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抓好“事要解决”,群众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十年来,各地各部门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做到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桩桩有人管、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各级信访部门普遍公开了信访工作机构地址、通信办法、接待时间;建成全国信访信息系统;设立国家投诉受理中心,分专题受理网上投诉;广泛实行绿色邮政、视频接访、网上信访、专线电话等做法,形成信、访、网、电四位一体的诉求表达渠道。
——及时就地解决初信初访。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强化首问首办责任制。
——着力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化解信访积案。紧紧抓住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国有企业改制方面信访突出问题,充分发挥联席会议的作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成批化解。深入开展重信重访专项治理、信访积案化解攻坚活动。
——妥善解决群体性利益诉求。各级信访部门认真收集、整理、分析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提出落实、完善相关政策的意见建议,为党委政府科学民主决策当好参谋助手。2011年,根据群众信访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中央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政策攻关,研究出台或完善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从政策层面推动了相关信访问题成批解决。
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预防和化解矛盾的能力明显增强
各地区、各部门始终坚持工作重心下移,预防关口前移,把优势力量投向基层,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全面深入。连续7年部署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推动工作重心从事后处理向事前防范转移。健全完善“网格化管理”,建立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形成制度。
——县级信访工作日益加强。通过组织开展县委书记大接访、机关干部大下访和部门联合接访等方式,引导各地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县一级。
——基层信访工作力量不断强化。在各地,一批综合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干部充实到信访部门,信访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优化;3.1万名优秀干部被选派到信访部门锻炼,信访部门日益成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基地;对全国县级以上信访局长进行大规模轮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