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
港澳台侨
经济视野
社会聚焦
图片报道
人物
文化广场
漫画
绿色家园
旅游天地
地区平台
 
2002年5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地区平台 >

地区平台

石家庄:碧水环绕的新家园
访北京二十五中校长刘志毅

 



石家庄:碧水环绕的新家园

郁 洁 贾兰

走进石家庄,记者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想象中的工业城市应是厂房棋布,偶尔还能看到烟囱里冒出的白烟、听到机器的轰鸣。然而眼前却是一座花园城市,一条清河在城中曲折蜿蜒,两岸草木青青。沿线公园中的曲桥、喷泉、雕塑与绿树、鲜花、草坪相互映衬,如诗如画。

看着眼前的美景,又有谁能想到,100年前,一条铁路、一个三等小站是石家庄发达的起点呢?

火车拉来的城市

河北省位于中国的华北地区,东临渤海。省会城市石家庄就坐落在河北省境内的西南部。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石家庄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是个不到200户人家的村庄,面积不足0.1平方公里。太行山脚下的石家庄,远离当时的地区政治中心正定城,既不临河,也不靠路,交通非常不便。这里的人们世代务农,安居于这闭塞的土地,生活简单而平静,但始于20世纪初的中国近代铁路交通的发展改变了这一切。

1902年,清朝政府修建的京汉铁路通至石家庄,并在村东建站,因当时村子太小,知道的人太少,连站名都不叫石家庄。  

1903年9月,由法国公司修建的正太铁路开工兴建,已有车站的石家庄被定为这条铁路的起点。4年之后,铁路全线竣工。因为正处在京汉、正太两条铁路的交汇点,这里便成了转运各地物资的交通枢纽。从此,一个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开始逐渐形成。

长长的铁轨使石家庄的闭塞不复存在,来往的人们向石家庄讲述着外面的精彩。便利的交通改变的不仅是人们的生活,更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北望中国名城北京和天津的石家庄,现在依然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众多的铁路、高速公路和航空线路都以十字形式在此交汇穿插,连接起四面八方。同时,这座已拥有920万人口、总面积为15848平方公里的新兴城市,也是华北地区重要的商埠和中国医药工业基地之一。

“城中有河”的梦想

石家庄是内陆城市,没有自己的河湖水系,铁路的修建也没有改变这一事实。而水是生命之源、城市之血脉,生活在干燥土地上的人们梦想着能亲手修一条河,引水入市。

新中国成立后,石家庄人在规划和建设自己的家园时,一直没有放弃引水入市。最初是希望能够利用旧的运河水道发展经济,但随着工业规模的扩大,特别是纺织、医药、化工等行业的发展,没有河流的石家庄,终于发现废水排放也成为当务之急。50年代,由于无知,企业的污水基本上未经处理就径直排入修建在市区外围的几条排水明渠,这些污水不仅长期污染着地下水,而且源源不断地向空气中散发着各种刺鼻的怪味,明渠成了省会居民的"伤心沟"。

无情的现实告诉人们,石家庄不能没有河,但是排放污水的"河"比没有河更糟糕,备受污水煎熬的石家庄人日思夜盼污水能够早日变清流。此时,人们对河的渴望已成为对改变居住环境、改善城市形象的渴望。人们的心情就像东明小学四年级学生张璇在作文中写的那样:"我多少次梦见河水变清了,哗哗地从校园旁流过。"

饱受缺水之苦的石家庄人更爱看水了。夏天大雨之后,总会有许多人大老远跑到河边去看水。看着河床里那时隐时现、浅浅流淌的黄汤,心里在想:我们的梦能实现吗? 1996年底,石家庄市的城市综合实力在全国名列第15位,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和全社会不断提高的环保意识,为梦想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圆梦“民心河”

1997年9月29日,投资近10亿人民币的引水入市工程正式开工,石家庄市副市长边春友说:“该工程的实施是石家庄市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改善人居环境的工程”。

“民心河”工程原被称为“引水入市、改善环境”工程,在后期建设过程中,因为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和关心,得民心、合民意,所以改称为“民心河”。工程的主要内容是通过铺设管道将市区西部山区的岗南和黄壁庄水库里的水引入市区。

犹如一石击水,人们心底蕴藏着的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化作了一个个具体的行动,全长56.9公里的民心河两岸是市民们心之所系的"热土", 工程沿线的600余家单位、1200余户居民不计较自己的损失,全部按时为工程"让道";许多市民经常利用节假日到河边清理淤泥、搬石运土,义务植树;工程指挥者和建设者们为赶工时、保质量,冒风雪、斗严寒,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工地,使原定三年的工期提前了一年。

早在工程规划设计阶段,民心河工程的设计者们就没有把这项工程看成是简单的水体引入,而是希望通过引入水体,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城市公共空间,使人居环境更具有魅力。为此,设计者们在河道与城市主干道的交叉处,规划了多处小型绿地、广场。在公园和河道两侧的绿化带建设中,也注重体现开放式和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1999年9月29日,民心河工程完工,全线通水,东西南北中五条河道将水库中的清水引入市区,圆了石家庄几代人碧水绕城的梦想。

平均宽度达20米的民心河,通过改造原有引水渠、市内排水明渠、并新挖明渠9.46公里,最终形成250万平方米水面。沿渠还营造了140万平方米的绿地,使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加了近3平方米。

民心河的建成不仅大大增加了公共绿地面积,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以河渠为主线、以公园绿地为点缀、串珠式的引水入市工程绿地系统,使河渠水面与公园绿地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沿河的每一个公园,各有主题和风格,融汇了古今中外的各种造园风格和手法,满足了人们的不同审美需求,使每一个公园都成为经过艺术加工提炼的富有情趣和韵味的公共空间。

曾经干燥缺水的城市因为有了民心河而变得生动活泼。如今,如一条流动的玉带环绕着市区的民心河及其沿线美丽风光,已成了石家庄市的标志性景观。 2001年,民心河工程获得了中国建设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新梦想在变化与发展中孕育

90年代是石家庄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时期。从1995-2000年,石家庄市投资63亿元人民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的交通、供水、园林和环境卫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前面提到的民心河工程就是其中的画龙点睛之笔。

“中国的民心河,为发展中国家开辟了一条改善环境、治理环境的新路,是一次有价值的成功探索。”这是尼泊尔王国经济委员会重大项目考察组对民心河工程的评价。在民心河的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河水水质,对城市排水管网的雨污分流改造也同步进行,使规划了近20年的雨污分流排水体制得以实现,而被拓宽改造的河渠也使市区排水和泻洪能力得到了提高。

这几年,石家庄的道路建设可以用"大规模"来形容。在对城里主要道路进行扩建的同时,石家庄新建和改建了70多条重要道路,对重要公路进出市区的出入口也进行了改造,为来往此地的车辆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通道。1996年7月1日全线贯通的二环路快车道及多座立交桥更为城市塑造了硬朗的骨架。到2000年底,石家庄市区已有立交桥30座,人均道路面积接近8平方米。

长期缺水的石家庄过去一直依靠采取地下水解决吃水问题。1997年7月,被称为"生命工程"的地表水一期工程正式建成供水;1998年二期工程开工,新铺设了1000多公里的地下管线,并对水厂进行了改造,地表水的水质因此而得到改善,市民们用上了更为洁净的自来水。

石家庄的旧城改造和住宅建设也在加紧进行。为美化居住环境,对建成的居民小区补建配套设施,;新建的小区层出不穷,每年新建住宅的竣工面积已达120万平方米。

现在的石家庄,已经形成了东北部和南部为工业区、中间为生活居住区的城市总体格局,初步呈现出大都市的轮廓和风貌。

在最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中,2010年的石家庄将以主城区为核心,沿交通干线向四周辐射,重点向南、北、东三个方向发展,呈开放式空间布局结构。这是石家庄人的新梦想,每一个在今天到过石家庄的人都有理由相信石家庄人会再一次梦想成真。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chinatoday@263.net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