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巍小传:20世纪60年代出生于云南昆明,1983年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语系毕业后,先后在中国外交部和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工作。1991年赴美国耶鲁大学留学,1995年获该大学国际关系学硕士学位。
1996年在美国帕维公司任亚洲市场开发部经理。后担任美国普泽环球公司亚洲业务主任,参与撰写为江泽民主席1997年访美准备的宣传建议书,以及同年为国家环保局参加京都全球气候升温峰会提出的宣传建议书。现在美国“二十一战略”公关公司任中国事务主任,参与了江泽民主席在纽约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期间有关活动的公关策划等。发表了《通往美国舆论界的桥梁:美国“传播顾问”业浅析》、《谈开辟商业渠道加强对美宣传》等多篇国际公关专业论文。
车巍:为中国公关
文/ 樊 文
和车巍第一次接触,是我们一道陪同韩国前总统金大中的顾问陶慕廉到国际著名记者爱泼斯坦家做客。两位老人是50多年前在美国远东民主政策委员会共事的老朋友,旧友重逢,温故说新,大家谈得很开心。以后我们几度过往,他给我的感觉不像久沐欧风美雨的人,倒像是一位温文尔雅的儒者,透着倾盖如故的亲和。这,也许正是为东西方沟通和融合的公关人所必需的气质和底蕴吧。
上世纪90年代初,车巍赴美留学,获硕士学位后,正式进入美国职业公关界。他凭借在外交、商务领域的丰富阅历,对异邦文化的深层感悟,充分施展公关才华,为中国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做了许多成功的运筹策划和公关项目。如今,他已成为中美关系交往领域内颇为活跃的公关人物。
成功策划江主席访美午餐会
2000年9月,国家主席江泽民赴美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其中日程之一是在他下榻的华尔道夫大饭店举办一个午餐会。车巍所在的21世纪战略集团争取到了为午餐会进行公关事项的机会。不仅集团总裁等高层人物出面,作为公司中国业务主管的车巍,也认真参与了策划活动。
江主席出席千年首脑会议,向世界昭示对新世纪的瞻望与分析,中国政府面对新机遇与挑战的姿态及行动走向,这本身具有非常意义。然而借助午餐会的场合,借助美国的讲坛,为推进中国和多边及中美双边关系做出表态和努力,这是更为巧妙和有益的工作。
当中国外交部的先遣班子到达美国后,车巍与集团有关人员随即与之会面,共同商议如何组织好午餐会和如何动用美国媒体进行报道的事宜。
特别是对媒体的报道,车巍事先进行了周密策划。比如为午餐会要达到的目的事前定下基调,精心选择合适的媒体和适宜的报道方式,同时还为防备与中国对立的方面发出一些不谐之声,做了多手准备。
午餐会举办得很成功,一些重要人物到场。基辛格致辞,江主席也发表了友好讲话,其中讲到中国人民历来信奉“和为贵”的传统思想,巧妙地回应了国际上有人称“中国富强起来就会对亚洲乃至世界构成威胁”的论调,引得许多美国媒体的关注和大量报道。
这次成功的公关让车巍大受鼓舞,他说:“能运用有效公关手段,直接为促进中美及各国友好关系发挥积极作用,我非常高兴。”身在美国,能为自己的祖国多做些事情,也是车巍的赤子心愿。
把电话打到戈尔的贴身秘书处
对发达国家市场运作体制与规则的深入理解和对中国国情、特色的熟悉,并十分关注两者恰如其分的借鉴融合,真正了解中国现在需要什么,西方体制规则的哪些精髓适合为我所用,是车巍的着眼点和其公关筹划总能高人一筹的因由。
2002年,中国一个国家部委和联合国共同举办“国际城市信息化”高级论坛。这本是一个专业性论坛,但车巍及所在公关集团在获悉这一信息后,即与承办方上海市联络,表示完全可以通过有效公关,借论坛机遇展示上海和中国的形象,随之争取到介入论坛的组织策划。
他们了解到关于城市信息化议题是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提出来的,戈本人对此很有兴趣且有独到见解,于是通过各种关系积极运作,邀请其出席会议。最后,把电话直接打到了戈尔的贴身秘书处。在得到戈尔同意出席论坛后,他们又通过活动,使瑞典前首相卡尔·毕尔德等世界有影响的人物接受会议邀请。这些曾是政坛重量级人物的到会,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大大提升了论坛的档次。
继上海城市信息论坛举办之后,上海有关方面又派人到美国,与联合国有关方面继续商洽举办论坛之事,同时进行交流招商事务。车巍很高兴地继续为他们做活动策划公关。
他建议上海方面在美搞一个推介会,介绍上海信息化发展状况。邀请美国一些主流渠道的团体参会,而不仅仅是华人团体。至于推介会的地点,车巍建议一定要安排在华尔道夫,这个相当于美国国宾馆的地方。
在车巍看来,中国近年在美国举办的各种交流活动十分频繁,但有关消息大多刊登在华人报刊上,影响不了美国的主流媒体。也难以达到向美国主流社会介绍中国的目的。因此他想在这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车巍对上海方面陈述个人见解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9·11”事件以后,为支持纽约,特别把会议从瑞士达沃斯搬到了纽约开,会场就设在华尔道夫;每年的联合国年会也在这里举行,华尔道夫是各国元首下榻之地。因此这个地点的选择很重要,也很有讲究。如果会议在唐人街开,一般会有华文的报刊报道,而选择华尔道夫作为会场,虽然会多花一点钱,但效果和影响绝对不一样,会吸引美国主流媒体的到来。后来,推介会及其各种活动在华尔道夫举办,果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上海方面非常满意。
在上海树一块电子大屏幕
城市信息论坛的合作,使车巍与上海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和信誉。当上海方面准备继续拓展会展业务时,再次邀请车巍和他所在的二十一世纪集团做战略咨询顾问,参与整体规划。
车巍在他的策划书中写道:中国要起飞,就应在世界范围树一些城市品牌。上海的条件很成熟,许多现代公关概念可以在这里实践。他认为上海这座城市,可策划定位在世界经济金融中心之一的高位。因为世界500强中大部分企业已在这里落脚开户,如通用、爱立信等世界知名大公司,上海应利用这一优势,把自己宣传出去。这不单对上海,对整个中国都非常有益。
美国的纳斯达克在纽约42街时代广场上立了一个电子大屏幕,每天股市行情的变化情况,在大屏幕上一目了然。几乎世界各大媒体都有新闻记者每天蹲守在那里,等待最新金融信息的发布。大屏幕,几乎成为美国金融业的一个象征性标志。纽约作为世界的金融中心,与这块电子大屏幕的成功运用有着很大关系。
时代广场的大屏幕给车巍以启发和灵感,他向上海有关方面提出建议:也在上海设立一个电子大屏幕,把沪、深、港、台乃至东京、澳大利亚的股票指数都显示在上面。大屏幕一树,镁光灯就会跟着来,记者也会到这里等新闻,这样,亚洲的金融股市行情,就会天天从这块大屏幕飞往世界各地,各国的媒体也就会采用来自上海的金融报道。上海就有了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金融中心的一个标志品牌。这样的资金投入是值得的。
从细微变动中,敏锐捕捉公关商机
2002年伊始,彭博就任纽约第108届市长,这样的行政首脑更迭在美国并不算新鲜。而车巍闻知信息后反应却不一般,他立即向国内发出了一份建议书。
建议书中列述:彭博对华一贯友善,主持公司期间积极开拓对华业务,身为霍普金斯大学董事长时,十分重视与南京大学的交流合作。刚就职市长即几次在公开场合向中国示好,与其前任亲台湾疏大陆的态度迥异。上任后还任用了几位华裔官员,如就业厅长吴贝贝等,更易于促使他亲近大陆和关注纽约华人社区。
车巍还说:新市长履新的一两年内,往往是各项大政方针定调和落实的关键期,因此是修复和推动中国与纽约城市间关系发展不可多得的良机。中国方面应趁此积极推动高层互访,不拘一格宣示友善;选择和促成国内著名企业到纽约挂牌上市、设立投资分公司;与纽约市政府各部门特别是经贸部门展开广泛交流合作,互派官员,设立代表处。
2002年初春,中国著名企业海尔集团在美国纽约买了一幢颇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大楼,作为公司驻美国的总部。“海尔”把开业剪彩的宣传委托给了一家美国公司。这家公司把各方面的具体事务做得很到位,设计了漂亮的邀请函,请了乐队,买来最好的香槟,整个场面井然有序……但置身于剪彩仪式现场的车巍,却不免有些遗憾,他说,这个好题材,不仅是经济活动,若能在增进中美关系的层面上加以开掘,赋予它更深的内涵就好了。
他分析说:过去美国社会和舆论常有对美中经贸往来失衡的指责,认为美国资金流向中国,厂子设在劳动力便宜的中国,影响美国的就业……海尔在美国设厂,招聘美国的员工,说明中国加入WTO以后,中美经贸往来、资金流动更是双向的了。
海尔集团是在“9·11”事件后进入纽约的,这对于美国重振纽约,无形中是一种支持和承诺。此时的这一举动很有亲和力,如果邀请美国的重头人物,他们也会捧场。如果一邀请到场,就会引起美国的主流媒体的关注,新闻也就自然来了。这对海尔品牌在美国的宣传,也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听了车巍的观点和谋略,不觉让人感叹!他的经历和学识,决定了他的着眼点要高于一般商务公关。他仍在努力实践着,把普通的经济商务公关活动提升到更高层次,从一些细微变动中,敏锐把握公关商机,并向深层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