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时代如何提高新闻舆论引导力
二、新闻舆论引导力建设中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一)多元化思潮的挑战
当今社会思潮呈现多元化趋势,各种社会思潮层出不穷,影响着人们对问题的判断,冲击着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社会心态、社会风险等发生巨大变化,在低信任、高风险、利益诉求和价值观日益多元的语境中,传统的舆论引导方式面临着话语争夺、效果减弱的挑战。如何在多元化社会思潮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党的思想舆论的主流地位,是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
有些互联网媒体自认为不是体制内媒体,不必遵循党管媒体的原则,不必服从新闻管理制度,肆意妄为,以经济效益轰动效应为唯一标准。有些新闻工作者不是共产党员,认为不必遵循党性原则,认为新闻是第四权利,只需遵循新闻一般规律,偏离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一些刚入职的年轻记者没有系统接受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过分强调新闻专业主义,这样在实际工作中难免会出现新闻观的偏差。传统媒体缺乏对新闻工作的党媒意识的经常性教育,缺少党性教育,忘记了党媒姓党的根本,没有对共产党的忠诚,没有对党的事业的忠诚,一切工作都是徒劳,都毫无意义。
(二)市场化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类似“老人倒了扶不扶”,“娱乐至上”,关注明星绯闻、隐私侵犯、伦理缺失、风俗破坏等事件。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兴起,一些媒体传播小道消息、散发不实之论,过度娱乐化,缺乏基本的边界和敬畏。2016年4月,新浪娱乐自行编辑题为《BABY胸部丰满金钟国盛赞:中国最好女演员》的报道,故意制造出之所以被赞为“中国好演员”是因为“胸部丰满”这样的逻辑,标题用词露骨低俗,错误引导舆论。
面对新的舆论传播形势,传统媒体和快速成长的新兴媒体忘记“我是谁”,出现泛娱乐化倾向,以市场经济效益为唯一导向,一味迎合、讨好市场带来的低俗化、庸俗化、媚俗化现象,一味追求发行量、收视率、点击量而忽视社会效果的做法。新闻报道为取悦受众而“失向”、为吸引眼球而“失真”、为过分渲染而“失范”、为刻意迎合而“失态”。 在媒体全流程建设中没有实现全方位讲导向,没有起到正面引导作用。为了提升点击率,用语夸张、言过其实,“断章取义”“夸大事实”“无中生有”“偷换概念”,靠“标题党”吸人眼球,有悖新闻价值取向,成为传播负能量的推手。
(三)新兴媒体的挑战
一段时间以来,“公民记者”“网络推手”“网络意见领袖”等大量介入新闻,没有经过正规训练和专业培养的职业网络写手不断地炮制所谓的新闻,获取点击量。2016年春节前夕,一位网民发帖称:春节前去“男朋友”家乡江西过年,被“第一顿饭”吓得逃离。该网帖在春节期间迅速成为舆论热点被网民疯狂转发、评论。许多传统媒体也介入其中,推波助澜。一时之间,关于城市差异、贫富差距甚至是家庭伦理等问题都因此帖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后经调查,“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事件从头到尾均为虚构。发帖者为上海周边某省人士,因为在春节前与丈夫吵架,不愿回丈夫老家过年而发帖宣泄。
受网络虚假信息的影响,一段时间以来,传统媒体的虚假新闻、不实报道呈上升趋势,有些新闻工作者直接转载使用互联网上的信息,传播扩散网上非理性情绪和虚假信息,喜欢“跟风”“跟网”,不严格查证信息来源,核实内容真伪。记者将职务采访获得的信息和不适合刊播的信息在互联网平台发布。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政府形象,扰乱了新闻秩序。
(四)传统媒体话语体系落后
在长期的工作习惯中,新闻工作者不接地气,离人们的日常生活比较远,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大而无当、 做不到“三贴近”,习惯板着面孔教训人,空洞地教化式宣传,大话空话多,难免效果不佳。比较多采用“正面宣传”,但是,这种传统的舆论引导,通过选择性、重复性、突出性等手法进行典型报道、经验报道和正面报道,其传播效果已经面临不确定性、难以充分验证的挑战。要十分重视这样的现象,避免传统媒体出现“舞台还在,观众却跑了”的尴尬境地。
为了贴近年轻读者,提高亲和力,一向严肃的《人民日报》从媒体语言的表现上已悄然发生变化,在头版头条标题上首次使用网络用语“给力”,以增加可读性。从以往正襟危坐地谆谆教导,而今创新传播手段实现了与读者的互动,更多倾听读者声音,反馈读者意见。以往多是宏大叙事的体裁,现在实现了多样化传播,适应了媒体融合时代受众碎片化阅读习惯,比较重视现场观察和捕捉细节,写作细腻生动,用语活泼,颠覆了严肃性新闻的写作。
(五)国际环境的挑战
在新的舆论环境和媒体融合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某种程度上更加激烈,形式也更加多样,但其实质都是为了争夺人心,最终的指向都是为了夺取政权。作为意识形态重要方面的新闻观,同样也是这样。 例如社会大众高度关注的雾霾问题,境外媒体通过互联网借环境问题抹黑、攻击我国政府,制造舆论。一些所谓环境维权人士、境外非政府组织插手环境问题,鼓动提出公益诉讼。对于网民高度关注的PX、核电、垃圾焚烧等热点事件,新闻媒体应该主动应对有效开展舆论斗争,做好释疑工作,通过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认知水平,结合有关地方和企业开展项目论证、开放日活动,做好信息发布和宣传报道,介绍成功经验,搭建沟通平台,理性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
三、如何提高新闻舆论引导力
在媒体融合时代,新闻舆论受众身份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受者,还扮演着信息制作者、传播者的角色。信息流的逆向传播突破了传统新闻舆论传播模式的禁锢,延伸出新兴媒介为基础的新型传播态势。因此,媒体融合时代,提高新闻舆论引导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习近平明确提出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就是要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同时强调,要承担起这个职责和使命,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
新闻工作者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应该明确新闻机构和新闻工作者都是为党和人民工作的,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要对党和人民负责。要坚守社会责任,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严肃认真考虑新闻报道的社会效果。坚持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性质,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的高度,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加强各类传播平台的管理,对错误思想言论和有害信息坚决清理、亮剑反击,抓住净化舆论环境工作中的典型案例、重点问题,加大整治力度,及时曝光整治的典型案例,坚持依法依规、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注重实效,开展净化舆论环境的工作,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