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 一个中国乡村的生态路径


一个中国乡村的生态路径


2010-06-13 11:30:54     作者: 本刊记者 龚 寒    字号: T|T    来源:

“摸石头过河”的生态经济

就自然条件而言,滕头村先天不足——地势低,十田九荒。“一场大雨下了就淹了,旱的时候被晒死,雨的时候被淹死。”一位村民回忆说。

改革开放后,为了不让土地荒掉,当时的村书记傅嘉良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各户的地收回,每亩土地付给农民550元。1986年,滕头村成立了农业公司,开始了农业的产业化。

村干部开始带着村民在土地上搞立体农业:上面种葡萄,中间养鸟,下面养鱼。利用葡萄藤遮荫,掉下来的葡萄可以喂鸟及虫子,鸟粪可以养鱼,充分地利用生态。

联合国官员来考察时,对这条“葡萄河”很感兴趣,并赞赏滕头村在生态农业方面的尝试。经过综合考察,联合国授予其“世界生态500强”的称号。这一称号被滕头村人视为巨大的荣耀,将其刻在村口竖立的一块巨石上。

在尝到了生态农业的好处之后,滕头村和省内的高校和研究所合作,开始发展高效农业,建立了蔬瓜果种子种苗基地、植物组织培养中心、花卉苗木基地等,成为国家级的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

当农业产业化渐入佳境,滕头村又开始尝试做花卉苗木产业,在全国20多个省市建立5万亩的“绿色银行”,不仅接下了北京奥运会3000万元的绿化业务,还为上海世博会提供了10万株苗木。

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使滕头村意外收获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生态旅游。1999年,滕头村成为全国头一个卖门票的村庄。虽然一开始也有村民质疑:“靠我们的这些花花草草就能挣钱?”但到了2009年,滕头景区的门票年收入已经达到2630万元,旅游综合经济收入1.1873亿元。

在滕头村看到最多的不是村民,而是游客。许多戴着小红帽的游客在导游带领下参观村里的园林,排成纵队的小学生们手里提着自己采摘的草莓,不少新人甚至从周边赶来这里拍摄婚纱照。

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正在成为村里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据村委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介绍,2009年,滕头村830个村民的社会总产值为40.21亿元,创利税4.22亿元,人均收入2.4万元。其中,以园林为主的生态农业贡献最大。

有人说,滕头村的特别之处在于,当大部分中国农村都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为矛盾时,滕头村却能另辟蹊径,走出一条凭借生态致富的路子。

乡村世博馆:让城市更向往

滕头村村委会的工作人员说,随着上海世博会的开幕,到滕头村参观的人数也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工作人员们一直在为做好大量游客的接待工作而忙碌。

来滕头村参观的,还有许多外地的农村干部。他们关心的是:滕头村将给中国的广大农村,提供什么样的发展经验?特别是在农村城市化及工业化的进程中,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这让滕头村的干部们又高兴又紧张。傅德明告诉记者,世博会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关注,让他们的压力比以前更大。他坦承,滕头村只是一个小村庄,不仅在生态科技方面还有很大改进空间,而且同样面临着一系列中国农村共同而复杂的问题,例如村民素质、乡村管理等。村书记傅企平也一再提醒大家,越是高关注度,越是要保持清醒和冷静。

作为全球唯一的乡村案例,世博园区里的滕头馆极具乡村特色。在馆内,不仅有各种农作物,还有大自然在24节气里发出的不同声音,青蛙叫声、鸟鸣声、水滴声、马嘶声、风铃声,令人如同置身田野。一位工作人员说,希望来到这里的游客,能够真正地感受到滕头馆的主题,即“乡村,让城市更向往。”

      1   2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2-10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更多>> 深度报道

塔克拉玛干沙 ...

在新疆,有水就有生命。绿荫深处,掩映着一栋栋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物和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马路,南疆重镇和田扑面而来。这里也是新疆建设兵团农14师师部所在地。

郭明义:平凡 ...

我一次次地问自己:生命究竟对我意味着什么?是我面对失败后的哭泣,还是成功后流下喜悦的泪水,还是不经意的瞬间流逝?

更多>>在线调查

在线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