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牧区教育的“理塘实践”


2015-08-10 09:46:13     作者: 文图/叶强平 张黎萍    字号: T|T    来源:

理塘县位于甘孜州西南部,幅员面积1.43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达4300米。每平方公里不足4人的人口分散程度,让地广人稀在这里有了足够的解释。农牧民群众居住高度分散、各乡村语言互不相通,成为牧区教育的最大难点。为从根本上解决农牧民子女上学难、上好学的问题,理塘县积极整合教育资源,探索走集中办学并实施双语教学等路子,取得了良好的实效。

让放牧少年走进明亮教室

取消了帐篷小学、马背小学后,如何满足农牧民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需要,成为了理塘县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2001年,寄宿制教育在理塘县逐步推行。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这种集中投入、集中建设、集中师资、集中生源、集中管理的办学方式,使理塘县各个学校的办学条件、教育质量,教师积极性和学生入学积极性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生源入学要求,虽然年财政收入不过4000多万元,虽然少数民族贫困县帽子还没有摘掉,理塘县县委、县政府还是想方设法筹措了上亿元资金,新建了理塘县第三完全小学(简称“三完小”)。

2012年秋季,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占地面积七万平方米,标准运动场、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公寓、学生活动室等设置一应俱全的“三完小”矗立在理塘人民面前。新学期来临,来自23个边远牧区1000多名农牧民孩子入学三完小。

然而,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那么一帆风顺。由于受游牧生活影响,新生们普遍存在卫生习惯差、行为习惯差、文明素养差的问题。面对如此情况,学校及时作出安排,在全体学生中开展阶段性、大规模的学前教育。

“刚开学时,由于学生乱跑乱动,吃一顿饭要花两个小时,现在半个小时就可以吃完。” 管理教师罗春花说。

是的,现在床上被盖叠成了“豆腐块”,盆子摆放整齐,连洗脸帕都是三线一竖……通过一年来的实践,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整理内务,而且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主动打扫走廊、宿舍周边及学校操场的卫生。家长们偶尔来学校探望孩子,看见子女在学校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还学会了讲卫生、爱劳动、关心帮助他人,都纷纷竖起大拇指表示称赞。

从帐篷里居住的牧家孩子,到学校里寄宿的文明学生,广大藏区特别是牧区下一代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正在产生着划时代的变化,现代文明理念、先进科学技术,犹如涓涓细流润泽着雪域高原的千山万水。如今,理塘县第三完全小学共有来自24个边远牧区的1641名学生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带来的实惠。

让“留守儿童”心中有爱

洛绒达瓦是第三完全小学二年级三班的学生,他的家在离学校几十公里的边远牧区,读书期间很难回家,父母也只能在到县城采购生活用品时来探望他,洛绒达瓦成了学校的“留守儿童”。

像洛绒达瓦这样情况在三完小并不是个例,学校了解情况后,召开全校教师大会,一致同意在完成教职工与农牧户结对认亲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了学校行政班子与“留守儿童”结对认亲、教师与学生寝室结对,让每名学生都有“爱心爸爸”和“爱心妈妈”。

洛珠与洛绒达瓦结成了帮扶对子,成为洛绒达瓦的“爱心妈妈”,从这以后她不仅是洛绒达瓦学习上的老师,也是他生活上的“妈妈”。理塘县属高海拔地区,气候十分寒冷。见洛绒达瓦穿着单薄,洛珠专门为他购买了衣服、鞋袜以及书包和学习用具。只要能抽出时间,洛珠总是将洛绒达瓦接到自己家中渡周末,洛绒达瓦俨然成为了洛珠家庭中的一员。

洛珠老师只是学校众多“爱心爸爸”、“爱心妈妈”的代表,走进学生宿舍楼,每一间学生宿舍门上都张贴着一张照片,是该宿舍的学生和“爱心妈妈”或“爱心爸爸”的合影,上面还清晰地打印着“爱心妈妈”或“爱心爸爸”的电话号码,方便学生家长联系。

校长达瓦扎西说:“这种做法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还积极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处事。”

今年虫草季节,三完小校没有一名学生流失,凡进校的学生也没有一个因任何理由转学和辍学,因为“结队认亲”,学校早已成为牧区孩子们恋恋不舍的家园,学校老师们也成为了孩子们信任信赖的“爸爸妈妈”。

六一儿童节,学生扎西的父亲来和孩子一起过节。“我看见老师们正在帮孩子们搞个人卫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真的非常感谢。我把孩子放在学校很放心。希望老师今后更加严格的要求他们。”

“由于学生在校时间多,在家时间少,现在我们也加大了对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的亲情教育。爱家庭、爱家乡是我们培养娃娃树立爱国主义情怀的最好抓手。”校长达瓦扎西说。

让优势教育资源惠及牧区

在理塘,拉波话、下坝话,甚至隔几座山,过几个牧场,藏话都完全不同。语言不通成为了当地人学习、生活中最大的障碍。理塘第三完全小学在教学中同样要面临这一难关。

为了尽快普及普通话,学校语文教研组率先行动,组织教师编纂《每日一语》手册,在全校一至三年级积极开展“每日一语”普通话、康巴语推广活动。每位科任教师在上课前教学生一句日常用语,同时要求学生必须用普通话与教师交流。在“每日一语”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能把所学到的语句融汇起来,够成一篇篇优美的文章,学校又开展了“每周一文”活动,要求四至六年级的学生每周写一篇文章参加评比。评比小组从每个年级中选出两篇优秀文章进行奖励。“每日一语”、“每周一文”活动的开展,使双语教学的成果正逐步显现,现在孩子和父母上街,孩子成了藏汉语翻译,这让从未走出高原,从未离开过牦牛的牧民看到了外面世界的另一片天。

除了双语教学,现代化教学设备也使牧区的孩子们了解了许多“山”外面的信息和知识。会动的羚羊、唱歌的鸟儿……电子白板把原本抽象的东西变得直观,学生不但加深了理解,也在快乐中吸收知识。

目前,学校配备有多媒体演播系统36套,语音室、网络教室各一间,校园广播系统和舞蹈系统各一套。数字化校园(监控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学校网站正式开通,学校信息化建设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通过集中办学模式,理塘县很好地解决了牧区教育这道难题。“三完小是向全州和全省体现了理塘民族教育发展成就,展现了牧区集中办学优势、规模办学成绩的窗口,是理塘打造全省牧区集中规模办学第一示范县的窗口!”理塘县委副书记曾维勇说。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重要声明

我社从未在地方上设立诸如记者站、工作站、联络站、事业部、文化公司之类的机构,特此声明。《今日中国》杂志社

更多>> 深度报道

“大众创业、 ...

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为何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到如此高的高度来阐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何驱动中国经济向前发展呢?

科技创新 撬动...

当前,中国经济从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高速增长,步入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这不仅意味着经济增速的放缓,更意味着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形势所迫。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