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研究的一支新葩
――访《宋庆龄年谱长编》
主编尚明轩先生
文/本刊记者 刘东平
一部研究宋庆龄的专著、70万字的《宋庆龄年谱长编》,在纪念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诞辰110周年之际问世了。在海内外引起良好反响。
这部专著的主编是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多年从事孙中山、宋庆龄研究的专家尚明轩先生。为更多了解这部新著,记者专程拜访了他。
尚老的寓所在北京方庄,三室一厅的房间整洁明亮。两列书柜,排满着有关孙中山、宋庆龄研究的各种书籍资料,其中他本人编撰著述的就有20余种。
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已愈半个世纪的尚明轩先生,虽已79岁,但精神矍铄,言谈举止中,透着一个学者的严谨和执著,也透着他对毕生研究事业的热爱。
记者: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的这部《宋庆龄年谱长编》(1893-1948)(以下简称《宋谱长编》)是一部什么样的著作?请您为读者做一个概述。
尚明轩(以下简称尚):所谓年谱,是中国传统史学的一种史书体例,始于唐宋,发展于明清,成熟于近代。即用编年方式,对谱主毕生言行活动的方方面面作出记述和研究,编撰而成的著作。年谱之后加“长编”二字。为的是照编年体裁,容纳进重要的第一手资料。既表现谱主曲折丰富的人生历程,提供谱主思想递进的清晰线索,也为研究者免去查索资料的劳顿。
《宋谱长编》详细全面记述宋庆龄的家世、出生、读书求学、恋爱婚姻、品格情操、成长道路、革命活动,以及她在中国近现代历史重大事件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国共两党重要政治人物的关系,在国际事务中的活动,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交往、做出的贡献等等,它注重资料性和学术性的统一,力求以详实的历史文献资料为依据。这部书是宋庆龄研究的新成果,有关部门也对它做出了很高的评价,认为“是一部集权威性、学术性于一体的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工具书”。
记者:以往会有一个错觉,认为年谱只是资料汇编。是不是这样简单?
尚:年谱并非只是史料的堆积,它必须在搜集、整理大量文献资料后有科学的分析,必须有精密的考辨与裁断。一部编的好的年谱的价值,决不亚于一部优秀的传记。近人丁文江等编纂的《梁启超年谱长编》,迄今还没有一本梁启超的传记可以超过这部年谱的价值。
从基础工程着手
记者:那么您为什么要编撰这样一本本书?它与您对宋庆龄的研究有何联系呢?
尚:自上世纪50年代,我开始研究孙中山后,便逐渐关注宋庆龄,这是很自然的事。宋身为孙中山夫人,并肩革命的战友,孙中山最后10年的革命实践和思想和她有着密切联系,更何况,宋庆龄的一生,忠实继承和捍卫孙中山的思想和精神,并不断注入时代发展的新内涵,是一位与时俱进的伟大人物。并且她的品德高尚,为世人所景仰。通过对她的研究和宣传,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推动世界和平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因此,60年代后我开始搜集宋庆龄的资料,但当时还谈不上研究。
记者:对于宋庆龄的全面研究,始于何时,是自她逝世后才进行呢?
尚:是的。记得1979年前后,我曾为孙中山研究中的问题,访问过她两次。谈话中我也请她谈谈自己,她很谦虚地说:我们只谈孙先生,不谈我自己。所以说各种因素,使得宋
庆龄的研究一直到她去世后才正式开始,至今也不过20余年时间。
记者:这些年中,对于宋庆龄的研究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
尚:可以说,时间不长,成绩斐然。国家和地方建立了一些相关研究团体,全国和地方性的学术研讨会也举办了多次,研究宋庆龄的学者队伍在不断扩大;全国出版的宋庆龄研究著作近40部,传记作品七八部,发表的学术论文千余篇,另外还翻译出版了国外一些有关宋庆龄的著述,如美国斯特林·西格雷夫著的《宋家王朝》、埃德加·斯诺著的《复始之旅》《海伦·斯诺谈宋庆龄》等。
记者;据我所知,您的研究成果也颇丰。
尚:我参与其中,做了一些工作。1986年主编并出版了国内第一本《宋庆龄年谱》,30万字,对当时的研究起到了一定作用。1990年,我和唐宝林合作撰写的《宋庆龄传》由北京出版社出版,是全国有影响的宋庆龄传记之一。除此外,还撰写发表了20来篇宋庆龄专题研究的学术论文。
记者:身为这个领域的研究者,您认为宋庆龄的研究尚存在哪些不足呢?
尚:由于起步晚,时间不长,特别是宋庆龄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人物,活动范围很广,我们收集和掌握的材料十分有限,因此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只能说是初步的,还存在不少缺憾。
这些不足归纳起来有几方面:一是研究宋庆龄表面层次多,而深入剖析不够;二是谈宋庆龄生平事迹多,而对她的思想发展脉络研究得不够;三是文章著述中雷同多,而新发掘的第一手资料不够,研究创新不够;四是对宋庆龄生平活动的记述错讹较多,而全面严谨的考订工作还不够。
记者:如何来弥补这些不足,把宋庆龄研究深入下去呢?
尚:对于历史人物的研究,依据就是实实在在的史实资料。因此,资料的搜集、整理和考证,是研究历史人物的基础工程。我感到,必须从基础工程着手,扎扎实实地做出一些事,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一个更为科学和坚实的基础,这也许就是编撰这部年谱长编的初衷吧。
踏破铁鞋的精神
记者:您在编撰这部《宋谱长编》过程中,是否力求比以往的著述有所突破呢?
尚:是的。编写年谱要求搜集勤,排比细,下功夫。我先从挖掘第一手资料入手,这是基础的基础,我从90年代初就开始做了。当时我已意识到,宋庆龄的研究要深入、提高,有所创新,必须要有大量新资料作依据才行。
1992年,我利用去美国访问讲学的机会,住下来潜心搜集资料。在半年里,我跑了档案馆、图书馆,斯坦福大学、伊里诺大学等几所大学,接触了大量相关资料,仅宋子文的档案有40箱,就全部翻阅了一遍。有时在图书馆一蹲就是一天,查阅、复印。
还有不少国民党元老的后裔生活在美国,他们手里保存了一些珍贵史料。当我听说一位国民党元老的后代保存着一封宋庆龄给他祖父的信件,但他不愿把家藏之物外传。我就想方设法与其沟通,联络感情,讲明这对于我们研究工作的重要性,最后“软磨硬泡”,他终于贡献出了那封珍贵信件。
记者:您这么辛苦,真是有“踏破铁鞋”的精神。若从那时算起,您的这部《宋谱长编》,也可算10年磨一书啊。
尚:从那时算确实时间不短了。我从美国得到的直接有关宋庆龄的资料,包括来往函电、文稿、入学表格等,共有130多件,另外还从香港、台湾收集到了一些,这些都是从来没有刊世的资料,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但在美国也留有遗憾,明知有16箱相关档案,却无法看到,因为限定只有宋美龄去世之后,这些档案才能公开。
记者:您掌握的第一手资料,新资料越多,这本“年谱长编”的价值就越高。从这个意义上讲,您的辛苦非常值得。
尚:在国内我也跑了许多地方,上海、北京、南京、武汉、广州等许多宋庆龄曾经活动过的地方我都去了,还有南京的第二历史档案馆、重庆档案馆、海南文昌宋庆龄祖居地等,搜集到了不少新材料。浙江湖州的南浔小镇,很少有人问津,在那里的张静江故居,我发现了宋庆龄为促进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民族统一战线,与何香凝联名致张静江的信,还有陈友仁致张静江的信。此外,还访问了与宋庆龄共同工作和生活过的人,取得他们亲历、亲见、亲闻的一批第一手材料及相关文献。
记者:有了新鲜、详尽的材料,对其进行甄别、考订也是一项非常科学、严谨的工作。
尚:是的。历来编年谱都讲求精密、精审,胡适曾称这是“绣花针儿的本领”。因此,必须倾尽全力,免除失误和疏漏。
《宋谱长编》的考订工作做得是比较认真、细致的,从人名、地点、时间、事件、人物关系等各个方面,对材料加以重新考订,特别是对有疑义的问题。并在按中加以阐释。比如宋蔼龄的“蔼”字,以前各版本图书中,不少写成“霭”字,本书经考证后特加以澄清;再比如,关于宋庆龄的出生地,有上海浦西虹口与浦东川沙两说,经分析后编者认为浦西说更为合理,便在按中注明了两说和编撰者的倾向性意见。
对于宋庆龄和陈友仁的关系,现有的成书及文章均称二人一直是亲密战友。但根据新发现的史料证明,两人自1931年至1938年的7年间,因政见不同而断交,直到1938年陈友仁到香港参加抗日后,两人才重新恢复了来往关系。
作为编撰者,我们本着“真实可信、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于一些有几种说法的事情,都缺乏有力佐证,一时难以下结论的,就采取存疑的方法,把几种说法都列出来,留待后人去研究。
特色与创新
记者:了解了您编撰这部书的设想,为之付出的心血,还想请您谈谈,这部新著在宋庆龄研究的著作当中,具有什么特色和创新呢?
尚:概括起来说,这部书有四个特色。第一,《宋谱长编》收集并整理了大量文献资料,不仅系统整理了公开发表过的资料,还刊布了不少未曾公开的,第一次面世的资料,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解读了某些久悬未央的历史谜团,这是以前相关著述所难以比拟的。同时也填补了宋庆龄研究中的空白。
第二,《宋谱长编》不局限于记叙和考证宋庆龄的生平事迹,还充分反映了她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脉络,并且不局限于她个人所言所行,还把她放到时代的大背景之中,引征方方面面与其相关的事件和人物,从宏观到微观,从背景到前景,从平面到立体,有血有肉地生动全面地展现宋庆龄的全貌。
第三,对史料进行认真的甄别、辨析、考证和存疑,进行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研究分析,尽力从各个方面,从去伪存真中取舍按断,力求真实地反映历史
第四,编纂过程中,十分注意把历史资料与现有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反映出现今研究宋庆龄的现状和水平。
基于以上的特色,这部书兼有资料性和学术性双重意义,具有双重的使用价值,它既是一部深入研究宋庆龄思想和生平的工具书,又是一部重要的参考专著。
记者:谢谢您的谈话,帮助我们了解了《宋谱长编》以及宋庆龄研究概况。同时我们也期待,宋庆龄年谱长编的续编(1949-1981年)早日出版。
尚明轩小传:1924年出生于河南许昌,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系、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兼任宋庆龄基金会理事,北京大学孙中山思想国际研究中心顾问,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顾问,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学会顾问等。
4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尤其是中华民国史和孙中山等人物的研究。主要出版著述有《孙中山传》《廖仲恺传》《何香凝传》《宋庆龄传》《宋庆龄年谱》《孙中山年谱》、《孙中山的历程》、《孙中山及辛亥人物论丛》等20余种,获得过中国图书奖、全国图书金钥匙奖、孙中山研究成果奖等,还先后赴越南、日本、美国、和香港、澳门、台湾讲学访问,尚明轩已入选《中国当代历史学学者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家大辞典》(英文版)、美国《世界名人录》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