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辑
人大—回顾与展望
 
2001年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两会专辑 >
 

 

 
你具备科学精神吗?

——访民进余海委员

本刊记者 侯瑞丽

我们中间的不少人从小学上到中学、大学,甚至获得了更高的学历,掌握了大量知识和技能,在遇到一些社会问题时,却不能把握正确方向,甚至迷失自己,陷进了
泥潭,这又是为什么?民进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余海对此作出了解释。

记者:中国科协曾就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作过一次调查,调查结果很有意思,它显示:中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0.3%,仅为美国人的1/23,欧洲人的1/15。但同一调查的数据还显示中国公众对科技的支持率高于欧美各国。这一高一低的鲜明反差说明了什么?
余海:说明重视科技并不等于有科学素养,仅仅依靠呼吁科教兴国、崇尚科技并不能必然地带来全民科学素养的提高。

记者:公众科学素养包涵哪些因素?
余海:按照国际公认的定义,科学素养是指公众对科学的一般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衡量科学素养的指标体系包括:公众认识和理解科学术语、科学能力;对科学方法、科学过程的了解,具备科学的思维习惯;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并能对相关问题作出合理的反应。

记者:近年来中国城乡一些地方刮起非法修建庙宇之风,伪科学、假气功也曾大行其道,这是不是公众科学素养偏低造成的?
余海:正是。缺乏科学精神必然导致轻信和盲从。这方面的例子还有许多,比如并未经过科学验证、对人体毫无作用的产品,依靠漂亮的包装、天花乱坠的广告而畅销。此外,公众科学素养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家的经济成长、社会发展,甚至政治稳定。 记者: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扼杀了科技的发展和科学知识的传播。不过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政府积极倡导科教兴国,大力发展教育科技事业,可以说重视科技、崇尚科技早已深入人心,为什么目前中国国民科学素养水平还不尽如人意呢?
余海:其中一个原因是全民教育水平偏低。第二是公众教育资源匮乏。第三是科学精神的淡漠。我觉得,现在我们的社会最缺的不是对科技的重视,对人才的尊重,也不是对普及传播科学知识重要性的认识,而是全民族科学精神的匮乏,这是真正的精神的贫困、思想的贫困。
什么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的中心就是“求真,求是”(中国著名科学家竺可祯语)。科学需要探索,要怀疑,要创新。但是新理论、新知识的确立,要有确凿的证据,即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用严密的方法,独立得到的、可靠的、可重复的观察和数据,这是科学赖以生存的实证。对各种证据用严密的逻辑、严谨的概率统计法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得出最合理、最可能的解释和结论,这就是科学知识得以产生的理性精神。 记者:懂得科学知识,是否就具备了科学精神?
余海:不是,“法轮功”信徒中有相当一部分高学历的专业人员就是一个例证。即使是学术造诣很深 的大科学家,如果不坚持科学精神也会陷入伪科学的泥潭。当大科学家在缺乏准备、贸然进入本人并不熟悉的领域时,如果离开了科学精神,就可能产生谬误和荒诞,前几年当伪气功、“人体特异功能”泛滥时,一些大科学家的轻率表态客观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chinatoday@263.net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