无遗。

精英“成功秀”


《对话》现场,精彩对话--沈冰正在主持《对话》节目。

2002年,有调查显示,谈话类节目中较晚出现的《对话》和《艺术人生》颇被看好。有人点评说,《对话》以其国际化的视野、智慧型主持和豪华佳宾阵容,这些在目前国内电视节目中还很罕见的元素让《对话》节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个节目非常聪明地默认了外界对他们的定位--一个精英化的节目。而《艺术人生》成功地运用了对话形式、明星焦点、背后故事三种有效手段,取得了形式上的胜利。

有一点可以作为《对话》被认可的旁证,中央电视台在昌平召开中心主任以上干部会议,只邀请三个栏目制片人介绍经验,这三个人中就有《对话》的制片人王莉芬。《艺术人生》在去年曾有广告公司以200万签下五年广告,现在,这个价钱已经往上翻了几个跟头;主持人朱军的读者来信一下子比过去多了许多。

对于栏目的评论可以见仁见智,但就《对话》和《艺术人生》这两个颇被看好的栏目上,可以为对话类节目把一把脉。近两年来,《对话》做了很多节目,都反响不俗。谈话佳宾的选择泄露了《对话》的秘密:“外国公司想要做谈话节目,必须是世界级的大企业的总裁,副手或中国区总裁都不算数。” 显然,决定节目的是人物的重量级,是成功人士,这就是“精英品位”的保证。近2年时间,《对话》已经做了近百期节目,不少节目像《金庸谈江湖》、《感受吴敬琏》、《洋管理水土不服》都取得很大的反响,看一看被邀请的人我们就可以看到节目的定位。

《艺术人生》的定位直到最近才慢慢确定下来。按照制片人的说法是想做一流的艺术家。

关于《艺术人生》曾有个传闻,制片人认为谈话的对象“最低也是陈凯歌”。制片人想做一期陈丹青(画家)的节目,但是连制片组也没有几个人知道,于是只好降格以求,最后将自己的宗旨变为“最高也是陈凯歌”。

值得申明一下的是,这两个栏目都创办于2000年。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恰恰是在电视谈话节目“平民化”之后的一种选择。人们对过分曝光“生活流”和“绝对隐私”显得麻木之后,还有什么比缺乏英雄与诗意的日常生活更无聊呢?还有什么比和成功人士面对面地聊天、提问更能激动人心呢?还有什么更能直接地刺激平常人成功的热望呢?

显然立足于大众的"艺术"才是真正的电视艺术,除却了收视率,电视就不艺术了。就是在当选的人中间,有几个“艺术”?都是一些社会知名人士,至于艺术,就放置到一边,还是先顾及收视率吧。

这才是隐藏在谈话节目背后的真实目的,也是运作大众传播媒体的潜规则。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chinatoday@263.net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