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视野
   
 
2003年4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今日视点 >

今日视点


十届政协 新思维

集中民智 形成合力
“外交官是一个迷人的职业”
“做侨的工作需要爱护侨心”

采访新任全国政协委员吴建民前,我查阅了他的简历,从1961开始从事外交工作起,今年64岁的吴大使在中国的外交战线上工作了42年。采访中,吴大使告诉我,他热爱自己的工作,因为——

 


“外交官是一个迷人的职业”

文/本刊记者 张 娟

三月的北京,一个乍暖还寒的日子,我在北京饭店采访了专程回国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新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驻法国大使吴建民。风度翩翩的吴大使温和地向我打招呼,落座后饶有兴趣地盯着记者手中的采访机:“你们用的采访机都这么先进,在国外接受采访时,我还没有看到记者用这么灵巧的机器呢!”

参政议政,我还是个小学生

记者(以下简称记):吴大使,祝贺您成为政协委员,请谈谈您作为新委员的感受。

吴建民(以下简称吴):政治协商是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作为新委员感到很光荣,同时也要很好地履行委员的职责。我现在是处于学习阶段,在看有关政协职能方面的书籍。因为是新委员,我今年没有做提案,想先看一看,见习见习。过去搞外交,是从外面看,现在到了政协里来,我想先要适应这种角色转换,了解政协委员有什么任务、有什么职责、有什么权力。 记:你现在最关注的事情是什么?

吴:当前来讲,我最关注的一个是稳定,二是如何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我觉得我们的政治现在总体来说比起其他国家来是相当稳定的,这点可以从外资大量涌入得到证实,你国家如果不稳定,外资根本不会进来。中国去年吸收外资达到世界的榜首,首次超过了美国。还有一点,我觉得我们的领导层“居安思危”思想很明确,我们是很稳定,但同时要考虑一些不稳定的因素的存在,要采取措施。比如说贫富差距的出现,虽说经济发展,必然会产生一些差距,但差距怎样解决,是人们关注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我热爱我的工作

记:外交官在普通人的眼中是个神秘的职业,更是令人景仰的职业,因为外交官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能不能讲讲您几十年外交生涯中印象最深的事?


吴:外交是有点神秘的色彩,从今后的发展来看,我们要把这神秘的面纱揭开,外交其实是为老百姓服务的。比如在巴黎,中国使馆有责任保护中国公民,外交官很重要的一个职责就是保护中国公民的合法权利。比如曾发生过一些中国过境旅客曾在巴黎戴高乐机场受到法国警察虐待的事情。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第一是中国旅客中确实存在非法移民,有的非法移民在飞机上销毁了所有证件,法国警方感到很伤脑筋;第二是存在语言障碍,难以沟通;第三是的确有一部分法国警察存在歧视亚洲人的现象。为这件事,使馆曾多次与法方交涉,我本人也出面交涉过。很多中国公民因为不了解国际法,不知道如果受到法国警方虐待,他们有权提出见使馆领事部官员,要求领事保护。所以很多时候,他们都不找使馆。其实,只要中国公民提出这样的要求,不论白天黑夜,使馆都会派官员前往探视。 几十年的外交生涯中,我经历的事情很多,难忘的事情也不少,就讲两件吧。

第一件是1999年促成了江泽民主席访问希拉克总统的故乡科雷兹,2000年希拉克总统访问江主席的故乡扬州。我国国家元首与外国元首互访故乡这是头一次,访问取得了巨大成功。 另一件就是去年12月3日上海申博(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成功,我感到非常高兴,因为这是我们国家的大事,民族的大事。世界博览会这种综合性的博览会从1851年举办以来,没有在中国举办过一次,也没有在第三世界国家举办过一次。我们国家各个部门、贸促会、上海市、我国驻外使馆包括我们驻法国使馆,为申博工作都付出了许多努力。

记:据我们了解,您在其中做了许多工作。

吴:我们是做了一些工作,因为国际博览局的总部在巴黎,我们要向他们不断地做说服解释工作,还有与传媒的沟通,这些工作是相当艰巨的。申博时我们的4个竞争对手波兰、墨西哥、韩国、俄罗斯都各具优势,申办过程中的细节与艰难就不必说了。经过努力,12月3日下午3时40分,国际博览局主席诺盖斯郑重宣布:中国上海成为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城市。我们个人的努力在其中都算不了什么,我想每个人都明白:中国正在崛起,上海变化巨大,令人向往,是中国代表团的最大优势。

当天晚上,一家电台电话采访我时,劈头发出这样的提问:“为什么好事全给了中国?奥运会给你们了,世博会也给你们?”

记:您如何回答这种情绪性极强的问题?

吴:我说:“你不能只看这两年,你要看过去的151年,从1851年到现在,过去中国有什么?中国的人口占世界的22%,中国是文明古国,过去什么机会都不给中国,这是不公正的,现在我们有条件来办了,这是对历史上那种不公正的一种纠正!”我的嗓门很大,因为我确实有些激动,因为讲到过去,心里就不是滋味。

记:听说您做得最精彩的是,批评了对方,还能让人家给你鼓掌。

吴:(笑)我觉得是要讲道理,你譬如刚才我讲到的回答电台记者采访的事,我一回到巴黎,好多法国朋友告诉我:我们听到广播了,讲得好,有道理。

我觉得不管哪里的老百姓都是通情达理的,包括我们中国的很多事情,我觉得都要用外国人能懂的语言讲给他听,让他明白,这样才能得到沟通,才能得到理解。我不太喜欢“宣传”这个词,它在国外是个贬义词,我看还是用“沟通”比较好。 记:从您的谈话中,我能感觉到您很热爱外交工作,您能否告诉我们为什么?

吴:这些年来我搞过官方外交,也搞过民间外交;从事过多边外交,也从事过双边外交。要谈当外交官的感受,我可以说,这是一个迷人的职业,它之所以迷人,一是因为同各国杰出人士打交道,二是每天都面对新问题。搞外交接触面广,同各国的优秀分子打交道,全世界搞外交的,都没有本民族的“窝囊废”,你每天都得学习和思考,非常充实。

注重文化外交

记:您很重视文化外交,能谈谈这其中的意义吗?

吴:法国是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在文化问题上同中国有许多相同的观点,如文化多样性。法国的文明虽不及中国悠久,却同样博大精深。法国可以说是西方文明的代表,中国可以说是东方文明的代表,这两大文明之间的交流,一定是互利的。文化交流多了,相互了解加深了,合作就容易了。李岚清曾讲过一句话:文化的交流是思想的交流、感情的交流、心灵的交流,我觉得这讲透了文化交流的意义。

记:能否举个例子?


吴:2001年10月,在巴黎举办了一个“中国出土文物精品展”,展览时间持续了3个月,观众达20多万人。要知道法国人是没有耐心的,但是为了看这个展览,他们在雨天打着伞排队40分钟买票,进去之后还要再排半个小时的队。有一个法国人跟我讲:“你知道我去过几次看这个展览?10次。”这在我们看来都不可思议!另有一位法国观众看完展览对我说:“吴大使,我现在明白了,为什么你们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能搞得这么好,因为你们的改革开放植根于几千年的文明之上。”展览会就是出土文物,没有一句宣传口号,但在人家的理解里,却可以读到这样的内容:看你们中国,几千年前就如此辉煌,文化就达到这么高的造诣,你们现在的发展不是偶然的! 所以我说,文化是最能使两个民族接近的,而且对双方都只有好处。文化的交流是什么?我给了你这个东西我不少,你给了我这个东西你也不少,是一种互相丰富、互相补充、互相提高的过程,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我可以再举一个例子。欧盟委员会的前任主席德洛尔,他有一次跟我谈起台湾问题,问台湾会不会分裂出去,我跟他讲,不会,除掉政治等各方面的原因之外,还有文化的原因。中华文化里,历来维护国家统一的,是我们的英雄;凡是搞分裂的,都是千古所不耻的。我将陆放翁的《示儿》诗翻译给他听,他听了认为非常有道理。所以说文化是个非常好的“武器”,你如果给他讲许多大道理,他会认为你在搞宣传,而一首古诗却可以有如此神奇的“功效”。 记:我们《今日中国》是一本以文化切入方式介绍中国的社会、经济、百姓生活的刊物,您认为我们应该怎样满足法国民众了解中国的要求?

吴:我觉得你们刊物从文化入手是非常正确的。我觉得切忌急功近利,急功近利的做法就是要把东西灌输给别人,有点强加于人,会引起人家的反感。而要像杜甫的诗讲到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从文化入手,先让他们了解一点中国的文化,这样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就会慢慢加深。不要试图一下子去让人家理解你高深的理论,你让他了解你的文化,他就会给你去宣传:文化底蕴这么深厚的民族,他会不重视人权?搞一些人们喜闻乐见的东西,他觉得看了以后,他自己得到丰富,他的灵魂得到升华。所以从文化着手太重要了,这也是我一直想对你们做外宣的朋友们说的。 搞外宣我觉得最重要的一条是看外国人喜欢什么,比如法国人很喜欢中国的《孙子兵法》,我在中国的大学里去讲课,问起同学们是不是看过《孙子兵法》?得到的回答是:对不起,没看过!而在法国的经济学最高学府巴黎高等商业学院,他们的校长告诉我《孙子兵法》是学生的必读书。 从文化入手可介绍的东西很多,譬如说中国的烹饪、中国的建筑、中国的历史、文学、艺术、绘画、哲学、人文地理等。

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要不要介绍给他们?

吴:对,这也是要介绍的,但要实事求是,千万别拔高,对外宣传不讲过头的话,这点非常重要。要讲我们的进步和成就,也讲我们面临什么样的困难,讲话惟有真实才能打动人,才能让人信服。真理过头一步都会成为谬误!

记:能不能告诉读者一点您及家人的情况?

吴:我夫人施燕华也是搞外交的,她原来是中国驻卢森堡的大使,她是学英文的,曾多次为邓小平做过翻译,邓小平会见意大利记者法拉奇那次就是她担任翻译。后来这位记者见到我时说,他“对邓小平很佩服,对施燕华的翻译很满意”。 我到法国去当大使时,她也随着去了,她不去不行。因为法国的习惯,晚餐特别多,女主人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总不能借一个来吧。为了支持我的工作,她只好放弃自己的工作。不过她除了做好大使夫人外,还以女外交家的思维和敏感给了我很多帮助。我们有一个女儿,在上海的一家外资银行工作,由于工作性质的特点,也是国内国外来回跑。

记:听说您很喜欢户外运动,还有一项特殊爱好? 吴:跑步、散步、游泳、打太极拳等我都喜欢,每天都坚持锻炼,你说的“特殊爱好”可能是指我练倒立,这项活动我从年轻时开始,一直坚持到现在,每天练几分钟。我现在血压、血糖、血脂都不高,可能跟我数十年坚持锻炼有关系吧。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