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乡村孩子的艺术梦


2013-09-11 14:26:33     作者: 本刊记者 朱虹    字号: T|T    来源:

受困于实用思维,许多人对艺术教育有错误的理解。比如虽然基金会给孩子们免费提供了学习所需的所有乐器,但个别家长还是因为买不起几十元的校音器或者号油,或者担心以后还会涉及其他花费,想让孩子放弃学习。因此荷风基金会特地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向家长普及艺术教育的作用,并详细了解个中难处,一一解决,让家长逐渐消除误解。

为了培养农村孩子们的兴趣,来自城里的老师在教学方法上下了不少功夫。传统的芭蕾教学一般是从练习柔韧性开始,然而枯燥、痛苦的练习会吓跑许多学员。而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系书记关於给孩子们上的第一堂课,则是关于芭蕾的礼仪。他告诉大家,芭蕾是形成于法国宫廷的古典舞蹈,所以在体态、着装、纪律上要严格要求。而到了第三堂课,老师就开始给没有任何基础的孩子们排练芭蕾经典段落《四小天鹅舞曲》,这让所有工作人员大吃一惊。一个月后,当孩子们虽稚嫩但依然完整地呈现出了整段舞曲,老师知道目的达到了。“先拿兴趣吸引他们,使之沉浸于芭蕾的美妙世界。”关於说。之后当关老师严格要求孩子们劈叉压腿时,没有一个因为受不了苦而退学。甚至在老师没来的时候,也会有班长带着自主练习。关於觉得,对这些农村女孩来说,芭蕾的技巧并没有那么重要。芭蕾作为一种艺术,会将善与美融入孩子的脑海与生活,从此改变她们的人生。

 
孩子们认真练习每个动作

美术老师李平兴奋地描述他的教学经历:“乡村孩子们的教学,对我来说没有任何可借鉴的经验,一切都是新鲜的。”同样,美术教学并没有从传统的素描、线条入手,他让孩子们大胆画出心中的一切。毗邻端村的是白洋淀摇曳多姿的荷花群,这也是孩子们平日里嬉戏玩耍的地方,所以许多孩子都以荷花为绘画主题。李平开导大家,艺术作品的形象并不一定是生活中的样子,荷叶可以是圆的、也可以是方的,它可以具有任何形状。

孩子们的奇思妙想让李平惊喜不已,而这些作品也从纸面跃入学校的围墙上。这是端村镇有史以来第一遭,这几乎成了整个镇子的一件大事,许多人纷纷过来一探究竟。自家孩子作品上墙的家长兴奋不已,逢人便说,许多孩子没上美术班的家长找到基金会工作人员,希望也能加报美术班。

“当一所乡村学校的围墙都变成孩子们施展艺术想象力的空间时,乡村与城市、愚昧与文明之间的那层厚重的大墙也就不复存在了。”李风感慨。

呼唤更多同行者

  “乡村艺术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能坚持数年才能看到效果,而且在中国没有任何经验可循。可是如果大家都不去做这件事情,那什么时候才能开始呢?”李风说。

  即使面临资金紧张、公众误解、一些单位不支持等困难,李风一直在坚持,因为有许多感动他的人和事。一个周末上完课后,他带几个芭蕾教师在镇子里参观。当他们来到小码头时,一个陌生的妇女跑来往每个人手里揣了一瓶水,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就随即跑开。后来,他知道这是一位学生家长。“这种朴素的感情让我很动容。”李风说。还有一位保定的音乐学教授,在听说了端村的事情之后,主动找到李风,打算每周末都到村子里来免费培训。

  如今,李风的梦想是有一天中国的村庄能够充满艺术的气息。“孩子们学习艺术,进而影响家长,然后带动整个社会环境。”李风说,“用艺术的力量引导乡村孩子的未来,以他们的成长带动乡村社区的文明建设。”

 
孩子们排练芭蕾

   没付诸行动之前,连李风都认为这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然而当他亲眼看到,之前对艺术一无所知的孩子经过几个月的培训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他对将来很有信心。

   如今,许多地方政府听说了端村的事情,主动向荷风基金会发出邀请,也有企业表示愿意出资协助。李风表示,他希望以端村为案例,逐渐摸索构架一套完整的乡村艺术教育模式,推广到更多地方,惠及更多孩子。

   同时,他还希望开发一套动漫式的艺术教育电子教材。“创作一组人物,分别代表各自的艺术类别,通过人物之间生动的故事激发孩子的兴趣,”李风说,“在一些偏远的山村,老师、志愿者们暂时到不了的地方,我们可以用电子教材进行艺术教育的普及。”

实现这个梦想需要多久?“可能200年或者300年,甚至更长时间。我一个人做力量很小,我希望更多人认同并参与进来,把艺术的事业一代一代往下传。”李风说。

 

      1   2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3-09

中国是一个可以有梦想的国度。人人都有梦想的权利,人人都有梦想成真的机会,这就是中国梦。

更多>> 深度报道

守护美丽生灵

长期以来,中国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一直在不懈地努力,并将其纳入生态文明建设中,以守护美丽生灵及人类家园,善尽国际国内义务。

保护野生动物 ...

一个物种一旦消失,就不会再生,同时还会通过生物链引起连锁反应,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对整个生物多样性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