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首页 > 旅游·交通 > 福建交通:筑就海西先行黄金通道


穿越在戈壁上的生命线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发展纪实


2010-04-27 12:58:56     作者: 刘还枝    字号: T|T    来源:

在兵团的建筑施工企业中,提起建筑工程师丁雨成几乎无人不知。1996年毕业于呼和浩特交通学校的丁雨成,来到了地处戈壁大漠的塔里木,成为农一师建筑公司路桥施工队的技术员,他跑戈壁、住帐篷,喝咸水、啃窝头,雨天一身泥,风天一身土,逐渐成为施工队中的顶梁柱。在阿拉尔市政道路施工中,他提出新的施工方案,第一次在新疆境内使用两台英格索兰9米摊铺机,在同条道路上并行同时作业,一次成型15米宽的道路,解决了接缝多、平整度差的技术难题,创造了一天摊铺沥青7.2公里的施工记录。

 
扫雪机在清理公路积雪

吕进元是五十年代初的甘肃人,1959年随“九·二五”起义的父亲进疆。这个军垦第二代汉子几十年如一日“嗜”创新如命,被誉为交通运输业“技术革新的‘智多星’、 车轮滚滚的‘方向盘’、安全生产的‘保护神’。”他先后成功研制出多功能晶闸管充电机,使蓄电池充电和维修作业效率提高54%;成功研制出汽车低温启动器,结束了长期以来驾驶员起三更卧冰雪爬车底用喷灯烤车启动的历史。

在此次走访中,倪鲁局长告诉我们,近年来,兵团交通局和兵团有关单位先后承担了交通部西部交通科技建设项目《风积沙在兵团垦区公路垫层中的应用研究》、《沙漠地区公路建设成套技术研究》《杜仲胶与相变材料复合改性沥青在西部公路建设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等重要课题的研究,并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道路,在大漠戈壁不断地延伸。而且,延伸得越艰难,军垦人的斗志越激昂。于是,创新成为一种本性,一种精神,一种永恒。它们以涓涓细流汇入大海的坚定,万道霞光穿透乌云的力量,在戈壁在雪原汇成了无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著故事。

“物畅其流百业兴”的竞发

道路交通建设,铺的是路,竖的是碑,连的是心,通达的是富裕、文明和安康。

一条条黝黑的柏油道路,一条条锦绣大道通团入连,成为经济发展的“血脉”之路,成为通往小康的民心路、致富路。

 
涉外运输车辆行进中

额尔齐斯大桥

近些年来,按照“路、站、运一体化”的要求,兵团道路运输业不断加快客货运站点建设,截止2009年,兵团共建成等级客运站343个,简易站、港湾式停靠点465个,初步形成了以师、团客运站为节点的干支结合、辐射城乡的客运服务体系。

难能可贵的是,兵团公路服务体系建设一直坚持与团场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与团场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连队撤并统建相结合,与职工危旧住房改造相结合,与林、田、渠综合治理相结合,与改善职工生活条件相结合,使一条条通连路,连通千万职工心,贯通团场小康路。许多团场的油路铺到了连队职工的家门口,职工群众出门就能走上沥青、水泥路;班车通到了连队,职工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乘上“方便车”、“经济车”、“安全车”;货车开进了田间地头,农产品批发商与职工面对面进行交易接洽。许多毕业后到城里寻求发展的兵团大中专生,看到如今团场的变化,也主动回团场创业,甚至进城打工的姑娘又回到连队成家了。

 
修路

解放之前,新疆的道路交通远落后于内地,那时新疆公路线总长约8000公里,大部分路段年久失修,不能通车,仅有15%的路线维持着新疆的交通运输,且绝大部分旅客运输靠的是骆驼、马匹、毛驴或畜力车。

      1   2   3   4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2-11

2002年以来的10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10年,是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10年。

更多>> 深度报道

塔克拉玛干沙 ...

在新疆,有水就有生命。绿荫深处,掩映着一栋栋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物和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马路,南疆重镇和田扑面而来。这里也是新疆建设兵团农14师师部所在地。

郭明义:平凡 ...

我一次次地问自己:生命究竟对我意味着什么?是我面对失败后的哭泣,还是成功后流下喜悦的泪水,还是不经意的瞬间流逝?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