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社科院专家:安倍缺席阅兵错失与中国和解良机


2015-10-10 13:29:32     作者:    字号: T|T    来源: 中国青年报

9月3日将在北京举行的盛大阅兵式是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重头戏。至今已有30位外国领导人确认出席阅兵式,二战战败国日本的现任首相安倍晋三几经考虑之后,最终放弃了9月3日前后的访华计划。更遗憾的是,在失去了可能成为世界瞩目的第二主角的机会背后,安倍放弃了与中国实现历史和解的良机。

安倍取消访华计划原因种种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在24日的记者会见中表示,“安倍首相没有在9月3日前后访问中国的计划”,给出的理由是内政原因。安倍在8月24 日的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上说自己之所以决定不去北京,是因为安全保障法案在国会参议院的审议陷入了僵局。安保法案一旦通过就意味着日本可以走出国门行使集体自卫权,导致和平宪法名存实亡,这是安倍从政以来的重要政治使命。目前,安保法案的审议的确如安倍所说陷入了僵局,不仅遭到了在野党的反对,也遭到了许多日本国民的强烈抵制。日本的反战团体把安保法案称作战争法案,包括宪法学者、政治学者、社会名人、学生团体、普通市民等各界人士近来频繁走上街头,通过在国会议事堂前进行抗议、甚至包围首相官邸的方式,抵制安保法案的通过。根据日本媒体近期所作的舆论调查结果显示,安倍政权的内阁支持率也在法案审议期间下跌至接近30%的执政危机警戒线。在种种压力下,安倍不得不将本应在6月22日结束的国会会期延长至9月27日,以确保法案通过万无一失。

内政原因其实是个借口,只能说是安倍给自己找了个舒服的台阶下。另有分析认为,执政党自民党内部的反对意见最终影响了安倍的决定。“我们坚决反对首相前往北京,因为作为战败国的首相出席战胜国的纪念活动有损日本的尊严,也对不起300多万牺牲的英灵。”这是自民党内部人士写给安倍的一份请愿书上的内容。而且今年9月,安倍还要参加自民党总裁的连任竞选。为保住这一部分人的选票,安倍不得不慎重考虑他们的意见。

此外,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主要首脑没有出席中国阅兵式,也给了美国的忠实盟友安倍一个不去的理由。

但以上这些也不是安倍取消访华计划的主要原因。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赵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安倍个人的因素——根深蒂固的错误历史观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错误历史观令安倍错失与中国和解良机

安倍在8月14日发表了他酝酿已久的二战结束70周年谈话。谈话中说道,“我国对在那场战争中的行为多次表示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这些历代内阁的立场今后也将是坚定不移的”。安倍在谈话中虽然加入了“殖民统治”“侵略”“反省”“歉意”4个关键词,但并非是用自己的语言来谢罪,显然缺乏诚意。

而谈话中的另一句“我们不能让与战争毫无关系的子孙后代担负起继续道歉的宿命”,也清楚地表明了安倍急于卸下历史包袱的迫切心态。日本共同社副评论委员长森保裕撰文指出,这一句话不应该出自日本首相之口。安倍可以自己不道歉,但不能堵住国民的道歉之口。森保裕认为安倍错误的历史观导致了日本与中韩关系的恶化。

在24日的参议院答辩中,安倍在被问到“日本对中国、对亚太地区发动的战争是否是侵略战争”时,安倍回答说:“21世纪构想恳谈会的报告已经指出,我想后代人会认为这场战争是侵略战争。”但是对于日本当年做了哪些侵略行为?安倍表示,“这应该交给历史学家去讨论。”

可见,安倍根深蒂固的错误历史观已经很难扭转,取消访华计划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那么,安倍为什么又要违心地计划来华参加抗战庆祝活动呢?

据赵刚分析,安倍起初盘算着在阅兵式结束后访华,然后最好再能参加一场中日韩首脑会谈,把此次中国行变成施展自己外交手腕的舞台,在国际和国内都获得加分。中国方面已经给了安倍最大的诚意,但也绝不会陪着安倍打这张外交牌。盘算既然无法得逞,安倍到了中国也是得不偿失,所以理所当然地找个内政理由当作台阶下。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明8月25日在抗战纪念活动第六场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再次重申,“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不针对特定国家,不针对今天的日本,更不针对广大的日本人民。与当前中日关系没有直接关联”,“中国政府举办‘9·3’纪念活动,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张明当天还发布消息称,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将出席9月3日的纪念活动。

赵刚表示,安倍此次不来中国出席抗战纪念活动,错失了一次向中国人民表达歉意、端正其历史观的重要机会。本来,安倍在战后70周年谈话中,虽然只是引用了历届内阁的立场间接表明了道歉之意,但与安倍此前强硬否认侵略历史相比已经是很大的进步。如果安倍能够再进一步来到中国参加纪念活动,那么将是促成中日走向和解的良好时机。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重要声明

我社从未在地方上设立诸如记者站、工作站、联络站、事业部、文化公司之类的机构,特此声明。《今日中国》杂志社

更多>> 深度报道

“大众创业、 ...

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为何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到如此高的高度来阐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何驱动中国经济向前发展呢?

科技创新 撬动...

当前,中国经济从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高速增长,步入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这不仅意味着经济增速的放缓,更意味着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形势所迫。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