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李若愚:中日关系改善,期待在民间


2015-10-10 13:26:48     作者:    字号: T|T    来源: 中国网

李若愚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近年来,由于日本在钓鱼岛和历史问题上的一些不当言行,中日关系经历了一段困难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自民党总务会长二阶俊博率领一个规模达到3000人的“日中观光文化交流团”来访,自然引起了各方对中日关系的关注。作为回应,习近平主席在5月23日亲临中日友好交流大会,并发表了关于中日关系的重要讲话,为中日两国关系未来的发展指明了大方向。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以及世界各国都将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一些别用心的日本媒体却趁机将此解读为中国“反日”情绪高涨,将近年来中日关系中出现在的问题归结于中方。习近平主席在中日友好大会上的讲话则向日本民众传达了中方对中日友好的期许,因而有着激浊扬清的重要意义。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国高度重视发展中日关系,尽管中日关系历经风雨,但中方这一基本方针始终没有改变,今后也不会改变。我们愿同日方一道,在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基础上,推进两国睦邻友好合作。”从中方对中日关系的态度来看,到底是谁在阻碍着中日两国关系发展已经一目了然。

日本的一小撮人在中国问题上之所以小动作不断,一方面是出于国内右翼势力跃进的需要,另一方面恐怕也是对中国人民在涉日问题上的态度认识不足。2013年9月起中国赴日人数持续打破单月的最高记录,而到了2014年更创下241万人次访日的新高。根据日本观光局公布的数字,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游客累计访日达到92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了93.2%。随着中国赴日游客激增,甚至还产生了“中国游客抢购日本马桶盖”的现象。这很容易让人产生出一种错觉,即中国人民已经忘记了日本右翼分子这些年的错误言行。

这种现象的产生实际上涉及到了中国人民对日本的认识问题。而习近平主席的讲话恰恰可以解释这种现象,那就是中国人民在认识日本问题时所采用的是“两分法”。尽管在日本所发动的侵华战争中蒙受了巨大苦难,但中国人民却没有让苦难蒙住眼睛,而是清醒地认识到广大日本人民并不等同于极少数军国主义者。因此习近平主席才会在讲话中再次重申:“日本人民也是那场战争的受害者。”由此,中国人民在认识日本问题的现状时,也会很自然地将普通日本国民和日本右翼分子区分开来。中国人民赴日旅游、购物是出于对珍视日本人民友谊的珍视,而绝非忘却了历史,更不代表对日本右翼分子言行的默许。

关于中日两国关系的未来,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强调:“中日友好的根基在民间,中日关系前途掌握在两国人民手里。”而为了建设面向未来的中日关系,习近平主席语重心长地指出:“两国青年坚定友好信念,积极采取行动,不断播撒友谊的种子,让中日友好长成大树、长成茂密的森林。”习近平主席对青年朋友的期许,让人联想到1984年9月来华的日本青年访华团,巧合的是当时访华团的规模也是3000人。当时访华团的成员很多早已成为日本各界的骨干,为两国友好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习主席再次强调青年在中日关系中的作用,我想也是有着深意的。

当然,中日友好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正确认识历史问题。在正确认识历史的基础上,促进中日关系的和平发展必将是两国人民之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曾说:“日本侵略了中国,所以,未来的中日应该和平、友好下去。否则,日本的未来是不幸的。所以,我希望中日两国年轻人更好地交流、合作。而我已经老了,所以我出不了太大的力气了。”大江先生虽然已经体弱多病,但这也预示着青年一代到了应该勇挑重担之时。从1984年的三千日本青年访华团到今天的“日中观光文化交流团”,历史所赋予的责任已经传到了新一代的肩上。那些为了眼前的利益,耍弄小手段而最终损害了两国关系的人不仅辜负了前辈的嘱托,也辜负了历史所赋予的使命。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重要声明

我社从未在地方上设立诸如记者站、工作站、联络站、事业部、文化公司之类的机构,特此声明。《今日中国》杂志社

更多>> 深度报道

“大众创业、 ...

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为何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到如此高的高度来阐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何驱动中国经济向前发展呢?

科技创新 撬动...

当前,中国经济从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高速增长,步入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这不仅意味着经济增速的放缓,更意味着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形势所迫。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