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首页 > 关键词 > 自觉自信: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自觉自信: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12-11-02 13:36:26     作者:    字号: T|T    来源: 人民网

(四)

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既经历过古代万国仰慕、睥睨自雄的荣耀,也遭遇过近代西方文明“挟风鼓浪,蔽天而来,叩吾关而窥吾室”的冲击。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时代浪潮里,历经浩劫的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进入21世纪,新的发展要求催生了新的文化理念。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传统文化精华何在?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历来注重自强不息,不断革故鼎新”;“历来注重社会和谐,强调团结互助”;“历来注重亲仁善邻,讲求和睦相处”。

新的文化发展观之下,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掘、保护和继承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2003年,大型文献《儒藏》的编纂工作在国家社科基金鼎力支持下启动,预计历时17年、耗资1.52亿元,对儒家典籍文献进行最全面系统的整理。2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投身其中,一批阶段性成果相继出版。

2012年9月28日,孔子2653年诞辰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首度正式发行,涵盖了《弟子规》《声律启蒙》《论语》等12册国学经典和传统民俗文艺精粹,为“传统文化进课堂”探索新路。

一股“国学热”在民间悄然兴起:

2004年,数十位学者签写下《甲申文化宣言》,主张与时俱进,反思、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同年,山东卫视推出电视栏目《天下父母》。“听孝道故事,眼泪刷地下来了。”观众们一次次被孝亲敬老的美德故事感动。

也是此时,中央电视台讲座类栏目《百家讲坛》开始“走红”,听易中天讲《三国》,和于丹一起品《论语》,成为人们热衷的文化享受。

“文化遗产日”设立,“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各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风生水起。

对自己的民族文化秉持一份应有的谦恭和热爱,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路途中,国人就多了一份理智和自信。

10年,中外文化交流硕果累累。抚今追昔,历史到现实的巨大跨越,令人感慨万千:

——600多年前,郑和宝船满载着中华奇珍与“和”文化扬帆远航。然而,如梁启超后来慨叹的那样,此后的漫长岁月“竟无第二之郑和”。今天,遍布世界的390多所孔子学院、500多个孔子课堂宛如新时期的一艘艘“宝船”,在人类文明的海域中穿行,展示中华文化风采,与其他文明倾心交谈;

——1851年,中国产品“荣记湖丝”独闯伦敦首届世博会,质压群芳,摘得金、银大奖。今天,在此类国际文化盛会上,中国已不再只是参与者。2008年,北京奥运会尽展东方文化神韵,为世人呈现了一场“无与伦比”的美好记忆。2010年,上海世博会写下东西文明交汇的传奇,13亿中国人与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展示美好生活中的人类智慧、先进理念;

——1930年,京剧大师梅兰芳自费率团赴美演出,从谋划到成行竟耗去十年之久。今天,我国已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启了文化交流。随着越来越多“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建立,随着“中国文化节”走进50多个国家,中华文明获得了更多理解与关注。

2012年10月11日,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他自认,获奖离不开中国文化的魅力:“我的文学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风情。”

“美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正像被加热的温度计一样直线上升。”华美协进社社长江芷若说。

令法国资深记者弗雷德里克·马特尔印象深刻的是,他拜访一位好莱坞制片公司负责人,见其桌上放着三个座钟,指针分别调在“中国时间”、“印度时间”、“日本时间”。这是一幅全新的文化交流版图,正处在绘制成形的阶段,马特尔相信,从今往后,中国文化的价值理念将和文化内容产品一起传播到世界各地,“她具有这样的能力。”

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蔓延,世界矛盾冲突频现,令世界重新审视“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等东方哲理;而中国领导人“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的倡议,更引发了国际上的广泛共鸣。

“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提高我国人民精神境界的文化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管理方式,都要积极研究借鉴。”与此同时,抵御自由主义、回击拜金主义、摒除极端个人主义,文化的“防火墙”同样坚实有力。

“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中国特色文化发展之路当循此道——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旗帜,以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化为养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

(五)

10年,倏忽而过,却又步步坚实,只争朝夕。10年,中国让整个世界听到了东方文化的澎湃声音。

这是一首正在书写的史诗,也是一首唱给未来的长歌——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更好地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

正如新加坡《联合早报》评价的那样:“在经济增长的故事以外,中国还有一个也许较不抢眼、较不具新闻轰动效应的故事——一个文明重建的故事。”

我们会讲好这个故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必将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书写更加绚丽的篇章。

      1   2   3   4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2-10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更多>> 深度报道

塔克拉玛干沙 ...

在新疆,有水就有生命。绿荫深处,掩映着一栋栋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物和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马路,南疆重镇和田扑面而来。这里也是新疆建设兵团农14师师部所在地。

郭明义:平凡 ...

我一次次地问自己:生命究竟对我意味着什么?是我面对失败后的哭泣,还是成功后流下喜悦的泪水,还是不经意的瞬间流逝?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