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
港澳台侨
经济视野
社会聚焦
图片报道
人物
文化广场
漫画
绿色家园
旅游天地
地区平台
 
2002年5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社会聚焦 >

社会聚焦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天下事

 



北京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是一耽学堂的义工;他们大多是各高校的在校生;他们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到中小学讲授传统文化知识,不取分文;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让传统文化的种子在下一代青少年的心中生根发芽。现在每周有超过三千人次的中小学生听他们的讲课——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罗 旭


逄飞在给孩子们上课。

“铃……”上课铃响了,人民大学附属小学的三年级学生跑进教室,一个文质彬彬的年轻人站在讲台上:“同学们,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于是,一阵清脆的读书声从教室中传出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这门课叫“传统文化课”,授课的内容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三字经》的讲解和诵读,后半部分由孩子们自选,内容可以是唐诗、宋词、历史人物,亦或是古代侦破故事……

虽然,这个年轻人不是专业的教师,但他与孩子们的沟通却十分融洽。窦燕山教五子、孟母三迁等《三字经》中所涉及到的典故被他讲得栩栩如生,在听故事中,孩子们记住了“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后半节课的故事是四大美女的身世,孩子们显然都听说过这四个美女的名字,扑闪着大眼睛专注地听年轻人讲解美女们生活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相关典故,更有几个孩子兴致勃勃地不时对他的讲解加以补充。年轻人宽容地笑着对孩子们的片面解释进行纠偏和引导。关于四大美女的故事说来话长,到下课时,四大美女中还有两个没来得及介绍,于是年轻人给孩子留的作业是写故事--让他们课下自己查阅有关剩下两个美女的资料,并改写成故事。为了激发孩子们的热情,他还许诺说“谁写得好,会有神秘礼物等着你的哦!”

这个年轻人叫陈春锋,是人民大学学哲学系的大四学生。他每周三下午都要来给孩子上一次课,现在讲的《三字经》虽然简单,但上课前他仍要查阅大量的书籍,把所涉及到的出处、典故、时代背景等都标注在书上,以确保孩子们提问时能对答如流。

刚开始,他的到来让孩子们感到既新鲜又好奇。上第一次课时,班里的几个“淘气包”暗地里约好要给这个“小老师”一个下马威。但是,陈春风生动的讲解立刻吸引了他们,他们暂时安静了下来。但当陈春锋走下讲台给别的孩子答疑时,一个不甘心计划破产的“小淘气”立刻站起来,双手撑着桌子,屁股冲着他一阵乱扭,教室里哄堂大笑。他又好气又好笑,过去拍拍他的屁股“威胁”道:“赶快给我坐下,不然我打电话告诉你爸。”“小淘气”一下子没了电,乖乖坐回到椅子上,再也不捣蛋了。

目前,这样的“传统文化课”在清华附小、成府小学、魏公村小学、北师大学实验小学、化工附小、人大附小、林大附小、北航附小、定福庄小学等数所学校同时进行。授课的老师是一耽学堂的义工,他们都是来自各高校的在校生,有本科生、硕士生,还有一些博士生。

一耽学堂的由来


一耽学堂的创办人逄飞走在去往办公室的路上,他的办公室是在北大承泽园租的一间6平米的小屋。

一位家长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果一个中国人不了解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一生都将是缺憾。”

一耽学堂是在2000年12月由北京大学2000届哲学硕士逄飞发起组织的一个以突出教育实践为特点的民间公益团体,致力于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一耽学堂的教育实践方式主要是通过与各中小学校合作,设立相应的课程,使招募来的义工在经过面试和培训之后,能够进入课堂,讲授传统文化。 学堂建立之初,便确立了这样的活动内容:

小学授课内容主要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声律启蒙》、《朱子家训》等蒙学读物和《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中华文化重要原典以及适量诗词,在不同内容的选编次序上主要根据其行文的音韵节奏和意义的深远重要来综合决定。


学习《三字经》的小学生。

中学授课内容主要是传统文化专题讲座,由一耽学堂自己按“文化史”(如古代礼乐、科举、称谓、建筑、文字等)、“文学史”(如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思想史”(如周易、老庄、墨家、兵法、太极等)三大类编定约50种讲座,每种讲座1-4课时不等,基本勾勒出中华文化的大概全貌。

另外在数所大学尝试举办了十余次主题为“人文日新,从青年起”的系列大型传统文化讲座,以及发动各校大学生成立“晨读社”等各类传统文化社团并组织一系列活动等等。

一耽学堂在各高校受到众多关注传统文化的学子的认同。义工的选拔没有学历、专业和职业的限制,自愿报名。逄飞说,他们一般会选择思维活跃、对传统文化有一定体悟、口才好、有责任心,最重要是能踏踏实实做事的年轻人做 “教师”。当然,这些教师要在接受学堂的专门培训之后才能上岗。

至2002年4月,先后有约300个年轻人加入一耽学堂,参加授课的超过120左右。参与一耽学堂的成员都是喜爱传统文化的年轻人,基本上是高校在校生,主要是以文史哲专业的博士、硕士为骨干力量,他们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首都大专院校。

在说服各中小学校让学堂的成员给学生讲课的过程中,逄飞很是下了点笨功夫:

不认识学校里的人没关系,逄飞便一家一家学校地“闯”进去,径直到校长室找校长。首先跑的是海淀区的几个学校,其中第一个学校是成府路小学,张重雪校长对他的到来感到惊讶。逄飞对他说明了几点:一耽学堂要求到学校开班讲授传统文化、完全义务授课、所有的授课者都是重点高校的在校生且素质很高。张校长回忆起这件事时说,逄飞的构想和他多年来希望在小学教学中重视传统文化的想法不谋而合,简直是一拍即合。所以当逄飞第二次去时,这件事就敲定了。

这是比较顺利的例子,不顺利的呢?当然也有,有的学校干脆门都没让逄飞进,但是半年后,这些学校也同一耽学堂联合开设了传统文化课。

一年来,学堂的义工先后在清华附小、成府小学、魏公村小学、北师大学实验小学、化工附小、人大附小、林大附小、北航附小、定福庄小学和清华附中、人大附中、北大附中、北达资源中学、北师大第二附属中学、八一中学走入课堂进行授课,在校方和学生中间引起了热烈反响。至去年秋季学期每周听课的中小学生人数在3000人以上。

一个清贫但快乐的群体


一耽学堂在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开办"人文日新从青年始--体认传统系列文化"讲座,至今已近20次,图为北大历史系教授吴小如刚刚结束在清华大学举办的题为"学诗忆旧--我的学写旧体诗经历"的讲座。

义工们:我们进行传统文化教学,就是希望让传统文化的种子在下一代青少年的心目中生根发芽。让下一代人能继承传统文化的衣钵,让传统文化在民间复兴。 一耽学堂的所有成员都是义工。这就意味着他们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堂的工作,同时也注定他们的一切劳动都是没有报酬的。

但是,这并不妨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希望加入一耽学堂。虽然一年来,学堂的义工们也经历了许多艰辛。他们要在自己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之外挤出时间为学堂做事,参加讲课的义工不仅要自己解决备课、交通、时间安排等一系列问题,而且相关的各项费用也都是自己负担。所幸的是,尽管这样,绝大多数义工们都坚持了下来,而且队伍还在不断地壮大。

一耽学堂是一个公益性团体,没有固定经济来源,但是学堂的运作处处需要钱,尽管学堂一直坚持“节省每一分钱,无本干事优先”的原则,学堂创始人逄飞工作时积蓄的几千块钱和原本用来准备结婚的几万元钱仍然很快就花光了。好在慢慢地,有一些关注文化事业的朋友和陌生人主动找上门来捐款,尽管捐款的数额都不大,100元、200元……但一耽学堂就是在这些帮助下得以坚持下来,并一天天成长。

逄飞说,金钱从来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只要我们这些义工能影响一批人,让弘扬传统文化的火种在他们心底植根,然后他们再以各种方式带动身边的人关注中华传统文化、关注中华民族的复兴,那么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北大历史系的硕士生刘鹏因为专业和兴趣的缘故,对目前众多文物被破坏、毁灭的现状非常担忧,觉得如果再不把自己的知识传播出去,恐怕再下一代的人永远不知道这些刚刚和正在消失的文化遗迹了。于是他参加了一耽学堂,在各中学进行系列讲座:北京胡同、中国古塔、古代陵墓……


义工们正在接受培训。

虽然,义工们都在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关注传统文化,但是出于弘扬和振兴中华传统文化的共同理想,他们相聚在一耽学堂。

从一耽学堂了解到,李德超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义工,很会启发孩子的心智。一次课上,他问:“回去后,能背下今天讲的课文的同学,请举手。”有三分之二的同学举起了手。下次课上,他说:“上次课有些同学说能背下《庄子》,但是肯定有举了手背不下来的。那么对于说到做到的同学,我们提出表扬。同时,还有哪些同学上次举手却没有完成的,请举手。”结果,有四位同学举起手。他说:“这四位同学呢,我也要对你们提出表扬。”当时大多数同学都很吃惊,他继续说道:“咱们第一次《论语》课里,讲的是儒家的思想,儒家思想强调忠孝礼义信,信就是指说到的事情要做到,这一点应该表扬。但是,虽然没有做到,却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也是一种信。没完成没有关系,你得承认错误。”。 逄飞认为,不能只局限于文字语法知识上的教学,要把语文教育放到文化理念的培育与传承的背景下进行,基础语文教育只有放在文化的立场上,才能富有生命力。 社会学博士包勇胜说得好,我们的一耽学堂,不是纯粹的复古主义,是要传承中华文化的精神。蔡元培先生有一句话:“教育在完全人格”。实际上我们要做的工作是培养孩子的人格。所以,授课时不仅仅是告诉他《三字经》的内容是什么,而是把文化的精神、社会的精神告诉他。

一位不知名的义工说,我们希望能尽可能地把关注传统文化的热情传播给孩子,让他们对此产生兴趣,十年、二十年后就会对他们的思想产生影响,那么我们就成功了。 面对着这样一群青年探讨他们行为的意义所在,总觉得有些明知故问。一名小学生曾这样由衷地赞美过一耽学堂:“一耽学堂的老师讲得实在是太好太好了,让我们懂得了这么多有趣的古诗文。要是什么时候一耽学堂能像麦当劳、肯德基一样,遍街都开一个就好了。”一直认为,这个孩子的话似乎更能让所有中国人认识到一耽学堂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陶行知语:“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你们抱着这种精神去教导小朋友,总是不会错的。”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chinatoday@263.net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