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俞敏洪:非常看好中国教育公平的未来


2015-03-11 13:48:19     作者: 文/本刊记者 陈君    字号: T|T    来源:

3月11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举行第三场记者会,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北京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俞敏洪在回答记者关于中国教育公平问题时表示,“对中国教育公平的未来非常看好,因为国家非常重视,民间也作出了大量的努力。”

俞敏洪说:“中国这些年来整体上讲在教育公平方面,政府做了很大的努力。从2014年开始的高考改革方面,可以看出国家对教育公平的尝试,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反复强调要对中西部地区的考生、农村大省的考生以及农村孩子提高名牌高校的录取比例,这些国家都做了一系列尝试。”

俞敏洪认为,教育的公平问题首先是中国城乡教育的公平问题,其次是中国城市里面的教育公平问题。“城乡教育公平问题主要体现在城市孩子所接触到的教育资源和教学质量比农村孩子丰富很多,城市里面的教育公平体现在名牌的中小学和普通的中小学之间的教育的差距上”。

在如何解决农村和城市的教育公平上,俞敏洪“有一个比较简单也许是一个粗暴的建议”:凡是在农村中小学教书的老师,在薪酬体系上应该比城市老师有20%—30%的上升。“我们现在要求农村老师以奉献精神来扎根农村。我觉得这尽管可以要求,但不是一个长久之计,所以我个人一直主张中国农村老师的待遇一定要超过城市老师的待遇。因为我们都上过学,都知道优秀老师在什么地方,优秀学生就出在什么地方。通过待遇上的提升,我相信农村老师的质量就会有比较好的提高。”俞敏洪说。

同时,在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倾斜上,俞敏洪认为,随着现代互联网的发展,国家在信息化学校、信息化系统上做了很多努力。过去的硬件铺设、宽带的进入,“校校通”已经做得非常到位,所以下一步工作实际是如何利用互联网让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走向农村。比如,城市的很多优秀老师走到农村去讲课是不现实的,而且即使他走下去也只能针对一个班,但如果通过现代化的移动互联,我相信教育资源是可以倾斜的。俞敏洪举了一个例子,2014年新东方通过互联网系统为某一个农业大县的1500个高中生做了大概40个小时左右的讲课,这个县的高考分数与前一年相比平均分提高了5分,“这一尝试表明现代技术可以给教育均衡或者教育公平带来好的契机”。

对于城市的教育公平,俞敏洪认为要按照区域划分来配置中小学老师的教育资源,甚至可以走到更加好一点的地步,每过两到三年,让优秀老师资源在不同学校之间流动,可以达成部分的教育公平。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5-03

当前,中国经济从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高速增长,步入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这不仅意味着经济增速的放缓,更意味着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形势所迫。

更多>> 深度报道

“大众创业、 ...

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为何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到如此高的高度来阐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何驱动中国经济向前发展呢?

科技创新 撬动...

当前,中国经济从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高速增长,步入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这不仅意味着经济增速的放缓,更意味着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形势所迫。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