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北京东京论坛探讨媒体作为:尊重差异 传播友好


2015-10-25 09:02:12     作者:    字号: T|T    来源: 中国网

10月24日,第十一届“北京—东京论坛”举行媒体与文化圆桌会议,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在会上发言。中国网 陈博渊摄

中国网北京10月25日讯(记者 戚易斌)10月24日,第十一届“北京—东京论坛”举行了媒体与文化圆桌会议,与会代表和嘉宾围绕“创造积极舆论环境,推动多元文化交流”这一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代表们认为,中日两国媒体应加大对两国民间交流和文化交往的关注力度,传播事实,消除误解,发挥搭建中日交流之桥的积极作用。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原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赵启正在发言时表示,不仅要看到媒体对中日两国民意的影响,也要看到两国的精英人士和智囊团体对媒体产生的影响。如何发挥这部分人群的影响力,使媒体对中日关系的报道更加准确和客观,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他进一步指出,社会科学家、精英人士、智囊团体的研究成果,不应仅仅满足于学术发表,而是应该与两国政府和民众发生互动,从而扩大影响力,而这也对这些学术作品的通俗性和实用性提出了要求。

日本放送协会解说委员加藤青延指出,日本民众了解中国的主要渠道还是通过媒体,八成以上的日本国民通过电视、报纸获得中日关系的信息。而中日舆论调查显示,几乎是同一比例的日本国民对中国持有负面印象,日本媒体在其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需要引起思考。

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表示,中日两国媒体对中日关系政治层面的报道最为重视,尤其是对于中日关系中的领土问题和历史问题都给予了极大关注。从现状来看,中国媒体的报道普遍是比较可观的,报道的内容也比较多元,对两国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各有侧重。而日方在报道中国时,传播的负面信息多一些。

王晓辉指出,媒体首先要坚持客观公正的立场,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待两国关系。同时,媒体也要优化对对外传播资源和文化交流资源的选择,特别是要吸收年轻一代的声音,将更多的精力投入传播友好、解释差异上面。只有这样,中日关系才能有更广阔的未来。

其他与会代表也指出,中日文化是比较接近的,但也有很大差别。为了正确地理解对方表达的真意,不能忽视中日文化的差异,同时还要尊重对方的传统,以及为对方保留足够的尊严。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重视媒体在中日关系上承担的重要责任。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需要克服文化的障碍,建立密切的联络关系,增加相互沟通的渠道,成为中日交流中可靠的桥梁。

除本场会议,“北京—东京论坛”当天还同时就双边政治与外交、经贸、安全、环保和旅游等重要议题举行了圆桌会议。各场会议的代表坦诚交流、碰撞智慧,真正做到了求同存异,畅所欲言,为两国关系的改善与发展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北京—东京论坛”自2005年以来已举办十届,是目前中日间高层次的公共交流平台之一。本届论坛由中国外文局与日本言论NPO共同举办,来自中日两国社会各界的500多位嘉宾和代表齐聚北京,为推动两国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凝聚共识。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重要声明

我社从未在地方上设立诸如记者站、工作站、联络站、事业部、文化公司之类的机构,特此声明。《今日中国》杂志社

更多>> 深度报道

“大众创业、 ...

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为何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到如此高的高度来阐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何驱动中国经济向前发展呢?

科技创新 撬动...

当前,中国经济从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高速增长,步入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这不仅意味着经济增速的放缓,更意味着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形势所迫。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