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中国取得最后胜利


2015-08-14 16:28:18     作者: 本刊记者 矫枫 刘橙子 李五洲    字号: T|T    来源:

当日军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时,中国军民从没放弃抵抗,一天天消耗着日本的军力。到1944年,日军已经明显处于守势。这一年,中国军队收复了日军占领的腾冲县城,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

腾冲光复

云南腾冲原本是中国大后方,从这里连接缅甸的滇缅公路,是东部沿海失守后中国与国际社会之间惟一的救援物资通道。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南下进攻东南亚。为了策应英军在东南亚的战事,同时也为了保护滇缅通道,中国抽调最精锐部队组建了中国远征军赴缅甸和印度作战。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多,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有力支援了盟军在中、印、缅战场的对日作战,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运输线,提高了中国正面战场的正能量,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

为切断中国对外通道,日军在占领缅甸后又沿滇缅公路进入云南,企图进据昆明,包括腾冲在内的滇西地区沦陷。中国军队坚持数年,顽强抵抗,阻敌不得前进半步。至1944年春夏,中国军队对日军发起反攻,于9月14日光复边城腾冲。

“腾冲县城是西南丝绸之路的要道,区域经济发达,有着‘高黎贡山外的小上海’美誉。而到9月14日光复时,整个县城内一片废墟,没有一间完整的房屋。”腾冲国殇墓园管理所所长、滇西抗战纪念馆馆长杨素红介绍说,为了纪念攻城战役中牺牲的中国军人,1944年11月修建了国殇墓园。“这里安葬着3346位光复腾冲县城时牺牲的中国军人,还有6000多人牺牲在怒江到腾冲的途中。”

芷江洽降

1945年8月21日,侵华日军中国派遣军最高司令官冈村宁次的代表今井武夫一行,飞赴湖南芷江洽降。芷江机场当时是远东第二大军用机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重要的军事基地,也是战争结束时保存比较完好的机场。

那天上午11时左右,今井武夫乘坐带有投降标记的降机飞到芷江上空。“芷江机场上挤满了人,喧嚣声此起彼伏,看着降机先低飞以示敬意,然后徐徐降落。”亲历现场的前美国新闻处记者,后来成为本刊副总编辑的张彦说道。

“这片地区叫七里桥,日本洽降代表下了飞机坐着降车来的就是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的馆长吴建宏指着眼前的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坊、受降堂和受降纪念馆说道。

白色的受降纪念坊,四柱三门,是根据一张1947年纪念坊落成的老照片于2000年重修而成。”吴建宏指着一张略微泛黄的黑白老照片说道,“这座纪念坊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历史见证。”

受降堂在纪念坊的一侧,是一栋由战时营房改造成的黑色西式平房。平房内的会场地方不大,但一切摆设都井然有序。墙上正中悬挂着孙中山像,墙对面挂着中、美、英、苏四国国旗。

8月21日下午4时,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萧毅肃、副参谋长冷欣和美国代表柏德诺将军入座上排主座,日本军方代表今井武夫、桥岛芳雄、前川国雄及译员木村辰男四人在会场外待命,经萧毅肃将军示意允许后,以今井武夫为首的日本投降代表脱帽进入会场,立正、鞠躬再在面对主座的下排位置坐下。会场两旁分别是有关官员和中外记者的座位。“当时会场里面挤满了人,没有座位的人就挤在门口站着。”张彦回忆道。

典礼中,今井武夫遵照命令交出了日军陆海空军在华的战斗序列、兵力位置、以及指挥区分系统表册等文件,呈上日军兵力概要图,同时确定受降南京的时间表和全国16个受降区分别接受日军投降等事宜。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从事了二十多年讲解工作的副馆长杨宇指着受降纪念馆墙上的照片说道,“日本降使一行,在芷江停留了3天52小时,办理了128万侵华日军无条件投降的具体条款。芷江洽降,不仅仅代表着日本向中国军民投降、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还意味着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同盟国的胜利告终。”

时隔多年之后,今井武夫在其回忆录中提到:“降使一行,沉痛的陷于伤感之中,内心中充满了绝望孤寂感和不安的心情,作为战败国使节,我们等于拷着双手来中国投降。”

南京受降

在南京城东有一座西洋风格的大礼堂,礼堂门口有一块刻有“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旧址”的石碑,高大的立柱上挂着“侵华日军(中国战区)投降签字仪式旧址”牌匾。而根据历史照片,大礼堂正门上方塔楼正镶嵌着巨大的红色“V”字,以示胜利之意。70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这里举行。

走进大厅,屏风背后是按照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真实场景按照1:1复原的,人物位置也和当初差不多。在复原场景里,小林正躬身将冈村宁次签字后的降书双手呈至何应钦。其中,中方代表为5人,除了何应钦,还有陆军第三战区司令顾祝同、陆军参谋长萧毅肃、海军总司令陈绍宽、空军第1路军司令张廷孟。日方代表有7人,除了冈村宁次,还有参谋长小林浅三郎、副参谋长今井武夫、中国派遣军舰队司令长官福田良三等。

解说员指着日军人像说,当时整个受降仪式大约为20分钟。1945年9月9日当天早上8点58分,中方代表进场入座,之后是日方代表入场,鞠躬后入座,其中日方主要代表被要求剃光头,表示尊重。“按照事先约定,日方7人中只有冈村一人可以将帽子放在桌上,其他人只能将帽子放到自己的右膝盖上,用手拿着,帽檐向着自己,而中方所有代表均将帽子放在桌子上。”

何应钦看完日方代表的证明文件,将中、日文各一份的日本投降书,由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萧毅肃交予冈村宁次。冈村肃立,双手捧接,低头展阅,然后在投降书上签字。“因为是无条件投降,所以用不着谈判程序,日军只能无条件签字。” 解说员说。

“那天共有400多人出席了受降仪式。受降席的右侧为中国和盟国高级军官的观礼席,盟军将领有美军麦克鲁中将、柏德勒少将,英军海斯中将等。左侧为一般官员观礼席和记者席,楼上也有记者席。” 解说员说。

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结束后,中国军队在全国15个受降区以及1个越南受降区分别接受日军投降等事宜,设置了100处缴械点,并指定了受降主官。其中,中国战区台湾省对日受降典礼于1945年10月25日上午在台北市公会堂隆重举行,出席仪式的有陈仪等高级军政人员、盟军代表顾德里上校、柏克上校、和礼上校等,以及台湾人民代表、新闻记者、来宾等共约180余人。日方代表则有日本台湾总督兼日军第十方面军司令官安藤利吉等5人。受降典礼结束,陈仪代表中国政府通过广播电台宣布:从即日起台湾和澎湖列岛正式重新归入中国版图,该区一切土地、国民、政事皆归于中国主权之下。日本在台湾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从此结束了。

根据今年6月由南京出版社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共同整理的《中国战区受降档案》对外公布档案显示,当时中国战区16个受降区总共接收了128万余日军投降。《中国战区受降档案》于8月出版发行,为体现档案原真性,所有档案都采用原版影印的方式结集出版。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重要声明

我社从未在地方上设立诸如记者站、工作站、联络站、事业部、文化公司之类的机构,特此声明。《今日中国》杂志社

更多>> 深度报道

“大众创业、 ...

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为何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到如此高的高度来阐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何驱动中国经济向前发展呢?

科技创新 撬动...

当前,中国经济从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高速增长,步入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这不仅意味着经济增速的放缓,更意味着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形势所迫。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