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视野
   
 
2003年4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今日视点 >

今日视点


十届政协 新思维

集中民智 形成合力
“外交官是一个迷人的职业”
“做侨的工作需要爱护侨心”

作为一名归侨,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侨联副主席赖庆辉说老一辈华人华侨爱国爱乡的情感是“没的说”!现在最关键的是如何做好新华侨和华人华侨新生代的工作。进入新时期,侨务工作也要与时俱进,但不管何时,都应把握一点——


“做侨的工作需要爱护侨心”

文/本刊记者 张 娟

接受采访时,赖庆辉说自己“真的没什么好写,属于进步比较慢的那一种人”。他风趣地说自己应该“检讨”:有了些坛坛罐罐,就不肯革命了。其实,了解赖先生的人都敬佩他事业的飞速进展,近年来,他仅在家乡福州一地投资的各类房地产项目建筑总面积就达50万平方米。同时他先后担任过福建省政协常委、全国侨联委员、福建省侨联副主席等职务,不论是政界职务,还是社会职务,他都尽职尽责,发挥作用。

“藤王”的爱国爱乡情结

祖籍福建省福清市的赖庆辉出生于印度尼西亚的一个商人家庭,父亲是一位著名的侨领。从小受到父亲爱国爱乡熏陶的赖庆辉于1965年回国读书,1971年前往香港开创事业。起先,他代理父亲的事业,从印尼进口藤条原材料,然后转口中国内地,生意越做越兴隆。经过6年的奋斗,他与国内除西藏、新疆外的所有省份建立了贸易关系,垄断了香港的藤条市场,令香港工商界人士刮目相看,他们把“藤王”的桂冠送给了年轻的赖庆辉。赖庆辉在总结自己短时间里能有如此业绩时说,做生意除了要有过人的胆识、踏实肯干外,更重要的是恪守诺言。他说自己始终牢记父亲的一句话:“在商场上必须重信用,信誉就是最大的根本。”赖先生说这也是他多年来的“生意经”。

在香港事业有成后,赖庆辉将目光投入内地市场,他看到当时内地轻工产品工艺落后,产品滞销的情况,争得了中国铝制品、不锈钢制品、热水瓶等轻工产品在香港的总代理。他在上海选定一家工厂,无条件投入巨资,引进设备,生产“555牌”不锈钢器皿,推向香港市场。经过一番周折,这个牌子的产品在香港市场占有了一席之地,还远销美国、日本、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弥补了中国不锈钢器皿出口的空白。

赖庆辉说自小受父亲的影响,再加上在家乡读书,他对家乡有着特殊的情感。1974年,国家还处于封闭状态时,他就在福州设立办事处,成为第一个沟通福州与海外联系的外商。他在香港的公司更被家乡人称为“接待站”。而当1978年改革开放,大量海外客商涌进福州时,他却犹豫了,赖庆辉说他当时的想法很纯朴:“我不好意思赚家乡人民的钱,我只能为家乡效力,不能给政府添麻烦。”所以赖庆辉除了捐助家乡建设外,最初在家乡的几个投资项目都属于扶持家乡工业发展的项目,用他自己的话讲,是“养鸡生蛋”。 1988年2月,福州市推出一块国有土地实行有偿转让,并公开拍卖,这在全国尚属首例。赖庆辉说他看好福州房地产的发展前景,他认为,如果在这次拍卖中是外商中标的话,一定会在海内外客商中产生轰动效应,同时会提高福州的知名度。赖先生说,拍卖会上竞争异常激烈,海内外有30多家客商参与竞投,最后以每亩近百万元人民币获得这块土地的使用权。购得地皮后,他着手修建了当时福州最高的写字楼——国际大厦。赖先生在福州掀起了外商投资房地产热,他的事业也在家乡兴旺发展。

为两岸同胞“穿针引线”

如今担任侨联副主席的赖庆辉做侨的工作应该说有多年历史了。27岁时他就被在香港的乡亲们推举为福州十邑旅港同乡会的理事长。自此他开始为促进许多宗亲、社团之间的联谊,增进海内外各界人士之间的团结牵线搭桥。

赖先生说他印象最深的是1987年,他参与并主持了福州十邑旅港同乡会成立50周年大会。此次大会共邀请了美国、日本、泰国、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台湾、澳门地区及祖国大陆各界人士1000多人欢聚香港,同贺同庆。赖先生回忆说,这次活动有一个最大的收获,就是使来自台湾的乡亲与家乡首次建立了联系。台湾地区来了28个社团,这些同乡几十年都没有回过大陆,他们问的最多的问题是“我们如果回大陆,会不会被抓起来?”赖先生说考虑到当时的情况,他们要求当时来港参加活动的福建省领导以“闽江大学校长”的身份出现,没想到这位“校长”听到台湾乡亲的问题实在沉不住气,为打消他们的顾虑,他拍着胸脯保证:“大家尽管回来,绝对不会被抓!我保证!”赖先生说他只好含含糊糊地对台湾乡亲说:你们就听他的吧,这位“校长”非同一般。后来知道了“校长”的真实身份,台湾乡亲都称他“长官”。

赖庆辉感慨地说:现在回大陆投资的台商日益增多,两岸的交流与合作也越来越密切,但当时这第一步迈出来却是那么不容易,因为两岸隔绝太久了!至今回忆起来,他都很激动,能够为海峡两岸同胞的接触和了解“穿针引线”,他认为这项工作做得很有意义。

爱护侨心应从点滴做起

虽然不是专职,但多年做侨的工作的赖庆辉,谈起这项工作也颇有心得,他认为,海外华人华侨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做着不懈的努力。“现在我们国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侨务工作应该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最大限度地调动归侨侨眷和广大海外侨胞的积极因素。”在他看来,要做好侨的工作,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点是做好服务,爱护侨心。

赖庆辉认为,做好侨的工作是一件大事,但这件大事必须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现在有的地方,把“侨”与“招商引资”几乎划上了等号,有钱来投资的就好好接待,没钱投资的热情就减少,他说这是错误的做法,他特别提醒人们千万别忘了那些曾经为国为家乡做出贡献的老华侨。赖庆辉说,有很多华侨,他们为故乡贡献了许多力量,从来不求回报,但是我们要记住他们。赖先生举了一个小例子:有一位印尼华侨在上世纪60年代时为福州的一所学校捐资修建了一座教学楼,几十年后房子老旧,成为危楼,当地政府和现任学校的董事会(赖先生为董事长)各出资一半重修了教学楼,但楼名仍然用的是已故去的老华侨的名字,仍居住在印尼的老华侨的太太得知后非常感动,专程来到福建,表示他们的家族要再捐赠学校一笔钱。老人经常在社团宣讲这件事,说他们为家乡做了一点事,但家乡没有忘记他们,其他的华侨也很感动。

赖庆辉说做侨的工作,还必须讲究方法。他以自己的家人为例,讲了一个小故事。“我的父亲是一个老侨领,他非常热爱家乡,并要求孩子们也像他一样。我的一个兄弟小时候被父亲领回福建老家,那时候家乡的生活条件不是很好,他住不习惯,但父亲告诉他,条件再不好也是家乡,强迫他住下来,结果回印尼后,他发誓再也不回来了,以至于多年后我回家乡投资,他都持反对意见。”后来,赖先生说他又把他的兄弟请了回来,“我没有让他直接回老家,而是让他住在酒店中,然后领他参观福州市,参观我的投资项目,介绍当地投资环境,然后又带他回家乡去看,他很惊讶,说这跟他记忆中的家乡完全是两码事。”

赖庆辉说如何做好新华侨和华侨华人新生代的工作是侨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他说在他们小时候,父辈很多会把子女送回到祖国来上学,为的是不忘中华文化。现在很少有人这么做,但并不表明大家不爱国了,只是方式不同而已,赖先生说他自己的几个子女在加拿大上学,每到假期他会带他们回来,目的是让他们了解国家和家乡的变化。他说,祖国的发展强大,对海外的华侨华人本身有一种凝聚力,但同时应注意华侨新生代的特点,与祖辈父辈比起来,他们对祖籍国对家乡的情感会淡漠得多。他举例说自己回印尼后,跟许多年轻人聊天,当问起他们的家乡时,大多回答是“中国”,而再具体一些,就是“不知道”了。赖先生说这种情况不是靠几句话能改变的,而应该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他说现在印尼政府又准许办中文学校了,他想与在印尼的家人合作去办一所中文学校,如果能办成的话,他想利用在福州这边学校的师资力量。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